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肇中出身于革命志士和知识分子家庭,他的外祖父王以成早年留学日本,学习土木建筑专业,受革命思想影响加入同盟会,在辛亥革命中牺牲,母亲王隽英是丁肇中最敬爱的人,1960年病逝于美国,她临终前留下遗言:“爱祖国、爱科学,双爱双荣”。  相似文献   

2.
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大师莫里哀,原名叫让·巴蒂斯特·波克兰,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失去母亲,受着外祖父的疼爱。外祖父是个戏迷,常带外孙看戏,培养了莫里哀对戏剧的爱好。莫里哀的父亲希望儿子承继祖传的经商事业,他责问老头子:”难道你要把他培养成戏子  相似文献   

3.
(一) 高尔基,本名叫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高尔基是他的笔名。他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列宁语),是苏联社会主义文艺的奠基人,是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一八六八年,高尔基出生在一个贫困的木工家庭。他自小就失去了父亲,跟随母亲寄养在外祖父家。十岁上,母亲又病逝了。从此,这个无依无靠的孤儿,流落街头,独  相似文献   

4.
一个贫穷父亲,却要让女儿拥有音乐梦想。他干社会最底层的工作:送信、做拖把、打零工.一个天才女儿,生在贫寒的家庭里。却被日本著名大提琴演奏家小林正南称为“东方的大提琴公主”。她根据自己和父亲的亲身经历写成的论文《我的琴声与父亲的劳动》。  相似文献   

5.
<正>我的外祖父,1879年出生在一个有13个孩子的贫困家庭里。他9岁的时候,父母就相继去世,整个家庭随之四分五裂,孩子们分送到亲戚家抚养。外祖父被一个单身的叔叔领了去。叔叔让他到田地里干活, 自己挣钱养活自己。他干的可是成年人的活计,每天得工作12至14个小时。从那以后,外祖父再也没有上过学。  相似文献   

6.
《好同学》2005,(6)
外祖父年轻的时候曾经跟人做生意,有一次他的父亲病了,急需用钱, 他趁老板不在的时候偷了5块大洋,结果被正好回来的老板看到了。外祖父极其尴尬难堪。但是老板说,我忘了给你了,那正是你应得的红利,赶快拿去吧。外祖父知道那是老板保全他的面子啊!他从此卧薪尝胆,终于创下了一片家业。在解放前后的那几年,天灾人祸多,村子里有很多人家吃不上饭,外祖父  相似文献   

7.
《科学启蒙》2009,(9):48-49
1937年,王选出生在上海一个家学渊源的大家庭,他的曾祖父是清朝同治年间的进士,外祖父是中国第一代留学日本的学生。父亲王守其毕业于南洋大学(即现在的上海交通大学),母亲周邈清,毕业于北京贝满中学,参加过五四运动,是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开明女性。  相似文献   

8.
1875年,阿尔贝特·史怀泽(又译阿尔贝特.施韦泽)诞生于德、法边界阿尔萨斯省的小城凯泽尔贝格。在二十世纪,此地数易其主。史怀泽前半生持德国护照,现在人们称其为法国思想家。阿尔萨斯人素操德法双语,因此,他惠益于德、法两种化。史怀泽出身于牧师家庭,他的父亲、外祖父、舅舅都是基督教新教的牧师,在宗教环境中长大,童年时代。父亲每天晚上真诚朴实的祈祷,给予他终生的精神支持.使他毕生坚持基督教道德信仰。[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台湾散家林清玄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小时候家里很穷,很小就跟着父亲下地干活儿。有一次,干活累了,他跟父亲坐在田埂上休息。他一言不发,呆呆地望着远处出神。父亲看见他这个样子,问他想什么。他说:“等我长大了,不种地,也不上班。”“那你干什么?”父亲问。他充满向往地说:“我想每天坐在家里,等着人给我邮钱。”一听他这话,父亲笑起来,说:“荒唐,你别做梦了!我敢保证,不会有人给你邮钱。”  相似文献   

10.
我的外祖父是芝加哥一位名的古董商,有些珍贵的藏品甚至在美国最大的博物馆里都找不到。但世事变迁,到我母亲这一代,家境已经急剧衰落,母亲嫁给我父亲时,口袋里只有50美元,另外还随身携带着一个上了锁的小小的红木箱子。我童年最大的乐趣就是傍晚坐在那架老跑调的脚踏风琴前.听母亲一边弹奏忧伤的民歌一边讲外祖父那些早已不存在的古董后面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11.
高尔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柯夫。1868年3月28日,他出生在俄罗斯伏尔加河畔的尼日尼·诺夫戈罗德(今高尔基市),父亲是一个细木工匠。不到6岁时,父亲因害霍乱去世,母亲送他寄居在外祖父的家里。  相似文献   

