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雁 《职大学报》2013,(5):66-67,103
本文对高句丽民族文化体现出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文字使用、墓葬习俗等几方面研究分析,认为高句丽民族文化的发展是植根于中原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时也将高句丽本民族特有的一些游牧民族文化特征融入到中原文化当中,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历史文献与考古资料,从高句丽民族的墓葬形式、墓葬铭文、墓室壁画及高句丽民族重厚葬的习俗特点来阐述高句丽民族受中原文化影响,与中原文化互融的墓葬习俗特点。  相似文献   

3.
高句丽是我国东北的少数民族政权,是中原王朝的属国.关于高句丽政权早期所在地,史学界还有不同的看法.从纥升骨城在今辽宁桓仁五女山城可知,卒本川应当在纥升骨城以东平原地带,即今桓仁水库淹没区,这里有大量的高句丽遗址可以证实.  相似文献   

4.
世界遗产地武夷山古闽族变迁的历史和与吴越族、中原文化不断融合后的多元礼俗文化丰富多采,对武夷山社会文化生活产生广泛影响,从各个方面展示了武夷山的整体面貌和综合实力.文章从古闽人留下的悬棺葬礼俗文化和蛇图腾习俗"敬"的思想内涵;传承和融合古闻人、吴越族及中原的礼俗文化;中原汉民族大规模南迁的历史,推动了中原文化在武夷山的传播和发展;集儒、释、道为一山的宗教文化"渗透"到社会礼俗文化活动等方面进行了论证.古闽族在历史上不断变迁融合的巨大聚合作用.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齐鲁文化从区域文化转变为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它首先经历了由区域文化向中原文化的转变,继而经历了由中原文化向民族主流文化的转变。在它向民族主流文化转变的过程中,魏晋南北朝是它发生变异并进一步走向主流文化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6.
618年,唐高祖李渊灭隋,结束了当时四分五裂的割据状态,建立了唐朝.高句丽原是东北地区的古代民族之一,后来不断扩张,势力逐渐发展壮大,并与唐王朝有政治和经济上的来往.高句丽荣留王高建武登基后,多次派遣使臣赴唐.唐朝奉行以"和"为主的外交政策,与高句丽确立了宗藩关系.唐高祖时期是双方关系最为紧密的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文化性格以历史地理为载体和基础,因此一个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和发展与其文化性格有密切关系。本文从人文地理的角度,并以江西为例对汉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性格进行探讨。江西民族传统体育是以中原汉民族文化为主体,主要与吴、越、楚有渊源关系,是多元文化交汇形成的具有赣文化特色的汉民族传统体育。  相似文献   

8.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原作家群"对黄河的文学书写与文化表达,是我们深入挖掘、 阐释黄河文化价值所不可忽视的核心内容之一.黄河是李准生活与创作的情感地理,作家对黄河浓重的"恋地情结",表明黄河流域是哺育文学艺术家的一个重要摇篮.《黄河东流去》以郑州花园口决堤事件为叙事起点,其"黄河"意象饱含着中原大地的沉重苦难,是...  相似文献   

9.
元、清是历史上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政权.清承金之传统,受中原文化影响自然要比居于北疆草原的蒙古广泛、彻底,因而清庭在驻中原后能恰当地处理民族矛盾,社会秩序也远比元庭的安定.  相似文献   

10.
中原武术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分析、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原武术文化遗产保护背景、现状、策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原武术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流淌着中原文化的血脉,但在当前社会,中原武术文化遗产遭遇空前的危机;中原武术文化遗产的合理保护是实施河南省文化强省的有效途径;保护武术文化的传承人、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开发之间的关系、保护武术文化生态环境并建立武术文化遗产保护区是保护中原武术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正途.  相似文献   

11.
根基文化与体育文化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糊性是体育文化起源存在的客观属性 ,它可通过中介过渡的方法来解决当前体育文化起源的悖论。文中用新石器时代的镂孔陶球为实例 ,演证了这种中介过渡 (即意识物化 )的方法 ,并提出了几点讨论意见。  相似文献   

12.
文化冲突是当前国际学术界中的前沿课题。好莱坞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依托英语的强型功效,向全球输出其价值观,输出美国的生活方式,展开强劲的文化攻势。不仅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且通过美国的价值观、文化理念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对儒家文化的认同。新时期下用科学发展观的思碰应对好莱坞文化可行的方法是“共处共存,共同发展”;比较好的策略是“不抵制,不照搬,可规避,司借鉴”。这正是儒家文化与好莱坞文化之间既对抗又合作的文化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美国著名学者詹姆逊对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论述的分析,认为因娱乐超女李宇春与文化超女于丹教授而引起的冲突,实际上就是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冲突。而解决的方法是:正确认识大众文化,弘扬民族高雅文化,以达到双方的共融和多元共生。  相似文献   

14.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核,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过重大影响。对儒家文化进行吸收、借鉴和创造性转换,是当前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儒家文化要走进现实生活,让新道德构建与民生相结合,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一要处理好儒家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关系,二要处理好与现代科技的关系,三要处理好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要做好儒文化的推广与普及工作,使儒文化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5.
贵州传统文化尽管丰富厚实、绚丽多姿,但却缺乏可以整体反映贵州文化身份的标示.蚩尤文化不仅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且与贵州多样传统文化联系密切,更为可贵的是,蚩尤文化在贵州依然以活态方式存在.而要以蚩尤文化为基模构建贵州文化身份,则需要构建各民族皆认同的仪式活动和增强蚩尤文化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6.
奥林匹克文化是当代中国体育主流文化,在阐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和奥林匹克文化的特点的基础上,对二者互动和转化的过程,即20世纪初的竞争、民国时期两种文化间的冲突、新中国时期的两种文化的顺应与同化进行了分析,并就奥林匹克文化在中国得以传播的社会原因作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制度化研究,是化研究的钥匙;人体运动制度化,是化研究中的一个全新的领域,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而且对包括体育在内的人体运动事业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我国传统教育文化特征与奥林匹克教育文化特征分析,认为奥林匹克文化与我国学校现代教育目的有很多的相通之处,认为可以做到:发展学生自我的创造力、想象力、知觉和形象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生活,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开拓精神,发展学生的主动性、进取心;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合群性;促进学生养成自律自尊的品德。  相似文献   

19.
奥林匹克文化与华夏体育文化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文化学的视角出发,运用比较学的方法对奥林匹克文化和华夏体育文化的产生背景、价值取向以及运动学、传播学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在不同生存环境和文化演进过程影响下,东、西方体育文化形态的差异;揭示了奥林匹克文化与华夏体育文化在理想追求、实践目标和宗旨等文化本原上的共通。旨在为深入认识人类体育文化现象,把握其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提供一些措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