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新华社报道,沈阳近日发现一个东汉中晚期墓葬群。墓葬群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沈洲路一个棚户区改造工地上。目前,通过对两个保存完好的墓葬进行挖掘,已出土三十多件汉代随葬冥器文物。其中1号墓墓壁、墓顶已坍塌,墓底长4.05米、宽2.18米。在“人”字型排列的墓底青砖上,一具头北脚南置放的女性尸骨呈屈肢侧身状。随葬品有陶耳杯、陶盆罐钵和手串珠、铁簇。2号墓葬为3人合葬墓穴.其墓室、墓道的制式,均与一号墓葬相似。随葬品有博山炉、魂瓶、陶灶等泥质灰陶器碎片及铜手镯。另外2座墓葬破坏严重;墓室完全坍塌。考古专家认…  相似文献   

2.
学界对史前墓葬的考古研究很长一段时期内在某些领域有“公式化”的结论。这样论证及解释有可质疑之处:1,许多学者将随葬品差别出现的时间无限上升,结果自相矛盾;2、随葬品的多少与墓主本身的财富是否有必然联系;3、古人厚葬及其起源如何解释,有宗教意义上的墓葬吗;4、先入为主的观念能否说明墓葬中体现的早期氏族战争中个人作用,能完全不顾墓葬者或其操办者个人的品质吗?这些质疑对史前墓葬考古研究有补充意义。  相似文献   

3.
洛阳北魏墓属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的墓葬,从北魏墓的墓地、北魏墓的发现概况,北魏墓的墓葬形制等为基本内容,对洛阳的北魏墓作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从而对洛阳北魏墓及其相关问题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洛阳虽然见于发表资料的北魏墓仅20余座,但墓主人涵盖了从皇帝在内的各个阶级的人物,有王和官吏、庶民,对于研究洛阳各阶级墓葬及其相关问题都是十分珍贵的材料。这批墓葬,出土墓志的就有7座之多,这些墓葬不仅对于研究墓葬本身,而且对于研究北魏的政治、经济、社会都非常有用,同时对于其他地区北魏墓的断代,也是必不可少的借鉴材料。从发表资料的北魏墓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之彻底。洛阳的这些北魏墓除墓地制度具有鲜卑文化的一些特征外,其他方面如墓葬形制,随葬品、葬俗葬具、壁画内容等等都完全是对汉文化的继承。  相似文献   

4.
纪年墓是出土带有明确纪年文字载体的墓葬.它们能够作为一种准确的时间标尺,来探讨不同时期墓葬在各方面的变化,并直接反映各时期社会发展状态.本文通过对比研究晋南地区宋金两代纪年墓的墓葬形制、墓葬装饰、随葬品等方面的承袭与变化,分析了晋南地区在宋金两代的历史文化背景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近20年来,考古工作者在固原发掘不少汉代墓葬,出土了大量的随葬品,由此可看到汉墓在固原的分布规律、丧葬习俗、墓主身份、墓葬形制、随葬器物等,从而反映出汉代高平在高度统一的汉文化影响下的墓葬文化,其面貌和内涵与中原基本保持一致,但也有自己的地方特点。  相似文献   

6.
1982年3月,浙江省考古工作者在绍兴坡塘狮子山西麓发掘清理了一座先秦墓葬,经鉴定初步确认为战国初期的越国墓。墓中出土了千余件随葬品,其中最引入注目的是一件战国初期的铜质房屋模型(人教版初中《中国历史》第一册彩图12),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第一个光秦建筑的实物模型,是我国建筑考古学上的一个重大发现。我国先民从原始社会就开始建造房屋,经过几千年探索,到唐代才完全形成大木构架为主体的建筑体系。我们可以从壁画、画像砖、画像石、陶楼以及  相似文献   

