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赟  樊洁 《教书育人》2011,(9):70-71
近年来,随着教育主管部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各大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状况也历经起步、探索、推广,现已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工作机制和实施途径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与创新。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高校的扩展以及大学生个体的发展变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取得长足发展,但仍无法满足大学生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探索一种更有效的工作方法,来补充和完善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2.
高校班级心理委员的选拔与培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阐述如何建立与完善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并建议从制度保证、广泛宣传、措施激励三方面推动这一制度的规范化和长效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班级心理委员模式--班级本位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在高等院校、中小学校时有发生的恶性校园危机事件,为每一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一直是一线心理教师不断思考和努力实践的目标.长期以来,班级中设有各种各样的班干部,如生活委员、纪律委员、体育委员等,但惟独缺少关乎学生心理健康的心理委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启动了"班级心理委员模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纷纷建立起班级心理委员制度,虽然国内心理委员制度起步晚、不完善之处很多,但是由学生担任班级心理委员具有教师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充分挖掘学生人力资源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效力,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班级心理委员制度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富安兴 《中国德育》2007,2(5):74-75
“班级心理委员制度”是我校为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进行的尝试。它力图通过在班级中设立心理委员,加强对心理委员的管理和指导来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建立这一制度的宗旨是:提高全班、全校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学生关注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预防学生中各类精神疾病和变态心理的发生,避免校园危机事件;促进健康班级形成,改善班级学习氛围,优化学生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6.
《教师》2016,(26)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很受关注,大学生接受咨询的意愿水平在逐步提高,但国内高校心理专业从业人员人数明显不足,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变得非常困难和棘手。高校班级心理委员成为学校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的一支重要力量,逐渐在我国各高校蓬勃发展。但在高校实际工作中,班级心理委员制度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在对当前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广泛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状,提出高校班级心理委员校院两级间整套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实践心理委员模式,让班级拥有“心理咨询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许多学校纷纷设立班级心理委员,试图通过这种心理委员互助模式,为班级心里有困惑、烦恼的学生提供帮助,并以此深入推进学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班级是大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层组织和基本单位,班级建设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学风和校风的形成。高校应创新管理模式,加强学生干部选拔和培训,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增强班级凝聚力,提升班级建设实效。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明确指出,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班级心理委员是心理教师与班级的联系桥梁,本文就设立班级心理委员的必要性、班级心理委员的职责、当前心理委员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变化与发展对高校班级建设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更好地发挥班级在大学生成长成才方面的重要功能,加强班级建设的研究,并探索新途径、新方法是高等教育学生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一高校班级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大学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及各种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思想交流所依赖的集体。在学生管理中,班级建设是具有决定意义的环节,是开展工作的切入点,可以保证其他一切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从而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高校班级心理委员作为学校基层管理单位班级中的一员,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桥梁"和"纽带"。我们应该结合高校落实心理委员制度的工作实际,在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与职责、选拔与培训、工作方式与成效等方面进行现状分析和再思考,从而构建心理委员的职责定位、科学选拔和系统培训三种工作模式,以便对持续发展心理委员制度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校班级学生干部选拔作为班级建设的前提性条件,彰显其在班级日常管理建设中的重要性。当前,许多高校都面临着班级学生干部选拔的现实困境,辅导员的主观性与盲目性客观存在,同学们对民主的需求和辅导员任命的矛盾客观存在,学生干部素质与班级管理实际需要的矛盾客观存在的情况,严重影响高校班级学生干部选拔的公正秩序。基于此,辅导员应将查阅学生档案与观察学生日常表现相结合、直接任命与班级民主选举相结合、学生个人推荐与辅导员日常考察相结合,注重选拔方式的公平合理,提高高校班级学生干部选拔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随着我国心理学科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特别是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断,高校中恶性校园危机事件时有发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显得日趋重要。心理委员制度,是指高校在原来的校级心理咨询中心的基础上,在各个院系设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工作体系,成立以学生为主的心理委员队伍,这是朋辈咨询在我国高  相似文献   

14.
随着独立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长,对当前独立院校的学生干部队伍提出了新的务求。目前我国独立院校的学生干部队伍工作积极性很高,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当前独立院校非常紧缺具备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人才。本文将解析独立院校学生干部队伍的特点、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重点围绕独立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培养模式展开深入探究,并表明实践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321培养模式具有密切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联系、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操作性和推广性强等优势,但在班级建设中仍存在一些具体问题。学校应建立四方联动机制,保障新生班级学生间的快速融合;设定班级目标,加强学风建设;精细化班级管理,结合学生特点制定规划。  相似文献   

16.
陈永胜  肖双喜 《考试周刊》2010,(27):225-226
马克思认为:"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可见环境对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学校教育中我们重视班级环境的作用也就是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因为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7.
在中学建立班级心理委员制度,是充分发挥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主体作用的有效载体,是中学在班级本位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新探索;而心理委员的工作能否顺利有效地开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中学心理委员队伍是其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一、心理委员模式的理论基础 班级心理委员模式以人本主义为理论依据,以个体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相关理论与技术为指导,是对港台地区“朋辈辅导”理论的拓展和延伸,强调服务对象的主体性、学生互助的同龄性、教育对象的全体性、教育目标的发展性、操作过程的可行性、工作方法的科学性、开展活动的开放性、工作的有效性、助人过程的自助性等。  相似文献   

19.
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班级作为高校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与五级心理危机干预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心理委员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要加强班级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业务培训与考核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班级心理委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协助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目标,正确认识大学生团队精神的作用,并积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对做好新时期思想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