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为一部优秀的戏剧作品,《梁祝》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国传统戏剧作品的代表作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样的,根植于《梁祝》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继承了原来戏剧的神韵的基础上,用全新的形式来重新演绎了这部经典剧目,与原作相比,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2.
正扫一扫!小喇叭里讲故事啦《梁山伯与祝英台》中信出版集团(小活字图话书)推荐理由:改编自中国古代经典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由日本福音馆资深编辑唐亚明撰文,新锐绘本作者于虹呈绘图,图文之外还配以国际扬琴协会会员、旅日表演艺术家郭敏的经典扬琴表演作品《梁祝》。绘者运用民间艺术—皮影戏的元素结合传统水墨画移步易景的构图,将梁祝的故事凝结为17个绝美的场景。独特的画面、悠扬舒畅的语言,带您回到那传说开始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盲人摸象”的故事,几乎人人皆知,可是英语版的“盲人摸象”大家未必读过哦!那么现在就快快打起精神来,听听用英文是如何叙述这一简单而寓意深刻的小故事吧!  相似文献   

4.
梁祝哀恋是中国偶像式爱情故事之一。作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梁祝文化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文章旨在揭示梁祝故事流变发展过程中民俗文化和民间文艺所起的作用,特别是民间文艺的创造作用。它们为梁祝"误婚"原因翻案;演绎史料中具有戏剧性意义的故事元素;展开想像力为梁祝的哀痛结局加上美丽浪漫的"化蝶";将梁祝的前身后世增添意味深长的节日文化寓意。民俗是梁祝文化成长的摇篮,民间文艺对梁祝故事具有再造一般的功绩。这一切,均能对我们今天保护和传承梁祝文化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积极有效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于"文本"与"型号"一直存在着不同看法,不同学派赋予了不同的内涵。于音乐表演艺术而言,同一首作品在不同表演家的表演中,版本是不相同的。在同一表演家的不同次表演中,版本也有可能是不同的。那么,各种版本是否具有合理性?就五位演奏家对《梁祝》的不同演绎,引发对文本与型号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政府网站英语版在对外宣传和国际交流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而我国各级政府在建设官网英语版时出现的一些问题,使其作用大打折扣,本文从英语表达规范性角度,对其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逐一归纳,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梁祝的伟大不仅因为二人的爱情故事,还在于主人公梁山伯是一位勤政爱民、过度劳累而死的清官。”前段时间,在中南民大一场学术讲座上,66岁日本退休教师渡边明次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向人们还原一个真实的“梁祝形象”。渡边明次是日本东京一中学退休教师,5年前自费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汉语。2004年,在一次专业学  相似文献   

8.
一曲梁祝一段往事,在欣赏陈钢和何占豪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民间的真挚情感,更多的体会则是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大提琴和小提琴的协调演奏,锣鼓的相互配合使得梁祝结拜、长亭惜别、英台抗婚、相守化蝶的情节一一得以浮现在人们的眼前,爱情主题不断的在乐曲中深入人心,梁山伯与祝英台至死不渝的感情更是让人印象深刻,深感同情。  相似文献   

9.
不同于汉族版本梁祝故事的化蝶结局,壮版梁祝是先化蝶化石再化树。这一结局由汉族版本的"化蝶"意象进行"地方性隐喻"而来;而壮族版本梁祝故事结局内部"化蝶"——"化石"——"化树"意象的转化递进则是靠"地方性转喻"完成。壮版梁祝故事结局所蕴含的"地方性"经验,对研究少数民族文化内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每当拿到新一期的《小学教学设计》(英语版),读着一篇又一篇质量上乘的教学实践美文时,我们能感受到编辑老师们智慧的火花在纸张上  相似文献   