7.
1983年广州象岗山南越文王墓的发现,是岭南考古的重大成果。墓葬出士随葬物一千多件,有的给史汉的记载提供了实物证据,有的却又给研究者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根据《西汉南越王墓发掘初步报告》(《考古》,1984年第3期)首次披露的材料看,南越文王墓实际上是南越国时期岭南开发史的实物展览馆,研究南越国史的历史橱窗。因此,就其历史价值而言,它完全可以和湖南长沙西汉马王堆驮侯墓媲美。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骆驼城前秦墓出土的3件墓券文书进行了释读,根据墓券内容考证了河西骆驼城遗址的历史沿革和十六国时期带有浓厚道教色彩的丧葬风俗.骆驼城遗址周嗣墓葬出土的十六国墓葬文书提供了传世文献所不载的历史文化信息,是研究汉晋以来河西地方建制与民间丧葬风俗的宝贵史料.  相似文献   

9.
张庄桥古墓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邯郸市的战国赵王城遗址南张庄桥村北的两座砖拱多室墓,年代过去存有争议,有人认为属汉末,有的认为属魏晋。本文简要介绍墓葬形制结构和出土器物,通过对几件典型器物的考证,判断张庄桥两墓的年代为东汉时期,墓主人身份应为汉代“诸侯王”,可能性较大的是第3世赵顷王刘商和第4世赵靖王刘宏、第5世赵惠王刘乾中的两人。  相似文献   

10.
巴泽雷克文化是分布在萨彦—阿尔泰山的一种早期铁器时代文化,其目前发现的都为墓葬,以中小型墓葬为主。本文就其中小型墓葬形制进行简单的整理,认为该文化以单人侧身曲肢葬为主。绝大多数为木椁无棺墓。超过一半的墓葬有马,但是有马随葬的都为木椁墓,而石椁墓和木棺墓没有。尸体头向有向东或西,但面向都为北。  相似文献   

11.
辽代墓葬普遍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从目前已发掘的辽代墓葬形制来看,主要分为四个主要类型:分别为类屋式墓、类椁式墓、土洞墓和土坑竖穴墓四类。介于目前发掘的辽代墓葬情况十分复杂,从丧葬方式和墓葬内部结构等多种角度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由于目前学术界对墓葬形制的分类存在许多分歧,我们所采用的是学者董新林对墓室结构和墓葬形制的分析方法。依据墓室结构和形状,可将辽墓分为砖室墓和土圹墓。其墓葬形式的演变主要与中原宋朝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等原因息息相关,因而有必要以辽代早、中、晚期的典型墓葬为例,对辽代墓葬形制加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孝子故事在我国源远流长,最早见于战国,全国各地历代墓葬中都有发现。固原地区墓葬考古中发现最早的是北魏漆棺画墓漆棺两侧绘画的孝子故事,有《舜》、《郭巨埋儿》、《尹吉甫》,后来在西吉黑虎沟宋墓里发现精美的砖雕孝子故事,有《孟宗泣竹》、《王祥卧冰》、《王褒闻雷泣墓》、《曹娥投江寻父》、《姜诗涌泉跃鲤》、《蔡顺伏棺哭尸》。  相似文献   

13.
敦煌佛爷庙湾墓群发掘的6座唐代模印塑像砖墓中,其中弧方形的墓葬形制参照长安地区唐墓可知属高等级墓葬。文章分析了墓葬年代、墓葬等级及P.2523《敦煌名族志》的编撰年代,认为两者均为开元年间,因而认为M123、124、125等墓为外任归葬的敦煌望族——阴氏家族墓葬,其中阴稠或阴仁协以及阴仁希可能与M123具有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封建社会有专门的墓葬风俗,一个显赫的人死去后,要在他的墓中放入金银珠宝,器物牲口甚至是活人作为陪葬品。从墓葬中出土的文物、器物对研究相关时代的背景与风俗有着极大的帮助,本文针对汉墓到明墓之间的陪葬品出土状况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探究中国墓葬风气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发生的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15.
公元前310年左右通高58.8厘米、口径24.5厘米 1977年河北省平山县中山王嚳墓出士 1974年河北省考古工作者在河北省平山县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城址,即中山国最后一个都城——古灵寿城。中山国是战国时期重要的诸候国之一。初建都于顾(今河北定县),后迁都于灵寿。已发掘的灵寿城遗址规模很大,城内有居住遗址,制陶器、骨器、铜器等作坊遗址。城址之西分布有当时的墓地。在已发掘的墓葬中最大的一座是中山王嚳墓。墓周有六座陪葬墓。南面有杂殉坑、车马坑、葬船坑。此墓墓室分南北墓道、槨室、东库、西库、东北库六部分。该墓虽大部分曾被盗扰,但出土的金、银、铜、玉、石、陶、漆木器等随葬品仍十分丰富。本期封底刊登的三犀足蟠螭纹铜投壶即是其一。该投壶,器身为直壁筒形,下部有三头独角犀做器足。器壁饰变形蟠螭纹,两侧附铺首衔环,中腰有带纹一周。  相似文献   

