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半官方教育智库有着不同于官方和民间智库的特点。以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为例,半官方教育智库的政策咨询功能表现为:一方面,通过多种调研与分析机制提供"专家智慧",提升政策的科学性;另一方面,作为各利益群体相互博弈的平台,传递与整合利益诉求,提升政策的合法性。香港的经验对完善内地教育智库的功能、体系和制度,提升智库的独立性和影响力,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逐渐形成了完备的半官方教育智库体系,在政策制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香港政府对于政策咨询和多元利益诉求的重视造就了半官方智库的两大特点:第一,"半官方"属性;第二,兼具"专家智慧集合体"与"利益诉求集合体"的属性。香港半官方教育智库的功能在于提供"专家智慧"、整合利益诉求、体现程序民主、进行政策宣传。  相似文献   

3.
教育智库系统内部结构的分化主要取决于不同教育智库主体所提出的政策建议或主张在政策决策共同体内部达成的"政治共识"程度,"政治共识"程度又取决于教育智库将政治过程、理性分析与大众关切紧密结合的程度,是教育智库政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与社会影响力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的结果。为此,我国教育智库应精准定位政府的教育政策需求,积极开展对策性研究,以提升教育智库的决策影响力;立足实证研究,积极推进教育政策研究范式的转换,以提升教育智库的学术影响力;进行有效的知识建构,为公众参与教育政策讨论提供交流平台,以提升教育智库的公众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大学智库虽然在数量上占美国智库总量的一半,然而,在实践中能够对美国教育政策产生实质性影响的大学智库却非常有限.本文以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为例,基于胡佛研究所的特点及其教育研究和影响,分析了胡佛研究所不同于绝大多数美国大学智库,能够影响美国教育政策并取得成功的三个原因:构筑并借助同盟网络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依据身在大学的特点,把观念倡导作为自己进入并主导政策议程的主要方式;用最简单、最简练的词语来标签化地表达自己的政策理念、政策主张.当然,胡佛研究所的成功也离不开"旋转门"机制与媒体的宣传等智库都采用的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5.
智库是一种独立的公共政策研究机构,现代意义上的智库发轫并繁荣于美国。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布朗教育政策中心是全球顶尖教育类智库,其对政府部门、公共和媒体产生影响的基本做法是:提交研究报告,进行国会作证,组织研讨会,编制各类政策简报、出版刊物,发表评论等。由于智库不直接参与政策制定,其对政策的影响作用主要是通过人际传播、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等途径实现的。成立二十多年来,布朗教育政策中心始终坚持独立性和专业性,其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影响联邦政府的教育决策;传播教育思想,引领大众舆论;形成人才群体的整体竞争力,提供人才交换通道。  相似文献   

6.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中考"制度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考试功能兼顾初中教育质量监测和高中生源选拔;必考科目少,考生对考试科目有较大的自主选择权;考试成绩多以等级制呈现;引入第三方考试和评价机构;不以中考成绩作为高中招生录取的唯一依据;基于学校均衡发展前提下采取就近入学或随机分配生源政策。  相似文献   

7.
新型高校智库是依托大学建立或由大学牵头成立的,在保有相对独立性以及非盈利性的基础上,与大学发展内涵及功能相适应的,充分利用和整合大学资源,采取灵活的组合方式,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标,以服务决策咨询为方式,发挥理论创新、文化传承、决策咨询、应用研究、政策建言和对外交流及人才培养等功能的综合性机构。当前高校中可以进行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的主要机构形态包括两类:一是传统智库意义上的研究基地和研究中心;二是结合当前高校发展的实际,体现"新型"特质的新构成形态,包括:专业性的创新研究团队,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的社会科学专题数据库和实验室、软科学研究基地,高校与海外高校或科研机构合作成立的研究机构,依托高校建立的各类智库类组织和服务机构等。智库价值的成果主要有多样化的研究报告、时效性和历史性的出版物、多元化的系统性数据库、具有参事能力的智库人才、受众广泛的传播媒介等五种形式。  相似文献   

8.
"教师智库"是一个学校思想创新的源泉。学校"教师智库"成员的素质,决定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的发展。课程基地的建设需要以相应的教师智库为支撑,同时教师智库的提升也促进了课程基地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育智库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构成,在服务国家教育决策、促进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教育智库扮演着教育决策的智囊团、教育改革的思想库、教育政策的评论员、教育实践的引导者、教育发展的评估者、高端人才的储备库、教育交流的联络站、正面舆论的策源地等多重角色,并发挥有资政建言、理论创新、实践引领、人才培养、数据储备、舆论引导等主要功能。因此,要明确中国特色新型教育智库建设的建设路径与运行机制,以保障其功能的有效发挥,提升其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真正提高服务质量,为建设教育强国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寺庙教育是西双版纳傣族的传统教育形态之一.寺庙不仅是宗教活动的中心,更是文化传播和民族教育的固定场所.现代学校教育介入后,寺庙教育与学校教育始终处于对立冲突的状态之中,主要体现在生源、时间、教学内容、学生人生观、和尚生身份等方面.这是由经济优势带来的文化自信和对他文化的排斥;学校教育传承傣族文化功能的有限性;学校教育的内容脱离当地生活,致使"读书无用论"流行;寺庙教育的世俗化倾向和管理上的松散状态;相关政策向学校"一边倒"的倾向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provides a case study of the Centre for Independent Studies (CIS) in Australia with a focus on its education policy work, specifically the report, School funding on a budget (SFoB). CIS is a conservative right wing advocacy think tank, established in 1976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Whitlam government’s policy activism, framed by classical liberalism or neoliberalism with a provenance i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Hayek and Friedman. As such, it is committed to smaller government, individual responsibility and more market driven solutions to social problems. CIS gives more emphasis to academic research than other think tanks of its kind. This paper theorises think tanks as hybrid, boundary spanning organisations that work across academic, media, political and economic fields. An argument is proffered that it is the restructured state, with its loss of research capacity and fast policy making, which has strengthened opportunities for think tank influence across the policy cycle in education. With SFoB, CIS used a political moment, the first Abbott federal government budget focused on ‘budget repair’, to argue a case for reducing government educational expenditure as a percentage of GDP in the long term. That policy moment was used for recommending the abolition of the federal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further dismantling of public schooling. SFoB is shown to be exemplary of the conservative advocacy think tank report genre in its usage of ‘mediatized’ language, surface accoutrements of academic research, and user focus. SFoB is a manifestation of what can be seen as the ideas for policy work of CIS, dressed up as research.  相似文献   

