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赵雪松 《辽宁高职学报》2003,5(6):97-97,113
为了适应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对植物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探索和实践,采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采用室外现场教学等方法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介绍了武钢第二炼钢厂在提高铸坯质量上所采用的一些连铸新技术,如为改善连铸坯中心偏析和提高铸坯等轴晶率,采用电磁搅拌技术和动态轻压下(ASTC)技术;在改善铸坯表面质量和减少粘连漏钢上采用液压非正弦振动技术,在提高连铸钢水纯净度上采用直弧型铸机,有效促进夹杂物的上浮,以满足二炼钢厂对冷轧板、中厚板以及硅钢等产品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校图书馆技术人才匮乏的现状,提出馆际、校内以及全社会的人才资源共享思路。馆际人才共享可采用网上讨论、专题学术会议和专题调研以及集体攻关和委托攻关等方式,校内人才资源共享可采用校内立项、校内专题研讨会与专题论证会以及聘请校内学生等方式,而社会人才资源的共享则可采用公开招标和技术工作外包等方式。通过以上方式,可较好地解决单馆人才资源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等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创新教学,传播CD10先进理念,把机器人项目引进机械基础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实施,同时采用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使学生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就业技能。  相似文献   

6.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等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分析网络化远程教育的应用需求和发展趋势出发.阐述了目前远程教育所采用网络技术平台的现状,分析各种远程教育网络平台的优势和局限性。由于广电网络具有带宽丰富、覆盖面广、投资省等优势,采用基于广电网络融合Internet方式的多媒体远程教育平台具有稳定、可靠、高速、高效、低成本等特点。采用组播方式支持大容量用户同时使用,可突破服务器和现有网络带宽的限制。本文还提出了基于广电宽带网络的多媒体远程教育平台开发的定位和推广目标,并针对教育内容发送系统、视频直播交互咨询系统及平台关键技术的实现和策略设计等进行了展开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初步介绍和分析了双流国际机场航站楼空调系统设计,提出在采用标准与节能,设备选用和布置等方面的看法和建议,以利设计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9.
利用池塘养殖河蟹,可采用栽种水花生等水生植物和遍洒螺蛳的方法,为河蟹提供天然食物和栖息场所。试验证明:采用生态养殖的方法,近半年来养殖河蟹回捕率为33%,平均个体100g,最大个体200g,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0.
在生物教学中,采用活化课堂教学,开展课外活动,设计研究性课题,布置社会调查和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1.
李贺的诗歌,在艺术上存在明显的缺陷:一是感情不动人,二是意境不完整,三是风格幽冷险怪。究其原因。是由于他在诗歌创作中,颠倒了生活和艺术的关系,本末倒置,使其诗歌产生了形式主义和唯美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2.
清代诗歌总集所收的作者,在清代有作品传世的诗人中占据大头,其总数至少可达十万家。面对如此众多的作者,有关总集本身在处理时,难免会出现某些知识上或技术上的问题;后人在认定时,同样可能会产生各式各样的错误。因此,从作者的角度考察清诗总集,以及对有关作者的生平事迹进行探讨,将是清诗总集研究的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贾先奎 《安康学院学报》2011,23(2):74-76,91
北宋诗人夏竦的应制诗,数量多,比例高,内容全面,其中像奉和御制读史、奉祀仪典、奉和御制斋醮崇道等应制之作,对于了解当时的时代环境、社会风气、文化政策和统治者的生活等都具有独特意义。从应制诗本身的发展历史看,夏诗富艳、典奥、温雅的多样风格,最终使应制诗的基本风格趋向定型和规范,其律体、杂体、骚体并用的体裁形式,则又显示出一定的开拓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4.
苏轼任徐州知州期间作《浣溪沙》农村组词五首,以妙笔巧言描绘了乡村农家生趣盎然的生活百态。这组农村词以乡村生活入词,在词作中具有开拓意义,丰富了词的创作题材,增添了诗词作品的生命力和蓬勃生机。词中真实地记录了当时徐州地区农村的生活方式和乡土人情,带有鲜明的徐州地域色彩。  相似文献   

15.
侠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的是侠的思想行为精神意识品质等,它的产生与发展是民族处世济世之道的自然体现.辛弃疾作为一个一心壮志报国却受阻于现实的词人,他的词作大量地表现他渴望实现的人生理想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的抱负.构成辛弃疾"词侠"文化范式的是他积极入世的人生哲学及体现在词境词风中的沉郁豪放的渊源.  相似文献   

16.
陈阳 《丽水学院学报》2007,29(4):22-24,45
侠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的是侠的思想行为精神意识品质等,它的产生与发展是民族处世济世之道的自然体现。辛弃疾作为一个一心壮志报国却受阻于现实的词人,他的词作大量地表现他渴望实现的人生理想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的抱负。构成辛弃疾"词侠"文化范式的是他积极入世的人生哲学及体现在词境词风中的沉郁豪放的渊源。  相似文献   

17.
"诗的孟浩然",是指孟浩然人即是诗,诗就是人,人品与诗品高度统一。孟浩然"诗意地栖居"在唐代开元盛世有佳山秀水与先贤胜迹的襄阳、"先人留别业"的涧南园,使生存变成真正的生活,人的生活成为诗。孟浩然的一生,是人生的诗化,诗化的人生。  相似文献   

18.
王昌龄的送别诗,十分重视诗歌意境、意象的创设。他能精心地选择意象,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将客观现实中的物象经过加工、提炼而选入诗中,成为全诗的重要元素;能巧妙地组合意象,把选入诗中的意象,通过承续式、叠加式、剪辑式等不同的方法加以组接,从而组成一个完整、有机的意象系统,以更好地传达思想、表现情感。  相似文献   

19.
《诗》早期特殊的传播方式,是其经典化历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国家制度化的“采诗”与“献诗”,作为一次自下而上的传播,使《诗》由乡间里巷走向了神圣的庙堂圣殿“;诗”的礼乐制度化,则标志着《诗》由民间歌谣转化为典礼乐歌,在自上而下的传播中被赋予了整合社会价值导向的教育意义;春秋战国间的“赋诗”与“引诗”,将这部先王之书广泛应用到具体社会生活中,《诗》成了政治生活中交流的工具,进一步为它的经典化打下了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20.
诗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诗是人类的文明之母,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诗性精神之光照亮文学、艺术乃至生活的一切领域;学诗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要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乃至中国古代文化,应该从学诗人手;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诗教传统的国家,古人讲究“言修身当先学诗”。在当今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要培养当代青年健康的道德情操,更应该大力提倡读诗写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