16.
拓跋鲜卑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一支,它起源于大兴安岭北段,约在汉末南迁至呼伦贝尔草原各地。嘎仙洞遗址和呼伦贝尔境内拓跋鲜卑墓葬能清晰体现早期拓跋鲜卑从起源到不断发展壮大过程及与周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中华文化认同因素。从考察呼伦贝尔地区拓跋鲜卑墓葬随葬品特征入手,分类研究呼伦贝尔地区拓跋鲜卑墓葬出土随葬品中的轮制陶器、铜镜铜钱、丝织品、漆器等遗存,探索其中蕴涵的中原汉文化因素,探讨早期拓跋鲜卑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互动和认同,对考察古代北方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及其对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70年代以采,固原考古工作者先后发掘清理汉代墓葬百余座,出土有各类陶器、釉陶、错金银器以及青铜器,但在同一墓葬中出土如此精美目数量之多的青铜炊饮器具尚属首次。本期介绍的这组器物系1999年夏出土于固原县城东北约30公里处的头营乡张崖村汉代墓葬。出土青铜器7件,其中有提梁卣1件,铜壶1件,铜钫1件,甑、釜1套,铜釜2件,均系生活用具,做工精细,器形小巧精美,其中4件应属墓主人生前生活实用器。2000年1月被固原博物馆征集收藏。 提梁卣 圆桶形,子母口、圆盖,盖微隆,正中有环形纽,提梁作弓形,两端铸成龙首,口衔链环,链环形似马衔,系一次性浇铸而成。直壁,平底,腹较深,腹部饰1.4、底部饰1厘米宽带  相似文献   

18.
酒泉市肃州区博物馆文物工作者在距离酒泉市城区以西约 8km处 ,抢救性地发掘出我国目前已知规模最大的魏晋墓葬 ,推测这座墓可能是西凉王李的墓。此魏晋墓葬距地表 2 0m ,前后两个墓室 ,还有 1个较大的侧室和 3个耳室 ,墓室长 2 2m ,墓室总面积有95m2 。墓道长近 70m ,墓道两壁呈 3层台阶状。下部两层台阶上两侧各有 5个小龛。由于前代盗墓者的盗掘破坏 ,此魏晋墓仅存 2 0余块彩绘画像砖。根据这处墓葬的规模巨大及周围地区已发掘的魏晋墓 ,这么大的墓葬可能是“王”一级的墓 ,据史书记载 ,在酒泉地区的王只有西凉王李。酒泉魏晋墓的墓…  相似文献   

19.
古代墓葬在历史阶段中各具特点,但又显示了一定的演进趋势。墓葬形制跟从于地上建筑的发展而变化,随葬品的设置逐渐向人们的生活情趣靠拢,葬具的变化表现了古人灵魂信仰的松驰。  相似文献   

20.
长治分水岭墓群是长治地区发现的一处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迄明清的古代遗存地,主要遗存有春秋时期的墓群、车马坑遗址、战国时期的墓葬、汉代的墓葬。该墓地出土了一大批随葬品,主要有青铜器、玉器、陶器、铁器等,透露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