11.
白族《读书歌》虽然渊源于汉族的梁祝传说,但在人物、情节以及环境、习俗的描绘等层面均表现出与汉族梁祝传说的明显不同。《读书歌》与汉族梁祝传说的差异是白族民众依据自身的生活语境、思想感情和文化传统对汉族梁祝传说进行加工的结果。《读书歌》与汉族梁祝传说的关联和相异既形象地展现了白族文化的开放性和兼容性,也生动地揭示了文化交流过程中接受主体对异质文化的选择与创造。  相似文献   

12.
“梁祝的伟大不仅因为二人的爱情故事。还在于主人公梁山伯是一位勤政爱民、过度劳累而死的清官。”前段时间,在中南民大一场学术讲座上,66岁日本退休教师渡边明次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向人们还原一个真实的“梁祝形象”。渡边明次是日本东京一中学退休教师,5年前自费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汉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故乡的声音     
《留学生》2006,(1)
生平酷爱音乐,而爱之最爱则是《梁祝》。《梁祝》曲调缠绵悱恻,优雅抒情,将一个流传千年而不衰的爱情故事诠释得淋漓尽致。寓居美国的著名钢琴家马思聪曾满怀深情地说:"听《梁祝》实则听中国,其每一个音符都滴沥着灿烂的中华文化……""听梁祝实则听中国",直到自己也身处异国他乡的悉尼,方才真正理解那句话中蕴含着的无尽思情。一个周末的上午,我想穿过环形码头到"白帆"高扬的悉尼歌剧院去看看。刚刚走进地下通道,便听得一声美妙动听的《梁祝》。这声音吸引了我,顺着琴声找去,只见一  相似文献   

14.
《柳州师专学报》2019,(3):45-47
"梁祝"故事是中国著名的民间故事之一,在传播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包容性与渗透性。"梁祝"故事大约在明朝时期开始在广西大瑶山地区传播。大瑶山瑶族在传播"梁祝"故事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需求对传统的"梁祝"故事进行了创造性的艺术改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唱本。与传统的"梁祝"故事相比较,《梁山伯与祝英台》唱本在文本结构、故事情节、传承观念、人物形象和故事结局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既是"梁祝"故事自身不断完善和创新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表征广西金秀大瑶山瑶族民族艺术独特性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5.
笔者不赞同苏力教授在研究梁祝悲剧时通过考究梁祝年龄寻找根源的做法,也不赞同其梁祝悲剧与“包办婚姻”制度无关的观点。笔者以为,梁祝悲剧的根源在于主人公的性格,在于封建礼教与“包办婚姻”制度,在于不能由人类自主的人生命运。梁祝悲剧的反封建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不能说其不具有“追求婚姻自由”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勤建、尹笑非的《梁祝传说的现代解读》一文,根植于田野调查的基础之上,同时辅以扎实的文献典籍和广阔的理论视角,以生命原型意识形态作为理论建构,是对梁祝传说文化内涵的深入探讨和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7.
表演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但当前对于课堂表演多少存在一定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为用而用,具体现象有脱离文本实际、脱离文本情感进行表演。最恰当的课堂表演应当遵循因需而用的原则,基于文本以及具体学情,生成课堂精彩,需要表演有张有弛。  相似文献   

18.
以梁祝故里争议为例,透析文化旅游资源区域争议现象产生起源、表现,及这些争议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带来的影响,指出梁祝这类文化旅游资源区域争议现象源于民间传说文化权属问题难以界定性及行政区划形成不同的利益主体,提出通过政府协调,有选择性地整合资源联合开发并找出一条合理的梁祝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之路。  相似文献   

19.
“梁祝”是民间四大传说之一,流传时间久远,其中“化蝶”的结局更是让人们称颂,通过对“梁祝”故事的产生及其结尾进行分析,探讨梁祝“化蝶”背后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正> 梁祝故事是我国著名的民间大型故事,为什么说它是大型呢?因为在明清流传的梁祝故事,大都是说唱、戏曲较为大型的文学形式。这种形式是用民间传说为基础,以通俗文学的形式,两者有机结合而成的。其故事情节,在拙文《试论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中已详论。但当时只着重从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及艺术特征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