12.
皇甫绩自责     
皇甫绩是隋朝时的信州总管。他3岁时死了父亲,由外祖父扶养成人。小时候,他经常跟几个表哥下棋,外祖父担心他荒废学业而发出了禁令。一次,他们又下棋了,外祖父很生气,每人罚打30板子,挨个进行。轮到皇甫绩时,外祖父想  相似文献   

13.
我的父亲万龙兰,生于1960年12月。父亲今年四三岁,可头上已星星点点地长出了白发,他容颜苍,身体瘦削,在同辈人中显得老气十足。他是地地道的农民,普通得就像那拉车的老牛,在我的心中他却永远不落的太阳。父亲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艰难困苦的生活,使形成了沉默内向的个性。1970年的夏天,父亲小学未念完,就不得不辍学回家,过早地挑起了家庭的重。从此父亲便开始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种田生。这期间,父亲有过两次可以改变自己人生的机遇。次是1973年,松滋煤矿招工,可是由于他当时年纪小,无法胜任;另一次是19…  相似文献   

14.
我的外祖父和父亲,先后与黄任老共事几十年,外祖父沈恩孚与黄任老一起发起创立中华职业教育社,而父亲胡厥文,则在黄任老辞世后,接替他领导职教社的工作,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父亲胡厥文在1965年12月黄任老辞世后,写过一首诗悼念他:五十年前始识公,革新兴学气长虹。晚年享尽人间福,上寿还留身后荣。既睹中原全解放,复看生产遍丰隆。泉台此去应无憾,党育英才代更红。那是1908年,我的伯父胡师王在浦东中学读书,父亲去该校看望伯父时,见到了黄炎培校长,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的祖父胡雪帆与沈恩孚是挚友,他们都主张革新文化,…  相似文献   

15.
川端康成(1899—1972 ) ,日本现代小说家。生于大阪一个医生家庭 ,幼年失怙 ,由祖父母和外祖父家抚养成人。川端康成自幼深切感受到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养成一种孤独沉默的性格 ,这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小说里总是充满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哀愁 ,作家童年生活不幸的阴影总是挥之不去。从某种程度上说 ,这也正是整个日本文学共有的特征。我想 ,这与日本文化脱胎于汉文化 ,而又难于自成一家有关。或者说 ,日本文化既是东方的 ,又是西方的 ,最终又是“不伦不类”的。因此 ,日本文化是一种忧伤文化、“寻父”文化 ,是年幼失怙者…  相似文献   

16.
2000年11月,正值河北省与日本长野县结为友好省县11周年、石家庄市与长野市结为友好城市20周年。当时我应邀去日本长野县讲学并考察,一位日本心理学家向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父亲带着6岁的儿子郊游,父亲钓鱼,儿子在一旁玩耍。在离湖边不远处,有一个很深的大坑。孩子好奇,自己偷偷摸索着下到坑里。他为自己发现新大陆而兴奋,手舞足蹈地尽兴调皮了一阵子。后来他发现,大坑离地面很高,下来容易上去难。于是,他不得不求助正在钓鱼的父亲:“爸爸,老爸,帮帮我,我上不去了!”但他没有得到回应。其实,此时此刻他知…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个不喜欢大城市的人。我生来就是一个乡下人,从小在金山长大,一直到初中还是农村户口。父亲在“文革”后考取华东师范大学,一开学就被检查出肝炎退学了。退学以后自学,最后还是拿到了大学文凭。父亲后来在农村的文化站工作,写作、摄影,我受了他很多影响。父亲开车不行,还好这点没有受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我的家庭鼓励了我这妄想。父亲为我开列了一个很长的书目.并四处奔走想办法从已经关闭的市级图书馆借出那些禁读的书。在父亲喜欢的作家中,就有孙犁先生。为了验证我成为作家的可能性.父亲还领我拜会了他的朋友、《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老师。  相似文献   

19.
父亲     
战祥芹 《山东教育》2004,(28):53-53
我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父亲是一个教龄四十多年的老教师,现在已经离我而去了,父亲的离去,是我永远的痛。  相似文献   

20.
黄炎培,字任之,1878年10月1日(夏历9月6日)出生在上海市川沙县城一个世代书香的家庭里。他幼年从母亲孟樾清识字,九岁起到外祖父家塾读书。其父亲好打抱不平的耿直性格,和母亲侍人宽律己严的教诲,从小给他以深刻的影响。几十年的锲而不舍,他终于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奠定了基础。提倡实用主义教育1911年武昌起义,江苏省宣告独立,黄炎培任江苏都督府民政司总务科长兼教育科长。1912年南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