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在ROHF/LANL2MB水平上,对Cu(Ⅱ)-VO(Ⅱ)进行了理论计算,优化得到了它的单、三重态的平衡几何构型,计算了它们的谐振动频率.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分子的三重态比单重态稳定,电子自旋布居高度集中在O(5)和V(6)原子上,只有少许电子自旋布居在Cu(1)和其他原子上,Cu(1)原子和V(6)原子的自旋布居符号相同,体系中存在较强的自旋离域效应.体系的前沿轨道主要由Cu原子和V原子d轨道和配体原子的p轨道组成,这种组成有利于桥配体与磁中心之间的电子转移.  相似文献   

2.
采用了传统的溶液法合成了吡啶-4-甲醛缩氨基硫脲席夫碱(L)的Cu(Ⅱ),Ni(Ⅱ),Zn(Ⅱ)配合物,并对配合物及配体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红外分析结果表明,配体L均能与过渡金属离子cu(Ⅱ),Ni(Ⅱ),Zn(Ⅱ)配位形成配合物,但配体采取了不同的配住方式.  相似文献   

3.
运用G98W,采用Lanl2dz基组,对茂金属配合物[(η^5-C5H4Si2Me5)MoMe(CO)3]进行从头算研究,探讨配合物结构单元的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原子净电荷布居规律,以及一些前沿分子轨道的组成特征等,结果表明,标题配合物结构在能量上是较稳定的,作为结构单元而存在。对标题配合物的振动基频进行了与实测红外光谱对比,归属了它们的振动频率,讨论了它们的特征基频,并对理论计算的振动频率进行了标度校正。  相似文献   

4.
介绍一种尚未见报道的配体N,N’-双(2-水杨醛缩氨基苯基)1,3-丙二酸二酰胺,简写(H4Sapma),并合成了它的Cu(Ⅱ)、Ni(Ⅱ)两种新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摩尔电导,电子光谱等表征,结果表明N,N’-双(2-水杨醛缩氨基苯基)丙二酸二酰胺与Cu(Ⅱ)、Ni(Ⅱ)均形成1:1型的配合物。测定了它们的表观生成常数。  相似文献   

5.
以葛根素为配体,用液相法合成了Cu(Ⅱ)配合物。通过电导率测定实验确定了配合物中配体和金属离子的配比,并对配合物进行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表征,同时选择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体系为实验体系,考察葛根素及其配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配合物中配体和金属离子的配比为1:1,葛根素依靠酚羟基氧及羰基氧与Cu(Ⅱ)作用形成了配合物,葛根素及其配合物对O2^-·都有很好的清除作用,但由于配合物中酚羟基及羰基数量的减少,清除作用相对稍差。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叔丁醇-硫酸铵-铜试剂体系中Cu(Ⅱ)、Al(Ⅲ)的萃取分离行为。作为萃取剂的叔丁醇,能萃取并溶解Cu(Ⅱ)与铜试剂形成的螯合物,萃取后的Cu(Ⅱ)可以直接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  相似文献   

7.
运用Gaussian 03程序,采用6-31g基组,对环己二胺四乙酸(Cydta)分子进行了结构优化,并对其稳定性、前沿分子轨道能量和组成、原子静电荷布居等进行了探讨,为Cydta配合物的合成、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求解非约束的Hartree-Fock近似下的真实spd带模型哈密顿,研究钒铑混合的Bcc类9-原子,15-原子,27-原子团簇的电子和磁学特性,计算自旋极化的局域s,p,d轨道电荷分布,局域s,p,d轨道磁矩,每个原子的平均磁矩μ,从计算的结果和电子态密度(DOS),分析嵌埋在不同环境中的Rh9(V9)磁性行为,从而研究原子环境,电子和磁学特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运用G98W,采用Lan12dz基组,对茂金属配合物[(eta^5-C5H4Si2Me5)MoI(CO)3]进行从头计算研究,探讨配合物结构单元的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原子净电荷布居规律,以及一些前沿分子轨道的组成特征等,结果表明,标题配合特结构在能量上是稳定的,作为结构单元而存在.为茂金属配合新的合成、分子组装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水热合成方法,得到一个新的化合物:化合物[Cu(I)2(L)2(HE)2]2(H4Mo8O26)(I)(L:3-(2’-吡啶基)吡唑)(I)。单晶衍射数据显示,化合物I是由双核单元Cu(I)2L2(HL)2和ε-[H4Mo8O26]簇组成。Cu(I)2L2(HL)2具有中心对称性,其中铜离子被有机配体3-(2'-吡啶基)吡唑的2位氮原子和吡啶氮原子螯合。同时,3-(2’-吡啶基)吡唑的1位氮原子连接另外一个金属铜离子。由此形成了一个CuNNCuNN六边形结构,两个铜的距离为3.907A。晶体数据:C32 H28Cu2Mo4N12O13,Mr=1299.50,Triclinic,P—1,a=12.388(3),b=12.893(3),c=15.408(3)A,V=2125.8(11)A^3,Z=2,Dc=2.030g/cm^2,F(000)=1268,μ=2.202mm^-1,R1=0.0214 and wR2=0.0584[I〉2σ(I)]。  相似文献   