12.
现代远程高等教育产业化及其模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已经表现出比较明显的产业化与市场化倾向。现代远程高等教育之所以能够比其他教育类型率先实现产业化,除了政策法律方面的因素外,主要是由其独特的消费对象、成本利润、分配方式决定的。目前,我国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已形成了主体办学型产业化模式和服务体系型产业化模式,两种模式表现不同,利弊各异。  相似文献   

13.
教育科研是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先导和重要引擎. 为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和引擎作用,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帮助和引导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在实践中, 合理运用"问题教研"、"掘井深挖研究"、"小课题研究"、"层级联动"、"研推结合"、"构建科研共同体"等教育科研策略,将有效解决中小学教育科研的针对性、实效性、普及性、规范性和科学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学校体育的制度体系和治理机制,是中国教育制度体系和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培养人才的基础工程,教育的制度体系和治理机制要优先发展,率先实现现代化。我们首先要坚定和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即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教育要在六个方面下功夫,学校体育也要立足于: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增长学生的知识见识,弘扬学生的奋斗精神,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目标就是"四位一体",即享受乐趣、强健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发挥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来解决好困扰学校体育健康发展的各方面的问题,通过完善制度将目标变成现实,首要任务是确立"教会、勤练、常赛"教学制度,建立师资和场地设施保障制度以及非常明确的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是职业教育政策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实训基地建设要坚持实用、够用的基本定位,坚守职业育人、社会服务的根本定位,坚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基本路径。从资源共享、产教融合、外来经验、人才培养等维度,深入分析《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政策文本走向,包括走向多主体、多元化的职能定位;走向重点突出、辐射引领的发展方向;走向引入国外经验、创新运营模式的本土化实践;走向职能证书、人力资源提升并存的功能。因此,职业教育应通过构建“政、企、校”多主体的治理结构,强化“融合性、辐射性”的行动定位,秉承“兼容性、创新性”的本土化迁移、探索“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思路建设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相似文献   

16.
教育中的反抗行为越来越多。反抗行为似乎与人的天性有关,心理学与社会学也可以为教育中的反抗行为提供一些分析的视角,但从最根本处来说,教育中的反抗行为与教育实践具有的"守旧"性格有紧密的关系。教育的本质决定了教育是一种具有"传承性"的行为,这是教育的"先天"特点,正是这个导致了教育的"守旧"取向。因为"守旧",所以反对"偏离",然而教育又要启迪智慧,促进人成长,所以"鼓励创新"。在新的环境下,这一矛盾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进一步挖掘和创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载体和鲜明特色,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关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而提出的具体要求。新时期高校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应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观念,紧密围绕学校发展战略目标,深入贯彻"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着力增强革命传统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深化内涵、挖掘典型,拓宽领域、创新模式,凝聚力量、强化主体,环环相扣、细化过程,营造氛围、优化环境,构建高校革命传统教育的科学体系和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有教无类"是孔子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孔子毕生从事教育事业的指导思想。基于全民教育、大众教育和教育公平的时代背景,通过对"自行束脩以上"的争辩、对"类"的争辩、对"有教"的争辩三个方面的辨析,研究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及其哲学内涵。在阐释"有教无类"之平等、正义价值理念的基础上,针对当下择校热与补课热、高收费与乱收费、高考加分与自主招生中的不正之风等教育不公平现象,从法律与政策支撑、亟须倾注全社会之力和对教育品质的追求三个方面,分析孔子"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政策审视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公共政策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合理配置公共资源。长期以来由于受公共政策“城市偏好”的影响,公共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没有得到公平的分配,大量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城市所有,其结果是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严重失衡,两者在办学条件和城乡适龄儿童的入学机会等方面存在巨大差距,并有持续拉大的趋势。这种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状况,既阻碍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平性的实现,也制约了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必须对影响公共资源在城乡间进行分配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税收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以及义务教育的投入体制、教师政策等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合理的批判,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新的政策,实现公共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公平和合理配置,进而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差距。  相似文献   

20.
家长教育政策了解度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素养,对完善家庭教育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运用描述统计和结构方程的方法得出,目前家长教育政策了解度处在较低水平;家长教育政策了解度与子女教育获得呈显著正相关;课外补习在家长教育政策了解度与学生成绩间起中介作用;课外补习在中考政策了解度的中介效应高于高考政策和“双一流”政策。政府应从完善教育政策宣传路径,提升家长教育政策了解度;引导家长合理参与补习教育,制定低产阶层参与补习的帮扶机制;优化义务教育阶段资源配置,加快推动考试改革等方面提升家长教育政策认知度及教育获得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