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电视新闻界刮起了一场“民生”旋风。可以说,民生新闻带给电视新闻界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一、“民生新闻”生存的燥热状态民生新闻现在是怎样的一个生存状态呢?从受众来说,对于大部分民生新闻的节目还是比较欢迎的,这主要是通过民生新闻节目的收视率来反映的,但也不排除个别电视台民生新闻做得很失败,受到观众的唾弃。从电视台来说,没有冷静地面对这一现象,通过市场调研,进行受众分析,作出科学决策,而是纷纷上马民生新闻节目,使其在全国范围内的竞争达到白热化状态。江苏有《南京零距离》,安徽有《第一时间》,湖南有《都市第一时间…  相似文献   

2.
民生新闻的发展在得到新闻学者以及受众肯定的同时,一些弊端也同时暴露出来.新闻报道的肤浅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主要是指电视新闻在制作的时候,从它的选题到它的报道方式、制作方式等都存在着一些深度上的问题,揭示的新闻事件不够深刻.电视民生新闻的题材源于市井新闻,在制作的时候,选题上只能是市井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但这也是民生的一个体现,优秀的新闻记者要善于发现新闻背后的故事.电视民生新闻报道要通过节目的制作,更好地实现其社会意义,新闻工作者就要不断地在原来的基础上对节目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创新,做好电视民生新闻的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3.
邱桂兰 《青年记者》2007,(18):64-64
全国县市报重新"洗牌"后,《滕州日报》得以成功保留,但由原来的党报性质变为"区域性综合报纸",为适应市场的需求,报纸进行了多次改版,重点强化了民生新闻的分量。目前,民生新闻已成为一个备受百姓关注的亮点栏目。"民生新闻"不能以偏概全办好民生新闻,首先要明确何谓民生新闻,从字面上理解可以说是关系人民生活的新闻。但要从深层次理解应该是一种立足本地、以平民的视角客观、真实地反映普通百姓的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新闻表现形式。在这里要强调的一点就是:日常琐事是百姓生活的  相似文献   

4.
郑英 《新闻传播》2014,(2):63+65
感动别人的作品,首先要感动自己。"形象结果",是让新闻鲜活生动起来的活力因子。瞄准新闻中的"概念结果"来借用形象,是新闻"形象结果"的构成原则。一个好的记者要想写出出彩感人的新闻佳作,就必须在提炼"形象结果"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望闻问切”话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博 《新闻传播》2009,(7):71-72
在Google引擎中键入“民生新闻”.立即跳出一个惊人数字,大约有335000项符合这个条目的查询结果。是否要继续这样一个“旧题已有万人言,至今已觉不新鲜”的论题?观专家、学者洋洒的文字.是非曲直的评判。有同感也有不甚苟同的个人意见.于是欲借用中医在医疗实践中。总结的四种论断疾病的方法——望、闻、问、切,结合笔者所在省份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实际情况,来“望”当下电视民生新闻之“虚火”,“闻”专家、百姓之诸多真言,“问”民生新闻运作中的“神、色、形、态”之症结,“切”民生新闻节目改良与发展之命脉。  相似文献   

6.
张鹤  苟旭迪 《青年记者》2012,(32):35-36
民生新闻作为社会新闻的一部分,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民生新闻往往被亲切地称为"老百姓自己的新闻"。要让观众在收看节目的过程中逐步丰富文化知识,就要提高文化品位,使民生新闻不再琐碎化。民生新闻在形式上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通过信件、网络、电话、手机短信等平台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增加观众对新闻事件的关注度;在指导思想上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来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活、生计、生存、生命;在新闻选材上以民生、民情、民意为关注点,以城市百姓的身边事、  相似文献   

7.
做好民生新闻,要坚持"走转改",深入基层,深入百姓,不断丰富报道的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拓展报道的视野和格局,建立民生新闻报道的长效机制,真正地转变办报理念和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媒介与公共政策的研究中,媒体在什么角度介入公共政策,往往是决策影响因素中的一个变量。新闻发布要增强专业化,首先就要去除本质上的"附属品"意识,更好地"嵌入"到公共政策的决策环节中间去,从公共政策层面上看,新闻发布工作的"嵌入"关键取决于公共政策的决策机制。在新闻发布被"嵌入"之后,怎么有效地进行新闻发布与公共政策的配合就成为关键。  相似文献   

