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0 毫秒
1.
灵犀一点绘天地厚德如江流古今四川省郫县犀浦镇实验学校地处有"古晋兴城"之称的西南经济强镇——成都犀浦镇,总占地100余亩,教师210余人,学生3500余人。学校以"灵犀一点绘天地,厚德如江流古令"为追求目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学校建立"博学笃行,励志创新"的管理团队,实行以问题为核心的动态管理模式,以问题的解决来推动工作的改  相似文献   

2.
本项研究选择郫县犀浦镇为实验区域,在全面分析城市新移民家庭教育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设计并实施由学校组织的、以"榜样在身边"为主题的城市新移民家庭教育提升活动。从实际效果来看,这是一个解决城市新移民家庭教育问题的鲜活样本。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伦理基础是人之自由,这是一种立场和态度。学校教育现代性与国家现代性密切关联。世俗学校教育现代性之目标即通过"探究"不断验证知识以发展每个人之理性。只有当学校教育与宗教分离,成为世俗之学校教育,社会底层人之学校"职业教育"和上流社会"精英"之学校"教育"融为一体,学校职业教育现代性才有可能。学校教育现代性之障碍是人类自身假设之系列制度设计原则。杜威教育哲学理论以及欧美现代国家之学校教育实践已证明之。  相似文献   

4.
我们学校在"构建学校文化场,培育健全现代人"的办学理念和"以学生发展为本"新课程教育思想的引导下,将打造团队作为学校发展之关键、提高质量作为学校立足之基础、创建特色作为学校激活之抓手、科学管理作为学校经营之策略、发展学生作为学校办学之归宿、提升学校品质作为学校目标之追求。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关注学校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5.
品读     
<正>"精气神"是学校之根,它反映了一所学校的精神长相,彰显了一所学校的文化特性,决定了一所学校的教育样态。因此,每所学校都须向内深挖精神之源,须寻学校文化之根,去除各种如无根之木的舶来品。这种学校的"精气神",用教育学术语言概括即为"学校精神"。——"学校精神"是学校文  相似文献   

6.
普通学校目的,在养成健全之人格,与其生存发展于社会之能力。此为全教育系统之精神,大学校之目的,固亦不外乎是。然大学校之所以异于普通学校而为全国最高之学府者,则因于普通目的以外,尚有特别之目的在,固不仅其程度有等差而已。特别之目的维何?曰研究高深之学理,发挥本国之文明,以贡献于世界之文明是焉。是以施普通教育之学校,其所授之智识,为人类生活上社会上日用所必具之智识;所训练之能力,为人类生活上社会上日用所必具之能力,如是而已。而大学校之所授者,则不仅人类生活上社会上日用所必具之智识能力,而为一切现象之法则,所谓科学者是…  相似文献   

7.
学校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提升教育内涵的重要途径,是时代精神在学校的反映,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本文围绕提升学校精神,树立大气之校、大方之校、大师之校、大德之校等学校精神的四大标杆,大力培养优质产品制造者,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校长是学校办学的关键,是办学理念之魂,是办学方向之魂,是学校文化之魂。优秀的校长必能引领学校不断攀登高峰,  相似文献   

9.
张海燕 《学周刊C版》2023,(27):166-168
德育管理是学校管理之花,德育生活化是德育管理之朵,在呵护“花朵”成长的过程中,应从生活中汲取思想精髓,浇灌德育之花,绽放德育之花,紧密结合新时期学校管理,在守正创新中夯实学校管理的特点,充分彰显出学校管理的特色。基于此,文章紧密结合学校管理的实践,结合课题研究的重点,就新时期学校管理中实施德育生活化的对策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10.
学校特色是一所学校显著区别于其他学校的办学风格和办学形式。通过深度的特色建构,所形成的价值观体系及学校全体成员共同体现出来的精神气质和行为模式,就是学校文化。审美文化是在审美教育特色深度建构的基础上形成的,旨在立教育之美、塑人格之美,是一种基于儿童之美、教育之美、文化之美的学校文化。为儿童人格的臻美奠基是审美文化的核心价值,课程、活动、环境是审美文化建构的三大支柱。  相似文献   

