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瞎子点灯——自费烛”这句歇后语几乎是家喻户晓。我也一直以为是这样。可后来读了一则很有哲理的故事,我才认识到自己的肤浅和狭隘。故事大意是这样的:一个漆黑夜晚,一个苦行僧走到一个村落中。他看见一盏晕黄的灯正从巷道的深处静静地亮起来。苦行僧走近才发现是瞎子在挑灯。他百思不得其解:盲人挑灯,岂不可笑?僧人于是问:“施主,既然你什么也看不见,为何挑一盏灯?”瞎子说:“黑夜里如果没有灯光的映照,那么满世界的人都如我一样是‘瞎子’,所以我就点燃了一盏灯。”“原来你是为别人啊?”“不,我是为自己!”“为自己?”“你是否因为夜色漆黑而被其他行人碰撞  相似文献   

2.
盲人的灯笼     
有一个僧人走在漆黑的路上,因为路太黑,增人被行人撞了好几下。他继续向前走,看见有人提着灯笼向他走过来,这时候旁边有人说:“这个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见,却每天晚上打着灯笼!”僧人被那个人的话吸引了,等那个打灯笼的人走过来的时候,他便上前问道:“你真的是盲人吗?”那个人说:“是的,我从生下来就没有见到过一丝光亮,对我来说白天和黑夜是一样的。我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的!”僧人更迷惑了,问道:“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还要打灯笼呢?是为了迷惑别人,不让别人说你是盲人吗?”盲人说:“不是的,我听别人说,每到晚上,人们都变成了和我一样的盲…  相似文献   

3.
《桂林山水》(人教版四下)第3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有的老师认为"还是把‘这一带’改为‘这样’好",笔者认为这句话妙就妙在"这一带"。先说"这一带"。笔者认为,"一带"是名词,不只"表示眼前所及"的小范围,且能表示大的范围。"桂林这一带",应包括桂林市所辖  相似文献   

4.
一沈从文曾经这样表达自己的创作理念:"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再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个人应有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1]他说他只想造"希腊小庙",那小庙里供奉的是"人性"。执着于建构"人性"小庙的沈从文把自己的关注点更  相似文献   

5.
李莺燕 《班主任》2001,(4):39-40
曾经听朋友讲过这样-个故事:有一位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盏明亮的灯笼.人家看见了很好奇,便问他:"您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呀?"那个盲人很自然地说:"我是在给别人照路,他们能看见我就不至于再撞到我了,这样保护了自己也等于帮助了别人."我被他的话深深地感动了.  相似文献   

6.
<正>我的表叔沈从文在解放后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和我的读者都行将老去。"这句伤感的预言并没有应验,他的作品和读者都红光满面长生不老。在生活中,若有人说沈从文"伟大",那简直是笑话。他从来没有在"伟大"这个概念里生活过一秒钟。他说过:"我从来没想过‘突破’,我只是‘完成’。"他的一生,是不停"完成"的一生。他不过是一颗星星,一颗不仰仗  相似文献   

7.
今天下午的作文课,让我经历了一场深受感触的游戏。当老师在黑板上写出“盲人和拐杖”这五个大字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几个“问号”:这是个什么游戏?好玩吗?“同学们,我们今天这个游戏的名字就叫‘盲人和拐杖’。首先,我要给你们分派角色,左边的同学做‘盲人’,右边的同学是‘拐杖’。游戏规则很简单,做‘拐杖’的同学不能说话,只能用你的肢体语言帮助暂时失明的‘盲人’。”游戏开始了,我被分到了“拐杖”这边。充当盲人的同学被蒙上眼睛,他们都开始叫苦连天。我们几个走到他们面前,各自找到自己的“盲人”,扶着他们走出教室。看着伙伴一…  相似文献   

