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贝多芬被称为一代对位大师,他的交响音乐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英雄性,同时他对复调技术的驾驭极为轻松、成熟.他偏爱复调变奏手法和赋格段写作,在他的多部交响乐中都留下了赋格段技法的典范.本文通过对贝多芬第三交响曲里"交响变奏中的赋格精神"的解读,感受赋格段技法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相关学术研究资料进行思考,发现音乐在横向流动的过程中会出现歌曲改编的行为。作曲家们会通过复调的应用将多种民歌改编成不同的钢琴曲,提升艺术表达的丰富性。当前,作曲家主要是借助对比复调以及支声复调等技法进行钢琴曲的改编,对旋律进行线条形式的润饰,这样能形成不同的旋律。为此,本文主要分析作曲家在将民歌改编为的钢琴曲的过程中常用的复调技法,对这些复调技法进行思考,以期对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巴赫金借用音乐学术语"复调"创立了以对话为核心的复调小说理论.在此基础上,昆德拉建构了以对位为核心的现代复调小说理论.本文试图结合妥思妥耶夫斯基与昆德拉创作的一系列复调小说,将复调理论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艺术特征进行了概括和比较,以期展示其更加平等、开放、多元的现代性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复调作品作为重要的音乐体裁是音乐学习中的必修课。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巴赫是复调音乐的灵魂人物,他的复调作品是长久以来发展出的复调音乐的概括和生还,并将其推向成熟和繁荣。巴赫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复调音乐作品,其中《巴赫创意曲集》作为钢琴复调作品的丰碑,展现了丰富的声部组织技法和高超的对位技法。本文以《巴赫创意曲集》三部创意曲中的降B大调创意曲为例,来分析其所运用的复调作曲技法,从而更深入的感受巴赫作品的音乐魅力。  相似文献   

5.
朱敬修先生的合唱作品,大量汲取了河南中原音乐沃土的养分,将河南民间音调、曲艺与西方作曲技法完美结合。民族音调、和声在旋律中的融汇与结合、丰富的复调手法的运用等都是合唱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所提的"传统作曲技法"是指在西方作曲技术理论与中国传统音乐相互融合的基础上,通过作曲家们不断的实践而应用的一套作曲技法。不论是和声色彩、复调对位,以及音乐发展等等都融入了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语汇。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约·塞·巴赫的音乐表现、曲式结构来学习复调的相关知识,总结巴洛克时代的艺术特点.并通过对演奏技法的分析,为这部复调艺术作品的"再现"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主题调式转换技法在巴赫的复调作品以及古典奏鸣曲式作品中有广泛的运用,其应用方式一般为关系大小调之间的调式转换。以赋格曲中展开部与呈示部单一主题的调式对比所使用的调式转换技法为基础,分析我国作曲家、理论家在民族调式赋格曲创作中应用调式转换规律于五声性调式音阶的技巧,同时把复调作品的调式转换技法应用于主调音乐创作中,使民族调式的器乐曲主题,可以进行单一材料不同调式调性的对比处理,对于使用民歌主题改编或使用单一材料进行民族调式语言的创作,其调式转换技巧的使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孙晓烨 《文教资料》2013,(25):84-85
复调是学习多声部音乐分析与编创的基础课程,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复调音乐中的对位技术,而且体现在复调思维的无限魅力.这是一门无论对作曲专业还是非作曲专业的音乐专业本科生来说都十分重要的课程。作者将对高校音乐师范专业复调课程的教学进行探讨,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可行的教学方法,以此提高复调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巴赫创意曲是具有典型巴赫复调音乐风格的练习曲,将其作为高职艺术专业手风琴复调训练教材,不仅能从技术上训练学生,更能从理性和复调思维上使学生得到良好的训练。  相似文献   

10.
<花之舞>是朱践耳先生将我国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紧密结合而创作的钢琴精品之作,曲中洋溢着线型旋律美、民族特色美、整体音响美、复调交织美和交响音诗美.其浑然天成的多声部现代作曲技法,浓郁的中国西南地区布依族民族音乐魅力为中国钢琴作品走向世界找到了一条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汉字特点的主要特点,是多音多义,兼职兼类。多音多义,人尽皆知,而兼职兼类则并非都能明白,掌握汉字的兼职兼类,有助于正确阅读古籍。  相似文献   

12.
抽象与具象的融合--论昆德拉《不朽》的复调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秀珍 《南平师专学报》2004,23(3):56-58,28
昆德拉是本世纪小说一个例外,他的小说看似很不像小说。小说在他手里变得认不出自己。昆德拉大胆的尝试改变小说的文本,提出新的复调理论,进行了一系列的现代复调小说创作。本文以其提出的复调理论为依据.分析其作品(不朽)的复调性。  相似文献   

13.
儿童视角为叙事文本增添了一种复调审美,其本质是文本中儿童聚焦者与隐含作者间的潜在对话关系。在儿童人物同时担当聚焦者与叙述者的作品中,隐含作者通过控制角色的发声和失声来实现与儿童聚焦者的对话;在成年人物叙事下的儿童视角作品中,隐含作者通过成人与儿童双重聚焦来实现一种双声部的复调审美;非人物叙述下的儿童视角通常出现在第一人称回顾型和第三人称的叙事作品中,则通过叙述者干预实现与儿童聚焦者的对话。  相似文献   

14.
复调音乐形式的发展与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调音乐的起源与宗教密不可分,它的出现对其后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西方早期复调音乐,能够为今天的某些音乐实践找到渊源。  相似文献   

15.
巴赫金在他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系统地提出了“复调理论”,而英国作家福尔斯的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则以解构维多利亚时代小说的写作方式印证了复调理论中的某些观点。本文以复调理论对福尔斯的这部一向被视为“元小说”的作品进行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6.
李凤亮对米兰·昆德拉的小说提出"整体的大复调"概念,认为昆德拉小说的复调主要体现在叙述视角的复调、文体的复调以及时空观念的复调,他认为"整体的大复调"是对巴赫金复调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笔者对此并不能完全认同:第一,关于该理论的命名用"整体的大复调"稍欠妥当;第二,"整体的大复调"对"对话性"的论述还不够完善;第三,"整体的大复调"一方面是对复调理论的重新阐释与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也存在将复调理论泛化的危险。  相似文献   

17.
《呐喊》与《彷徨》小说是叙事结构剖析文本的个案。围绕元小说创作倾向、双构叙事和复调文本叙事三个方面阐述其成因,凸现鲁迅作为现代小说大师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8.
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音乐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河淌水》借景抒情 ,表达思念情郎的美好情感。歌曲旋律是民族五声的羽调式 ,节奏自由舒缓 ,具有回环起伏的特点。自由延长音的灵活运用 ,丰富了歌曲的节奏变化。在旋律发展上 ,以一个基本音阶形成复乐段结构 ,刻画出非常鲜明的音乐形象。  相似文献   

19.
Oratorio与Cantata ,不便作出十分确切的中文意译 ,但却可以通过其流变来进行描述。这一流变 ,经历了由宗教向世俗、复调向主调、室内乐性质向交响乐性质的三大转向。Oratorio与Cantata从产生到巴洛克时期的结束 ,是一个阶段的流变过程。由宗教向世俗的转向 ,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