11.
<正>建设美丽学校,是张家港市教育局在社会转型时期,建设多元化、特色化、高品质的学校教育,寻求学校改进之道的一种视角。一、什么是"美丽学校"美丽学校,是指学校的内在气质和外在的教育"表情"能给人带来愉悦的审美感受,包括学校环境整洁、优雅的自然之美,师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和谐之美,教育故事温暖感人的人文之美,等等。从内涵上讲,美丽学校应该有三个层面的属性:  相似文献   

12.
学校文化是学校研究的重要领域,文化研究进入教育研究领域打开了教育研究的视域,使学校研究中以往量化的科学方法无法顾及的领域可能有所突破。但由于传统的教育研究把文化定位于价值观,因此,学校文化研究并没有给学校研究以强力冲击。其实,价值观层面只是学校文化的一个层面,但不能局限于这样的认识。从方法论之维、内容之维、状态之维和改进之维等多个维度丰富和充盈学校文化研究,对推动学校文化研究向精细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普通学校目的,在养成健全之人格,与其生存发展于社会之能力;此为全教育系统之精神,大学校之目的,固亦不外乎是。然大学校之所以异于普通学校而为全国最高之学府者,则因于普通目的以外.尚有特别之目的在。固不仅其程度有等差而已,特别之目的维何?曰研究高深之学理,发挥本国之文明,以贡献于世界之文明是焉。  相似文献   

14.
我国教育的不上轨道,原因固极为复杂,而教师的缺乏专业精神或为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学校应以儿童为中心,此乃就学校中一切设施着想,若就学校之发展,学校之前途而论,教师实为重心之所在。一所学校的校务可分为财务,教务,事务等而教务实为其中最重要之部分  相似文献   

15.
学校面向市场办学,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转变和更新对学校、学校产品、学校管理的认识,是学校面向市场办学的基础和关键。协调统一地遵循教育规律、政治规律与经济规律,是学校面向市场办学之“本”。关注就业市场需求、区域经济分层、办学成本等要素的变化,是学校面向市场办学之“要”。把握好收费、竞争、评价等环节的运作尺度,是学校面向市场办学之“道”。  相似文献   

16.
詹静  宋昱 《教师》2014,(6):18-18
学校文化对学校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它是学校的发展之源、奋飞之翼、活力之泉。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重要工作,是需要深刻认识其重要性、寻求自身特点、符合教育规律、适应国家需要、长期打造方可实现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7.
论学校文化的内涵及其建设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流的学校靠文化管理,二流的学校靠制度管理,三流的学校靠权力管理。”“学校文化是学校进行教育改革的‘背景’与源泉,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土壤。”可见,学校文化管理品位之高,学校文化对学校发展作用之大。同时,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才能对学生正确  相似文献   

18.
德国学校教育受各州学校法调整.学校法主要规定学校的任务、举办者和法律地位、学校教育分类及其学校类型结构、义务教育及其学校教学活动、学校各法律关系主体及其权利、学校人事和财务以及国家对学校的监督等.立法旨在对公立和非公立学校自身及其各种法律关系进行规范,并注意到学校内部与外部事务之区分.学校法中既无立法目的之规定,也无责任条款之规定.  相似文献   

19.
好学校就像农业稼穑,既要有风调雨顺的外部环境,又要有遵从规律的顺势劳作。好学校应是快乐之地,师生怡然自得、心向往之;好学校应是自由之地,遵从师生天性,个性发展;好学校应是民主之地,师生合作探究共同成长。一所好的学校必须有一位好校长、一套  相似文献   

20.
学校     
黄宗羲 《教育》2009,(6):60-60
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非谓班朝、布令、养老、恤孤、讯馘,大师旅则会将士,大狱讼则期吏民,大祭祀则享始祖,行之自辟雍也。盖使朝廷之上,间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