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给一段话划分层次,首先应分析段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确定它属于哪种结构关系,然后根据不同类型的结构来分析层次。常见的按结构类型分层方法有以下几种(在指导分析时,不应强调名词术语)。 1.按总分关系分层。有的段的内容是由总述和分述两层意思构成,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对属于总分关系的段,要把它分成“总”和“分”这两层。请看下面这段话:  相似文献   

2.
教法说明: 改第九册教材内容常规“先分后总”为“先总后分”。让学生在问中思考,感知三角形面积计算规律;在动中思考,分层验证公式;在练中思考,理解、掌握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一、“结构上互不包含”的范围 1.1兰州本《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甘肃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九月第三版,以下简称“黄本”)对复句是这样下的定义:“复句是由两个或几个意义上密切联系,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黄本第426面)这一定义有一定的普遍性,也比以往的笼统地说由几个分句组成的句子叫复句的说法更科学,对分句的结构特征有所揭示。再看《语言学百问》(张炼强等编,南开大学出版社一九八四年五月第一版,以下简称“张本”)对分句的结构特征所作的类似的概括:“分句则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决不能充当另一分句的任何成分,如果充当了另一分句的某种成分,它就不再是分句,全句就不是复句,而是单句。”(张本第126面)。  相似文献   

4.
议论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有四种,现以"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为主题举例分析。一、总分结构不管是先总后分,还是先分后总,这是议论文常用的一种结构。分述部分应围绕总述的中心进行,总述部分应是分的总纲或水到渠成的总结。下文为学生习作。  相似文献   

5.
平时所说的“总分复句”的结构类型,大致有两种,一类是,“总”的部分是个词或偏正词组,如: 1、乘务员一部分在照顾受伤的人,一部分在安置脱险的旅客。 2、两本书,一本是《红楼梦》,一本是《红与黑》。一类是,“总”的部分(有的在前,有的在后)是个句子形式,如:  相似文献   

6.
学习说明文,要学会“三部曲”,哪三部?一、初读速“唱”,整体感知。通过初读,分清文章类型,明确说明对象。即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平实性说明文还是文艺性说明文,通俗性说明文还是应用说明文,小品还是解说词……为唱好全文定下基调。二、再读慢“唱”,理清脉络,结构上是先总后分,先分后总还是总—分—总。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不还是空间顺序,抑或逻辑顺序。在此基础上弄清各部分的具体内  相似文献   

7.
“总分式”是段落结构的形式之一。所谓“总分式”,是指文章中有总写(合说)和分写(分说)的部分,二者结合在一起。总写,是概括地写,整体地写,合起来写;分写,是具体地写,局部地写,分开来写。总写和分写之间是种属关系,分写的各部分之间是并列关系。总分式是常见的、很有用的形式,记叙、说明、议论等文体都可以用。下面就总分式的教学谈两点看法。一、引导学生搞清总分关系总分式常见的类型有三种:  相似文献   

8.
句群的知识是小学生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的重要基础知识,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加强这方面的基本训练。一、句群的性质和组合形式句群是围绕着一个中心的几个句子的组合,它是文章谋篇布局的基本结构单位,具有相对的(?)立性。它可以是一个独立的自然段(或逻辑段),也可以由数个有相互联系的句群,组成一个自然段或意义段。从句群的组合形式来看,有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总——分——总”等形式。从句子间的关系上  相似文献   

9.
论时态副词“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讨论“一”和“V”连用充当谓语的句子(以下简称“一V句”)中“一”的性质、作用等问题。“V”,指动词或动词短语;“一”,指一般所谓“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的、有关联作用的副词。 我们认为,“一”是在复句的分句中表示实现态的副词,它大多用于叙事,有使句子分句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初中化学实验中有许多涉及“先”与“后”的顺序问题,如果漏掉了其中一步或将“先”与“后”颠倒,轻则浪费时间和药品,影响实验效果;重则使实验失败,甚至发生事故.  相似文献   

11.
学生在处理某些集合问题时,对学过的知识没有牢固掌握,不能灵活运用,常会产生一些意料之外的错误或走了弯路.为此,在集合问题的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先思后虑”的良好习惯.1.“先思”由于集合,集合中的元素,集合的运算等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和特征.如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等,使集合问题隐含了许多容易忽略的约束条件,而这些条件在解题中又往往产生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养成“先思”的习惯.所谓“先思”,即在解决问题之前,不要急于按常规的运算或推理,而是先思考问题中的根据(集合)自身的特点和要求能得到…  相似文献   

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有许多初中化学实验涉及“先”与“后”的顺序问题,如果漏掉了其中一步或将“先”与“后”颠倒,轻则浪费时间和药品,影响实验效果,重则使实验失败,甚至发生事故.初中化学实验中主要有以下一些实验操作的“先”与“后”问题,在学习时必须弄清.  相似文献   

