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成"作为一种思想,在古希腊就已产生,但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则开始于现代哲学。生成性思维认为事物及其本质是在其发展过程中生成的而不是预先存在的。它具有重关系、重创造、重非线性、重过程、重具体等特征。在生成性思维视阈下,学生是生成性的存在,具有无限的发展可能;教学是过程性的存在,具有无限创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有关生成性教学的诸多争论中,有一个重要的争论就是生成性教学到底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方法论。其实,生成性教学不能仅仅被定位在教学方法或教学方法论上。准确地讲,它是一种教学范式,或者说它是一种教学哲学:生成性思维是其认识论假设;让学生获得自由是其价值追求;个人知识的生成是本质假设;多维互动是过程假设;作为一种思维方法是其方法论选择。  相似文献   

3.
“生成”是我们这个时代哲学的最强音。生成性教学是生成性思维下凸显出来的一种教学理念。生成性思维认为.事物及其本质是在其发展过程中生成的而不是预先存在的。在生成性思维看来。事物没有先在的本质和外在的规律,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其发展过程中生成的。以此为基础,可以认为.生成性教学是教学行为、教学过程等应依据具体情境及其变化而不断地作出调整和创造的教学。自生成性教学理念提出以来。  相似文献   

4.
生成性教学及其基本理念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生成性教学是生成性思维视角下的教学形态。生成性思维是一种认为事物及其本质是在其发展过程中生成的而不是在发展之前就存在的思维模式。生成性教学则是指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理念可以概括为:关注表现性目标,关注具体的教学过程,关注教学事件,关注互动性的教学方法,关注教学过程的附加价值。  相似文献   

5.
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理念及其实践诉求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生成性教学是生成性思维视域下的教学形态。它是一种需要规则但在适当的时候又敢于放弃规则的教学。它不再假定教学有恒定不变的本质,而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其基本理念表现为对表现性目标、具体的教学过程、教学事件、互动性的教学方法和附加价值的关注。生成性教学实现的前提是灵动性的教学计划,基础是智慧型的教师,保障是协商式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生成"与"教学"相连构成了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它反对的是教师对学生的一味"塑造"和一些带有"指令性"的话语,它强调了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个性化建构的成分,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所以,生成教学既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改变的僵死的计划,也不是学生无目的的、随意的、自发的活动。它是在师生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2007,(1):46-46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罗祖兵在《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第1ON发表了《生成性教学及其基本理念》一文,论文提出,生成性教学是生成性思维视角下的教学形态。生成性思维是一种认为事物及其本质是在其发展过程中生成的而不是在发展之前就存在的思维模式。生成性教学则是指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理念可以概括为:关注表现性目标,关注具体的教学过程,关注教学事件,关注互动性的教学方法,关注教学过程的附加价值。  相似文献   

8.
"生成"与"教学"相连构成了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它反对的是教师对学生的一味"塑造"和一些带有"指令性"的话语,它强调了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个性化建构的成分,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所以,生成教学既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改变的僵死的计划,也不是学生无目的的、随意的、自发的活动。它是在师生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9.
生成性教学的提出.并非为了给预设树立一个对立面。而是学者们对教学实践甚至中国教育的未来发展之路怀揣的重重忧心,是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现实基础的。《郑文》所批判的生成性教学是臆造出来的。并非真正意义的生成性教学:其建构的理想中的生成性教学只不过是灌输教育的改良形式,亦非真正的生成性教学。生成性教学的提出不是为了发明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而是为了确立一种哲学方法论。我们不能脱离学生的发展这一教学的核心理念,机械地讨论在一节课中是预设多了还是生成多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生成性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它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的个性化建构,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多元的教学形式。参与性、非预设性和交互性是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要保证教师在教学行动中真正落实生成性教学理念,还要把握好有效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1.
生成性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它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的个性化建构,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多元的教学形式.参与性、非预设性和交互性是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要保证教师在教学行动中真正落实生成性教学理念,还要把握好有效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2.
论教学的二重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二重性指教学过程中的预设性和生成性。预设性教学是预成性思维影响下的教学形态,关注教学性目标、教师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结果以及教学的秩序等,具有明显的科学主义取向。生成性教学是在生成性思维影响下的教学形态,关注表现性目标、教学过程、师生互动等,具有明显的人文主义取向。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活动,具有科学的预设性与人文的生成性的双重属性。教学的二重属性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而是共存、互补关系。教学研究应加强对教学生成性的研究以弥补过去研究之不足。  相似文献   

13.
生成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项重要教学理念,它是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提出来的,它强调教学不是封闭的、单向的、静态的知识传递与接受过程,而是一个开放的、充满对话和交流、具有不确定性和生成性的过程。但是,教学又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如何对待生成性问题就成了摆在教师们面前的一大困惑。要解决这一困惑,我们就应该从根本上明白什么是生成性问题、课堂教学中为什么会出现生成性问题、生成的价值意义何在以及如何生成。  相似文献   

14.
生成教学是一种基于过程论的教学哲学,其突出特征在于它的过程性与知识的生成性,是对传统教学"预设论"的纠正。在教学实践中,遵循生成教学的原则,有利于增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教学实践中生发的"伪生成"与"乱生成"的现象和问题,实际上是对生成性教学进行方法化处置所导致的教学危机。究其原因则在于教学与教学方法存在的解放人与规训人的职能背反、复杂性范式与简单性思维的属性冲突。生成性教学的提出并非为了发明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其最重要的价值和最根本的意义在于确立一种哲学方法论。哲学方法论主张根据对象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具体情况和遭遇,来决定采用一种或另一种能较好的适应和适合于它的方法。因此,只有在哲学方法论关照下,才能达成理论的清思和澄明,才能求索并践履生成性教学之真谛。  相似文献   

16.
“生成性”是当前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理念之一,它是相对于预设式教学而苦的,与预设式教学的被动接受相比,生成性教学更强调学习的自主建构;与预设式教学的静态相比,生成性教学更强调教学的动态生成。可以说,“生成性”是对“接收性”的一种批判和超越,  相似文献   

17.
生成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项重要教学理念,它是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提出来的,它强调教学不是封闭的、单向的、静态的知识传递与接受过程,而是一个开放的、充满对话和交流、具有不确定性和生成性的过程。教师能够在课堂上生成问题并且认真对待学生生成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一种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灵性与智慧的学科。“生成”是语文新课标提倡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即课堂教学不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而是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的“生成性”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一、尊重本性,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它的本质是由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有效学习的实践过程,是学生和教师共同活动的生命过程。语文教学尊重本性,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语文…  相似文献   

19.
生成性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它反对教师的固化预设,提倡富有弹性的教学设计,是一种互动的、多元的、动态的、开放的教学形式。我们要利用各种教学形式促进学生充分参与,积极互动,有效生成,深化拓展。  相似文献   

20.
"动态生成"与初中英语教学相结合,构成了一种新的教学形态——"生成教学"。它反对的是教师对学生的一味塑造,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个性化建构的成分,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