8.
稚子童言     
选材亮点:都说"童言无忌",这"无所顾忌"的童言,就是一个趣味十足的素材宝库。用"人小鬼大"这个词来形容我弟弟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尤其是他的"张氏语录",更是让听者啼笑皆非。一天傍晚,妈妈开车带着我和弟弟出门。正准备"收摊儿"的太阳公公红红的、圆圆的,像一个烧饼。弟弟看见了,大惊小怪地说:"呀!天上有一个‘大烧饼’,妈妈尔吃不吃?"  相似文献   

9.
女儿中午放学回家,给我出了道脑筋"急转弯":"你刚把门打开,突然看见一堆牛粪,是报警还是大吃一惊?""当然大吃一惊了。""好呀,大吃一‘斤’?""不,是报警。""也行,你把牛粪‘抱紧’吧。"女儿一阵大笑,但我却怎么也笑不起来。如  相似文献   

10.
开心一刻     
具体和抽象小新在写作文,他有个问题搞不懂,便问妈妈:"什么叫‘具体’,什么叫‘抽象’?"妈妈说:"‘具体’就是看得见的,摸得到的;‘抽象’就是看不见的,摸不到的。"小新于是在作文本上写道:"每天早上起来,看见我具体的妈妈在做具体的早餐,我打开具体的窗户,呼吸新鲜的抽象的空气。"  相似文献   

11.
一天下午,三(1)班召开了一次“异想天开”主题中队会。 剑华第一个说:“我看见许多盲人走路很不方便,我将来要发明一种特殊的‘透明眼镜’。只要盲人一戴上透明眼镜,就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看得清清楚楚,不用在黑暗中摸索了。我还要为世界上所有的残疾人制造一种名叫‘飞行椅’的椅子。  相似文献   

12.
太公的故事     
小时候,母亲总是喜欢给我们讲故事。可有件关于我太公的事,在那时我们姐三个总是也搞不明白。“我的外公,从前偷过东西。”母亲如是说,“有一天,他去别人的菜园偷菜,被人看见了。谁看见?就是菜园的主人呗。可是,那主人看见后却不制止外公,反而转身就走。”这情节让我十分好奇。母亲继续说:“外公以为那人要去告官了,连忙追上去。不料菜园主人进了自家的门,还把门关上。外公想了想,上前敲门。门开了,外公说:‘我被你看见了。’那人说,‘看见什么?我今天连门都没出。’‘是被你看见了,偷你的菜。’那人笑道:‘你说什么话呢…  相似文献   

13.
一个漆黑的夜晚 ,有个僧人经过一个村庄时 ,看见远处有人挑灯走过来 ,一位村民说道 :“周瞎子过来了。”僧人听后很纳闷 :盲人挑灯岂不可笑 ?于是便上去询问 :“请问施主 ,你看不见 ,为何要挑一盏灯呢 ?”盲人答道 :“黑夜里 ,大家都是一样看不见路 ,所以 ,我点了盏灯。”僧人若有所悟地说 :“原来你是为别人照明 !”盲人却说 :“不 ,我是为了自己。”“为什么 ?”僧人一愣 ,很惊讶。盲人说 :“你可否在黑夜里因为看不见而和别人碰撞过 ?而我就没有。虽说我是个盲人 ,可我手里挑着灯 ,既为别人照亮了路 ,也为别人看见我而不会碰我。”僧人顿…  相似文献   

14.
正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是这样来描写阿长之不雅睡相的:"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但到夜里,我热得醒来的时候,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鲁迅用汉字"大"来描写阿长的睡相,究竟运用了什么修辞方式?人教版八上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中有一段话这样表述——文中反复描写阿长的睡相,那是静态描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一  相似文献   