9.
在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为了更好地.吸引受众.不少媒体打出了“民生新闻”这张牌,但同时,由于对民生新闻内涵的理解不同,出现了缺乏深度、流于表面,生拉硬扯、单纯娱乐、界定不准、粗制滥造、充当法官、枉加评判等现象,看来要想在媒体竞争中走赢民生新闻这步棋,要下的功夫还很多。对此笔者认为,应该用科学发展观思想指导民生新闻的采编播,为达此目的,必须从以下四方面着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民生新闻是新闻媒体站在社会民众的角度,从普通市民的需求出发,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播报方式,来报道与市民生活、工作和学习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在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民生新闻要想成为主流新闻的一部分,就要在题材选择上拓展广度,在采访报道上挖  相似文献   

11.
把"我"放在新闻中,这个"我"指的是采写新闻的作者,就是说我们在写新闻时,应该想办法把自己和新闻融为一体。这是新闻工作者实践"三贴近"的具体体现,也是使新闻增添感情色彩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民生"是时下的一个流行词,随之应运而生的民生新闻则是时下传媒市场流行的一种新型的节目形式。一种新型节目样式产生之后,很快就会有人来模仿、抄袭。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相似文献   

13.
电视民生新闻在进行采访与创作时应有效遵循真实性、时效性、生活化与创新性原则。"以人为本"是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与创作中的"情",需要通过树立人文关怀意识,充分体现民意;强化创新精神,深化民生新闻独特性与深刻性来体现这一主体思想。"客观性"是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与创作中的"理",需要通过坚持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深入群众获得第一手资料,全方位了解事件真相来体现这一主体思想。  相似文献   

14.
柏清 《青年记者》2016,(15):62-62
成长于21世纪初的民生新闻,一直以来收视率高但也伴随着争议,特别是在地方台,民生新闻栏目可以说是收视的法宝、广告经营的利器,但也处于尴尬的地位,常被认为难登大雅之堂,上不了台面。近年来,很多民生新闻栏目开始转型,致力于形式的创新、活动的打造,追求平民视角、本土概念,新闻表现形式轻松、现场感强,但不可避免的是新闻内容中很大一部分还是来自于街头巷尾。在探索民生新闻栏目转型的过程中,在内容建设上要有更高的视野,要有挖掘深度的新闻意识,才能为栏目带来真正的收视忠诚度。  相似文献   

15.
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也就是要把“新闻眼”锁定在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上。如何写好民生新闻关键是要沉下去,按照“三贴近”原则,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相似文献   

16.
陈淼 《新闻实践》2005,(7):57-57
这两年,电视民生新闻风行全国,很多民生新闻栏目都创造了收视奇迹。然而,在这热闹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少认识上的偏差和误解,值得我们电视新闻工作者去关注和解决。一、民生新闻要通俗,不能“媚俗”民生新闻要通俗而不能“媚俗”,就要切实把好二者的度。有些民生新闻内容琐碎,形式流俗,缺乏对新闻主题的深度开掘;有的甚至打着民生新闻的招牌,挖空心思地变相传播一些低级趣味的内容,来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内容的肤浅和包装的矫饰,使得民生新闻在形式化和庸俗化的路  相似文献   

17.
民生新闻现在流行的解读,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用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与生计".表现形式上否定了宏大叙述,强调立足本地,侧重记录老百姓的日常琐事,主持人也舍弃过去正襟危坐的播报形式,靠"说新闻"提高与观众的"交流感".  相似文献   

18.
韩远 《记者摇篮》2007,(9):52-53
"民生新闻"在广播新闻中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民生新闻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广播新闻"你播我听"的单向传播局面,将话语权更多地交给广大听众,体现了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什么样的报道是深度报道它从内容到形式与其他新闻形式有何区别这也是新闻界在不断探讨的一个问题。从深度报道的内涵上来划分,"深"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五个  相似文献   

20.
朱丽辉 《东南传播》2014,(11):143-144
民生新闻从人文关怀出发,以普通群众需要为着眼点,表现出电视新闻媒体强烈的受众意识、服务意识。民生新闻的报道,更加明确地代表普通百姓的态度、视野和情怀,做好民生新闻报道,不仅是电视新闻媒体宣传理念的体现,更是增强电视新闻媒体竞争力、亲和力、感召力的客观需要。地方台有着天然的地域优势做好民生新闻,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入手,深入挖掘这一"富矿"资源,让电视新闻媒体真正成为广大群众的"贴心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