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指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教学必须体现“教”和“学”的双边性。“教”必须与“学”相适应.“教什么,如何教”与“学什么.如何学”应当相互适应。教学过程是以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相互适应和把知识、能力、人格转化给学生为特征的运动过程。因此.我们提出了建构“课堂教学生态”的问题.建构合乎新课程理念的、有较高实效性的化学课堂教学生态,应该成为我们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课堂教学的目标追求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以学生为本,以学的活动为基点,以学会学习为目标的课堂教学,应该是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方向。教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学,教师有效指导的根本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校本研究中,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做了大量的课堂观察和案例分析,从教师学情分析的技术、教学设计的关注点到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有机统一体,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下的、指向多元目标的、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实践活动。教学中如果没有学生自觉的积极的学,则教师的教就不会有显著的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侯军 《山东教育科研》2009,(15):56-56,58
学业情绪在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效教学的主旨在于重视“教”的过程中把对象“情”的因素充分考虑到.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情感的力量”,从而“以情优学”,提高教学的效率。可见,有效教学的实旖主体是教师,教师在教学中要建立一种类似“教学情绪场”的情景。教学情绪场是以一种能给学生以情绪感染的情绪体验,进而产生某种学习动机或者需要的课堂教学环埔。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处理好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即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偏重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必须实现重心的转移,即由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如何真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深入和推进,新课程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在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摸索、创新,积极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不断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但是,当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处理好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即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偏重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必须实现重心的转移,即由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如何真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深入和推进,新课程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在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摸索、创新,积极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不断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但是,当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体,那么,激发农村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就包含教师要"教得有激情",学生方能"学得有激情"。教师自身要有使命感,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责任,并采取合适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要认识到学习的意义,摈弃学习无用论的错误观念,以提高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传统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先教后学或边教边学,整个过程以教师为主体,以教为核心,学生失去了学习主动性。新课程下的教学是教和学的和谐统一,是师生互动交往的过程,教学关系倡导教基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充分彰显生本的课堂、学的课堂。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顾名思义,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二者有机统一,缺一不可,相互联系,都是不可或缺的有效环节。教学实践证明,有效的机电一体化课堂教学需要师生互动,需要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不断前进。有效的机电一体化课堂教学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考虑学情,从学生出发,优化教学过程,融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实现双向交流。要想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就必须创新教学思维,革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设计,关注学情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张保根 《河南教育》2007,(7):116-116
一、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趋向于"学" 教学是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教离不开学,学离不开教,教与学之间是辩证发展的关系.应试教育以考试为目的,所以一些教师急功近利,表现在课堂教学上,则是把知识"嚼碎了喂给学生",导致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接受的境地.因此,生物课堂教学改革必须正确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发展趋向学生的"学".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要求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我们认为,当前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和前提是要重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传统教学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传统教学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了再学,不教不学,学依附教。这种教学关系从根本上摧毁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现代教学要求以学为中心,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的中心地位,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学生学多少,教师教多少;现代教学以学为基础,先学后教,学了再教,教服从于学、服务于学。…  相似文献   

12.
一、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趋向于“学“   教学是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教离不开学,学离不开教,教与学之间是辩证发展的关系.应试教育以考试为目的,所以一些教师急功近利,表现在课堂教学上,则是把知识“嚼碎了喂给学生“,导致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接受的境地.因此,生物课堂教学改革必须正确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发展趋向学生的“学“.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以学生为本,以学的活动为基点,以学会学习为目标的课堂教学,应该是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方向。教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学,教师有效指导的根本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校本研究中,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做了大量的课堂观察和案例分析,从教师学情分析的技术、教学设计的关注点到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和探讨。一、问题分析:"以教定学"是根源新课程实施至今,一线的教师参加过无数次有关课程及教学方面的培训,对于新课程理念可以用熟知来形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而教.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正>"导学案"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一条主线,它是教师集体整合数学课程的各种资源,依据学生的"学情",再结合"教情",在"以学定教教学法"前提下设计的引导和帮助学生"学"和指导教师"教"的具体体现."以学定教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学习方案确定和实施教师的教学方案,以导学案为中心,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品质为目的,通过学案与教案的动态发展,相互作用,优化整个教学结  相似文献   

16.
万丽 《考试周刊》2014,(36):44-44
教学反馈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是优化教学策略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教学实例,针对职高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薄弱的现象,提出了在职高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学"情和教师"教"情的具体反馈策略,以期能以及时、积极的反馈帮助教师反思课堂教学过程和方法,切实提高职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7.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统一体,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都必须采取恰当的途径和手段,才能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中如果没有学生自觉积极的学,则教师的教就不会有显著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8.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源于江苏洋思中学,它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个教学模式有利于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符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规律.先学,以学为本;后教,以学定教:训练,以测促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掌握自学的策略,后教时抓住要领,少讲精讲.  相似文献   

19.
一、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以学为主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活动中占主体地位,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克服重教轻学、以教代学的倾向,将教学追求的目标最终落实在学生身上。  相似文献   

20.
导学三题     
现代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要教学生“会学”。因此,教师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允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一、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为学生提供充足典型、较为完整的感性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