15.
“如果给我一点光明”,这是一位盲人的心声,在普通人看来没有什么,可是对这位盲人来说已经是莫大的奢望了。 如果给他一点光明,他是多么希望能看看母亲的样子啊,这一年如一年的陪伴,给了他多么大的自责,所以,他特别希望能释放自己埋藏了数年的情感,尽一点微薄的孝心。 从小,由于先天性失明,他从没有见过这个世界,在老师的形容下,他了解了森林是绿色的,天空是蓝色的,水是透明的,还有一种他特别喜欢的动物——鸟。妈妈说它是一种神奇的动物,它会飞,飞起来可以看见很多东西,从此他发自内心地喜欢鸟,所以,他想看见鸟,也想像鸟一样在天空中自由…  相似文献   

16.
唐晟,是本班乃至本校有名的人物,他那条三寸不烂之舌惊天地、泣鬼神,人见人怕,鬼见鬼愁。自从看了《大话西游》后,他更是深得影片中唐僧的真传,目前已经练到可以把人说到昏厥的程度,所以大家一致封他为——“唐僧”。听,“唐僧”正在对今早的第三个同学进行“轰炸”:“你真的想借我的橡皮吗?如果你想借,应该说声‘是’或‘对’,但你为什么要点头呢?万一我看不见你点头怎么办?万一我是瞎子怎么办?当然我不会是,也不可能是瞎子——你应该庆幸我不是瞎子,要不怎么看得到你点头……哎,我话还没说完,你怎么可以睡觉呢?况且一大早就躺在地上睡觉会…  相似文献   

17.
<正>抗日战争时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特地从海外回来参加抗日救亡运动。这天,陶行知到一所保育院看望无家可归的受难儿童。在保育院,他把孩子们集合到一个大教室里,为孩子们讲课。讲课时,他把一个大大的"春"字写在黑板上,说:"大家看,在这个‘春’字里,我们仿佛能看见中华民族的希望。"孩子们歪着脑袋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只听陶行知解释道:"‘春’字是由‘三’和‘人’,还有‘日’这三个字组成的。三人为众,只要  相似文献   

18.
史俊 《山东教育》2012,(Z4):22-23
2012年4月25日《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刊文说:"‘如果你是孔融,会不会让梨?’最近一道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阅读题在网上引起巨大争议。有位学生答‘我不会让梨’,结果被老师打了个大大的叉号。"这让人陷入两难:"‘让’是一种美德,一种传统,尤其在我们这个时代更需要弘扬。但‘不让’是一个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他说出了‘自己心里话’,敢于表达真话又是  相似文献   

19.
盲人和聋子     
1.一个盲人,一个聋子,同住一个村,是一对好朋友。一次,二人结伴回家。半路上,两人吵了嘴,聋子想赌气离去。临走时,聋子嘲笑盲人说:“没有我的照顾,看你何时到家?”盲人回答:“请放心,我总会到家的。””聋子路过一家酒店,要了一壶酒。店家说:“这酒名叫‘一壶睡三天’,你不要多喝。”聋子自以为酒量大,也没有听见店家的话,一气喝干了壶中的酒,不一会儿就醉倒了。.三天后酒醒。聋子跳起身,出了店门,向前飞奔。他远远看见在自己家门前,站着一个撑着竹棍的人——正是盲人。聋子赶上去,一把握住盲人的手说:“朋友,你跑得好快呀!””盲人说:“不…  相似文献   

20.
一个漆黑的夜晚,有个僧人经过一个村庄时,看见远处有人挑着灯走过来。一个村民说道:“周瞎子过来了。”僧人听后很纳闷儿:盲人挑灯岂不可笑?于是便走上前去询问:“请问施主,你看不见,为何还要挑一盏灯呢?”盲人答道:“天黑大家都一样看不见路,所以我就挑了一盏灯。”僧人若有所悟地说:“原来你是为别人照亮啊!”盲人却说:“不,我是为自己。”“为自己?”僧人很惊讶。盲人问僧人:“你是否因为天黑看不清而和别人碰撞过?我就没有。虽说我看不见,可我手里挑着灯,既为别人照亮了路,又为别人能看见我而不会撞到我。”僧人顿悟:为别人就是为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