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年度最高奖——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7月18日揭晓。网络新闻作品今年第一次纳入中国新闻奖。 相似文献
2.
3.
4.
由解放军报社《军事记者》杂志社主办、南京军区人民前线报社协办的首届军事新闻论坛,5月18日至20日在福建厦门举行。与会代 相似文献
5.
获第14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评论《无信无省无理——评小泉第三次参拜靖国神社》,刊登于《解放军报》2003年1月16日的时事版。细细品味这篇国际时评,可圈可点之处颇多。尤其是其围绕论点的论证过程,可谓环环相扣、丝丝入理,引人入胜。作为一篇时事评论,该文从2003年1月14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第三次参拜靖国神社这一新闻事件引论,首先交待事件的背景,然后分析小泉错误行为的性质,再就其危害作出阐述,最后指出日本人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侵略历史。全文在逻辑上步步深入、层层递进,鞭辟入理。 相似文献
7.
刊登在《重庆晚报》2003年9月5日上的《大足县三驱法庭集体编假案》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二等奖。这篇520个字的消息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奖项,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它是一篇实施新闻舆论监督的短新闻佳作。具体说来,它有如下几点写作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一位获全国“优秀教师”的老园丁,在谈到自己的教学经验时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十桶水。”女作家李天芳。在她的作品获奖后谈及创作体会时说:她是用多年功夫,背熟了古今中外数百篇散文名著后,才敢下笔写第一篇散文的。第二炮兵部队的陈皖军,出版了一本名为《想给大海一滴水》的作品集,为了向大海回报“这滴水”,这位女作者像一块干海绵,置身知识的海洋里.整整吮吸了十年。 相似文献
9.
刊登在<解放军报>2003年10月17日五版上的通讯<目击杨利伟飞天归来>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一等奖.这篇1050个字的通讯,为什么能受到评委们的如此青睐,荣获通讯类稿件的最高奖项呢?笔者认为,除了它的主题鲜明重大外,从新闻采访写作的角度上来分析,它是一篇具有"同期声"的现场好新闻.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新闻作品今年首次纳入中国新闻奖评选范围,根据评选办法,网络新闻作品于今年5月24日在武汉举行复评会,网络新闻作品的复评会为中国新闻奖定评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网络传播》专访了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网络新闻作品复评会评委、“网络评论”组和“网络专栏”组召集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网络与数字传媒研究室主任闵大洪教授。 相似文献
11.
去年7月,当王宏林参与采写的新闻作品《参演万余人不见几个兵》获得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后,笔者提出要给他写个专访,他笑着摇了摇头。4个月后,当他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从北京开会回来后,笔者再次要求采访他,他又是直摆手。他说“:咱当编辑记者的写别人写惯了,写咱自己心里总感到不自在。再说,咱那点事儿值得写吗?”直到前几天,《军事记者》主编打来电话约稿,王宏林才勉强应允下来。那么,就让我们走近王宏林,走进他执著于军事新闻事业的心路历程吧。“我就是一条道走到底了”1986年,王宏林从郑州高炮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某高炮… 相似文献
12.
13.
14.
刊登在《中国铁道建筑报》20028月17日上的消息《请过路吧,亲爱的藏羚羊》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二等奖。当我阅读这篇800字的消息时,深深被中作对我国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的情和爱所感动。作为行业报,在反映和把握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题材时,总难摆脱其行业的局限,因而,重 相似文献
15.
刊登在《北京日报》2004年8月12日上的消息《小平夹克衫,感动三代人》一稿,在第15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消息二等奖。这是在数十家中央、地方媒体共同报道《世纪伟人邓小平》展览时,记者童曙泉,经过深入扎实的采访后写成的一篇独家新闻。该报道见报后,新华网、人民网等新闻网站的专题报道、新浪网等门户网站以及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等转载;北京电视台等做了追踪报道。报道在读者中间产生了良好反响。中宣部新闻局负责人也提出了口头表扬。这篇作品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善用观察,成就佳作的经验。有人问科学家:“您的科学成果哪里… 相似文献
16.
第23届“湖北新闻奖”、第12届新闻论文(论著)评选4月28日在武汉市新洲区揭晓,共评出报纸、广播、电视、理论宣传、网络宣传、文体新闻、新闻摄影、新闻美术和论文(论著)等11个系列获奖作品537件,其中一等奖91件,二等奖180件,三等奖266件,好标题24条。 相似文献
17.
刊登在2002年5月29日《人民日报》上的通讯《决策为何连连失误》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这是一篇涉及一个地市级党委和政府决策行为的有深度、有力度的舆论监督报道.从写作上来说,这篇通讯有以下几点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A文采,通常指在文学或文艺方面所显现的才华。因此,一提“文采”二字我们很快会想到荡气回肠、情感细腻的散文,想到引人入胜、刻画深刻的小说,想到含蓄隽永、回味无穷的诗歌,而很少会想到面孔冷峻的论文,更不要说新闻论文了。在许多人眼里,所谓论文,不过是空泛道理和说教的代名词罢了。而读了荣获第16届中国新闻奖新闻论文二等奖的论文《动情的新闻感人心》(载《军事记者》2005年第12期,作者:郭宝山),我对被一些人持有偏见和冷漠的论文不觉抱起不平来了。因为透过它,我强烈感受到的是作者深刻的思想和精辟的见解,是作者渊博的学识和老到的… 相似文献
19.
如何让典型走近读者,为读者接受,一直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难题。去年初,空军报社为了活跃典型报道工作,丰富版面内容,决定为我开设专栏——《幽幽之约——倾听你的故事》。在报纸上为编辑开设个人专栏,这在《空军报》历史上是头一次,我的压力很大。专栏文章不同于以往的报道样式,怎么写?写什么?我心里没有底。社领导知道我的顾虑后说,专栏文章的思路应该从写事的思路转变为写人的思路,用亲身体验的方式,以一名女记者独有的视角,走近部队,了解变革中军队的人和事,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向读者展示当代军人丰富而敏感的内心世界,这样文章不仅有写… 相似文献
20.
读浙江日报摄影部邵全海《“绳桥”上的震撼——评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上学>》一文(原载浙江《新闻实践》2003年第6期)后,我不但失去了往日读此《上学》作品时也曾感受过的心灵上的震撼,反而在内心深处产生一股寒意!为什么?请看作者在文中写道: “据《上学》的作者——三秦都市报摄影记者杨小兵讲,他第一次看到这种‘绳桥’时就惊呆了,那感觉只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