13.
老师讲“总—分—总”,就是先总起,后分述,再总结,这是写文章时常用的方法。写作时先把图看仔细,想想这一幅或几幅图总的讲什么,用一两句话概(!ài)括(kuò)出全貌来。这就是文章开头的总起段。写好了总起段,再进一步细看画面,想想图上有哪些内容,可以分几方面对总起段进行具体  相似文献   

14.
月考成绩揭晓,教室里几家欢乐几家愁。“老师,我就差一分及格了,您给加一分吧,我下次一定加倍努力……”加一分?加倍努力?看着眉头紧锁的那些“分数贫困户”,我计上心来。国家用“贷款”制帮助贫困农民致富,促进经济发展,我何不依葫芦画瓢,来个“贷分制”,带动一下“贫下中农”?经过一番思索,我的“拔苗助长”式的“贷分制”问世了。“贷分”对象:主要是“贫农”(60分以下)和“中农”(80分以下)中经过“贷分”可以跃上一个“新等级”者(即“贷分”后可及格或上优秀者)。“贷分”原则:①一人一次最多只能贷两分,息按本的50%计(即贷一分者,息0…  相似文献   

15.
王金贤 《学语文》2000,(3):37-37
“三十六计”中有“欲擒故纵”之计,写文章也讲究“欲擒故纵”之法——在文章中,本来可以直接叙述主要情节和描写主要对象,而作者却偏偏节外生枝,故意宕开笔墨(先“纵”),最后才出奇制胜地解决矛盾,扣到所写的主要对象上(后“擒”),这种方法就叫“擒纵”,或“欲擒故纵”。  相似文献   

16.
泰和县桥头乡地处井冈山边缘,崇山峻岭,地广人稀。这个乡分布有十三所含复式班的村小,其中一所叫斜弯村小的只有十八个学生,却含两个年级,外带几个学龄前儿童。这些村小一人一校的四所,教师单枪匹马,顶着校长、教员、炊事员等几个职务。多年来,这里复式班教师有的借口课时多,负担重,循着“钟声一响,走进课堂,要讲什么,等我想想”的模式进行着日复一日的“踩西瓜皮”式的教学,或对同一个班的两个甚至三个年级平均使用力气。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自1985年开始,分辅导区狠抓了复式教学备课环节的研究,根据复式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模索出复式教学备课的“五先五后”,即先书后案,先难后易,先新后旧,先主后副,先低后高,并逐渐在全乡推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复式教学水平,教学质量迅速提高。下面结合实例介绍这种备课的卡片,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教师在备课分析文章(或段落)层次结构时,往往分不清是“概括具体”式还是“总述分述”式。因此影响了教师对文章(或段落)结构形式及内容的准确把握。“概具”式与“总分”式有如下的共同点:①各自均是一种安排、组织材料的形式和顺序。②各自都有三种具体情况:“概具”式中有“概括→具体”、“具体→概  相似文献   

18.
一、问提的提出传统的看法认为,同世界上大多数语言一样,汉语的句子从结构上可以分为“单句”、“复句”,这似乎已成定论。但是,只要我们读一下《马氏文通》以来的语法著作,我们就会发现,虽然这些语法学家绝大多数都承认汉语应分“单句”、“复句”,但他们对“复句”的定义,单、复句的界限、“复句”的再分类等问题的看法都是很不一致的。可以说有关“复句”的理论,从一产生就是各执一说的,并且充满了不能解决的矛盾。这就使我们发生了疑问:“单句”“复句”有无本质的区别?汉语是否有必要分单、复句?也就是说,我们对汉语“复句”的存在提出了怀疑,这些问题的探讨,在今天看来,不仅“有理论的意义,也有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说明文布局谋篇的基本思路,是围绕“总分”的作文结构方式加以适当变化,或总分,或分总,或总分总,或分分分。不论如何变化,一篇说明文绝对离不开“分说”这个极其重要的关键部位。但在多年来的说明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指导中,却忽视了对说明文“分说”结构的研究。人们的着眼点一直放在“说明的顺序”上,即从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关系顺序的角度来探求说明文内部结构的方式。这样形成的理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弱点,例如,解释不了某些实用说明文如说明书之类的说明顺序;又如,“以逻辑关系为序”的教学内容往往使初学者感到十分难以理解,  相似文献   

20.
一、层次关系的三重含义层次关系包含着层、层次、层次关系三重含义。层:在复句中,由单句、句子(单句或复句)各自独立表达或前后之间联合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或结构)。层次:在“层”的基础上,依据复句表达的中心所确定的各“层”在整体逻辑结构中级别顺序。关系:是用来标示“层”与“层”之间的逻辑联系的专有名词,它是对“层”与“层”之间的逻辑联系的判断说明。在实际操作中,分“层”必先,也易行。易就易在它有语言标志。在以分句为基本单位的复句中,有独立谓语结构且其后是逗号或分号处,即为一个“层”,再有就为第二个“层”,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