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本质上来说,病毒都是很微小的。病毒通常由包裹在一个直径约100纳米的简单蛋白质壳中的DNA或RNA片断构成。科学界几乎不认为病毒是一种独立的生命形式,而认为所有病毒都是无生命的“化学物质体”。但是,两年前在英格兰布拉德福德发现的一种病毒打破了这种概念。这种被科学家命名为“Mimivirus”的病毒个体巨大,直径达到了500纳米。如果从这种病毒带有绒毛的外表算起,这种病毒的直径为750纳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种病毒不仅仅只是比所有其他病毒都大上几倍,而且比许多细菌都大。此外,这种病毒的基因组内的基因数量达到了惊人的911个。…  相似文献   

2.
病毒是一种比细菌更小的病原体,它小得用普通显微镜都无法看得见,要用高级的电子显微镜我们才能看见。一般一粒病毒的直径只有几十纳米(1纳米=10-9米),这么小的东西质量究竟有多大呢?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也花了科学家几十年的时间才得以解决。美国普度大学医学工程系的雷士德·巴西尔博士,最近发表了一粒天花疫苗里的牛痘病毒的质量,这个数据是9.5飞克(1飞克=10-9微克=10-15克)。也就是说,至少要堆积1万亿个牛痘病毒,才有一粒米那么大的分量。巴西尔还表示,所有的病毒质量都在几飞克到几十飞克之间。那么,科学家是怎么测量出病毒这么小的质量呢? 这是因为他们研制成功了一  相似文献   

3.
纳米的艺术     
正"纳米花"。它是由硫化锗(一种半导体材料)制成,层叠的"花瓣"仅有20~30纳米厚,在较小的空间结构中具有较大的表面积,从而可以存储更多的能量。"纳米花枝"。研究人员将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的氧化锌"纳米花"一朵朵地"缀在"花枝上,从而得到这张美丽的图片。"纳米大爆炸"。这是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的硼化铁钴电子磁性列阵溢出时的画面。"意面和肉丸"。其中的"意大利面条"是由直径100纳米的金纳米线制成;"肉丸"则是直径1.5微米的硅微粒。  相似文献   

4.
手机有"毒",但巨大的危害可能是在手机"退休"之后。手机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辐射危害,是比香烟的危害更大,还是微不足道,目前还没有定论,但手机含有细菌、病毒和剧毒物质,倒是不容置疑的。一份新研究称,手机是细菌的温床。美国科学家在对芝加哥一个办公室里随机抽取的8部手机进行检测时发现,这些手机上的大肠杆菌的数量异常多,每部手机上的细菌数量大约是2700到4200个单位,这比每半杯饮用水中的细菌数量应少于1个单位的卫生标准,超标了成千上万倍了。这种细菌进入人体,完全可以导致流感、结膜炎或腹泻。科学家认为,手机其实很像卫生间的门把手,不仅仅会沾染细  相似文献   

5.
细菌外形一般为球形、杆形或螺旋形,通常以是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生物。细菌的个体微小,一般球菌直径为0.5~1.0微米,杆菌宽1微米,长2微米。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存在于土壤、水、空气和动植物体表面  相似文献   

6.
<正>有时候开红酒,木塞子不小心掉进瓶子,这下就有些难办。可是这种事情却难不倒纳米金属晶体,它们遇到"瓶颈"会自动变形,巧施一下"变形计"就过去了。在保持固体本色的同时,又显出液体的性质,真让人叫绝。我们知道,现在的电脑硬盘一般是用磁芯来存储数据的。磁芯是中间穿过一根导线的一个微型铁氧体磁环。根据导线中电流的流向,可使磁环按两种不同方向磁化,代表二进制的"1"或"0"。现在科学家正在用碳纳米管研制更先进的存储方式。碳纳米管是直径在2~20纳米的中空管子,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如果在碳纳米管中塞进一粒纳米金属  相似文献   

7.
现在各种电器越来越小,有人甚至希望开发一种可以直接贴到耳壁上的小型音乐播放机。可以想见,这一设想的前提是让提供电源的电池变小。为此,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始利用直径只有6纳米的病毒来制造电池,这种微型电池的尺寸只有几十微米,与一个细胞的体积相当。  相似文献   

8.
病毒,我们都清楚,就是那个一心一意制造麻烦的主儿。那么病毒是一种生命吗?这个问题几百年来一直在讨论,直到今天也没有达成共识,而难以达成共识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病毒太简单了。为什么这么说呢?细菌,我们都知道很小,非常小。它体长只在微米级。绝大多数细菌介于0.5至20微米之间。细菌这么小的主要原因,在于它是单细胞生物,就是说一个细菌只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但不要把细菌误解成同构成我们身体的细胞同样的东西,细菌在结构上比细胞更加简单和粗糙。而我们同蚊子、骆驼、变色龙以及沙丁鱼一样,都是多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的细胞被称为真…  相似文献   

9.
先锋科技     
<正>超赞柔性屏幕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在将导电聚合物放置在纳米层上时,意外得到一种性能极高的新型柔性屏幕。这种屏幕依靠反射环境光产生颜色,在强光下仍然表现出色,而且厚度只有1微米,可以弯折。这种比纸还薄的显示器的工作原理和Kindle电子墨水屏类似。普通屏幕是用电来点亮相素颗粒,而  相似文献   