11.
利用Gaussian03W在LANL2DZ基组水平对有机锡氧四元杂环结构化合物(μ-O)2Sn2R4(R:Me,Et)进行理论研究,优化了几何构型,获得键参数,分析了化合物的Mayer键级,计算出分子体系能、分子最高占据轨道能和分子最低未占据轨道能,经Mulliken布居分析原子净电荷分布,计算出原子轨道对分子轨道的组成贡献。结果表明,除(μ-O)2Sn2Me4外的标题化合物均稳定,为有机锡氧四元杂环化合物(μ-O)2Sn2R4(R!Me)的合成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过渡元素的(n—1)d和ns轨道间的相互作用早已为人们所重视,但(n—1)P和(n—1)d轨道间的相互作用一直未受到人们的注意.本文通过低温和高温下电离能增量曲线的差异,分析了不同温度下p,d轨道间相互作用的强弱,发现Cu~(2+)的5个d轨道由于空间对称性不同,在3p轨道和配体群轨道的内、外排斥作用下,能级可能先发生微裂,从而导致了Cu(Ⅱ)配合物的Jahn-Teller效应向拉长的八面体的方向畸变.  相似文献   

13.
采用密度泛函(DFT)计算方法,在UB3LYP/6—311+G(3d,2p)水平上优化了过渡金属正离子乙炔络合物M(C2H2)^+(M=Sc,Ti,V)不同自旋态的稳定几何构型,并对此络合物体系的全部振动频率进行了计算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能量较低的高自旋态M^+与C2H2在形成络合物时,M^+的价电子要发生翻转,形成稳定的低自旋态络合物。根据频率分析,所计算的振动频率值反映出低自旋态络合物比高自旋态络合物有较强的M-C键,在形成低自旋态络合物的同时。过渡金属正离子M^+已活化了乙炔的C-C三键和C—H键。  相似文献   

14.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微量元素Cu(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H为6-7范围内.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水样中微量元素铜(Ⅱ)的含量.Cu(Ⅱ)与二苯碳酰二肼生成红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4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ε=1.297×104L·md-1·cm-1,Cu(Ⅱ)含量在测定范围内服从朗伯比耳定律,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BSD=2.86%(n=7),回收率试验结果在98~102%之间.用于水样中微量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氯化镍与N,N′-二羧甲基-苯并咪唑合成配合物Ni(N,N′-二羧甲基-苯并咪唑)2·(H2O)4,经元素分析、IR和X-射线衍射表征分子结构,该化合物晶体学参数: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体学数据:a=0.735 52(3)nm,b=0.942 83(5)nm,c=0.964 64(5)nm,α=81.758(2)°,β=96.817(6)°,γ=78.312(2)°,V=0.633 65(5)nm3,Z=1,Dc=1.564g/cm3,μ(MoKα)=0.838cm-1,F(000)=310,R1=0.0272,wR2=0.0718[对I>2σ(I)的衍射]和R1=0.027 7,wR2=0.072 2(对所有的衍射)。共收集2 058个数据,其中独立衍射点2 058个,可观察衍射[I>2σ(I)]点2 017个用于结构精修。配体与Ni原子通过羧基氧原子进行配合。中心镍原子与配位原子形成畸变八面体构型。利用量子化学G98W软件,对其结构进行优化,在Lanl2dz基组对配合物的稳定性、前沿分子轨道组成及能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He原子第一激发态1S^12S^1为例计算2个电子自旋的4种情况下电子之间的相互排斥能,由此指明自旋相关效应的能量本质,进而说明洪特规则的微观本质是能量最低原理的重要补充,同时又是保里(Pauli)原理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原子体系的对称形式和对称级别。原子的能组谐调对称是一级对称,电子云分布对称是二级对称,电子自旋对称是三给对称。s轨道上具有特殊的电子成对能和电子云分布对称性,因而ns^2电子云对(n-1)d电子云和(n-2)f电子云的不对称具有补尝效应。对称因素对原子体系能量的影响,可从元素电离能和电子亲合能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8.
以聚丙烯酰胺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含氮、硫原子的新型氨基硫代甲酸螯合树脂(PADC),并与CuCl2溶液作用形成PADC—Cu(Ⅱ)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确认了其结构,利用热失重一差热分析研究了热稳定性的变化,并研究了以水为介质的条件下PADC—Cu(Ⅱ)/Na2SO3体系引发VAc的聚合。实验结果表明,PADC的合成方法简单,功能基转化率较高,在使用温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PADC—Cu(Ⅱ)/Na2SO3体系可以有效地引发VAc聚合.  相似文献   

19.
文章用密度泛涵理论(DFT)和广义梯度近似(GGA)研究了铁、钴和镍在纤锌矿结构氮化硼(w—BN)(001)B面上排列的纳米线的电子结构和磁性,计算了原子的磁矩和态密度,发现在w—BN(001)的B1址的铁和钴纳米线具有高自旋极化的特性,并与孤立的铁、钴和镍原子线的电子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这种高自旋极化材料在微电子器件中可以用作自旋过滤器.  相似文献   

20.
采用AMI方法,对3-(6-溴吡啶-2)-2-(2-氟-6-氯苯)-噻唑酮-4(BPFCIZO)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给出了分子的几何构型、原子的净电荷、键级、前沿分子轨道组成与能级、前沿轨道电子密度等参数.结果表明BPFCIZO分子的稳定构型呈蝴蝶状,噻唑酮环为主活性区,其上的2位C、4位N和6位O等原子很可能是其与RT酶作用的活性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