10.
广闻博见     
肉眼能看到的细菌德国女生物学家海德·舒尔茨发现了被称为“纳米比亚珍珠硫菌”的新菌种。这种直径近1毫米的细菌,比科学家在此之前所掌握的细菌大100倍,肉眼可见。实验室证明,这种细菌不进食可生存3个月。  相似文献   

11.
<正>在我们的太阳系,弥漫着许多直径在5~25微米的宇宙尘埃。说起这些尘埃的来源,是比较复杂的:有的是超新星爆发之后抛撒到太阳系的,有的是彗星解体之后的产物……当然,这里用"弥漫"来形容也许稍嫌夸张。事实上,1立方米的体积里甚至还不到1粒尘埃呢,比地球上任何地方都干净。只是在天文学家的视野里,即便这样,也显得尘雾弥漫了。在地球上,假如你看到某一地区黄埃漫天,心里肯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市场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号称纳米的产品,它是不是标志着高科技———纳米技术已经步入了我们的生活?纳米究竟是什么?它究竟有什么神奇的功能?市场吹嘘的纳米产品及其功能是真是假?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一阐述和讨论。1纳米和纳米技术纳米(nm)实际上是一种长度的单位,lnm=10-9m,相当于45个原子串在一起的长度,人的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相当于6万个nm。纳米技术是在纳米尺寸范围内,通过直接操纵单个原子、分子来组装和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新物体的技术。通过这种技术所制成的物质称为纳米颗粒材料,其尺度一般为1~l00nm,仅为红细胞(200~300nm)和…  相似文献   

13.
正巨型病毒无处不在,它们以令人惊讶的方式走在进化之路上。细菌还是病毒1992年,人们在英国北部的布拉德福德的水塔中发现了一种神秘微生物。在显微镜下,无论怎么看,这种微生物都很奇怪,这是一种毛茸茸的多面体,有20个面,这些特征暗示着它是一种病毒。但专家们认为  相似文献   

14.
无名 《青海科技》2016,(4):60-61
正提起"纳米"这个词,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但什么是纳米,什么是纳米材料,可能很多人并不一定清楚。纳米是英文namometer的译音,是一个物理学上的度量单位,1纳米是1米的十亿分之一;相当于45个原子排列起来的长度。通俗一点说,相当于万分之一头发丝粗细。就象毫米、微米一样,纳米是一个尺度概念,并没有物理内涵。当物质到纳米尺度以后,大约是在1—100纳米这个范围空间,物质的性能就会发生突变,出现特殊性能。  相似文献   

15.
高建国 《百科知识》2013,(18):20-21
前段时间,一些城市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这种雾霾天气主要是由悬浮在空气中的粉尘颗粒造成的。PM2.5是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标准,比PM2.5还小的纳米颗粒也同样引人注目。纳米颗粒是指直径介于1~100纳米的天然或人工材料,显  相似文献   

16.
在杂志或专门性的刊物上,我们常常看到滤过性病青(Virus)这个名字。这个名字虽则并不陌生,但是如果要我们立刻给予一个适当的解释,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这里我们先把这个名字解释一番,然后再谈到本文。滤过性病毒是一种能引起生物病害的一种毒素,最近已经有数种病毒能由结晶而取得了。这种病毒因为能通过我们普通用以滤去细菌的漏斗,因此我们便称之为滤过性病毒。换言之,它们是极微小的,超显微镜的东西。要知道它们微小的程度,我们可以举一个实在的例子。最小的滤过性病毒直径有千分之八至十五 micron(1 micron仅为二万五千分之一吋),最大的直径仅有千分之一百廿五至二百七十五micron。与普通大小的细菌  相似文献   

17.
美国加州科学家克隆出一种对抗细菌和病毒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被称为Trif。在这种蛋白质中加入发现人类细胞表面病毒或细菌的各种受体后,可帮助把这些发现转化免疫系统对付侵入者的反应。这是第一次科  相似文献   

18.
正"病"让人痛苦、"毒"令人恐惧,两个字合体,更是让人避之不及。当生物学家说,每个人都自带380万亿个病毒时,也许那一瞬间你有五雷轰顶的感觉。就算没吓到自己,也开始嫌弃自己了吧?病毒的数量与大小一个体重70千克的人,全身有30万亿个细胞,其中84%是血液红细胞。生物学家却说病毒比细胞还多,难道我们身体的大部分是病毒?当然不是,因为数量并不代表体量。虽然人体细胞已经小到人眼看不见,但比细胞小得多的东西,还真有不少,比如细菌。我们每个人体内至少有38万亿个细菌,比人体细胞还多。但是,这些细菌的总重量,只占我们体重的1%~3%。这就是说,平均来看人体细菌比细胞小几十倍到上百倍。  相似文献   

19.
“纳米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催化及军事科学中。“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出的直径从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1纳米=10~(-9)米)。 1991年美国科学家首次制得的碳纳米管,促进了纳米技术的加速发展。碳纳米管直径一般为几纳米到几  相似文献   

20.
据日本《每日新闻》报道,日本名古屋大学研究人员近日成功开发出一种原子级别的纳米电线,这种电线由化合物制成,直径只有毛发的大约万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