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财富     
毕淑敏的财富是笔,我的财富是书。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我却道:"书中自有千种景,书中自有万般情,书中自有修身果,书中自有养性丹。"于清闲午后,于落日黄昏,手捧一本好书,鉴开半亩方塘。书中的财富,便源源不断地流入我的心中。于是心灵开始一点点地充实,精神开始一天天地富有。  相似文献   

2.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称为"至圣"。其地位的确立与孟子等人对其形象的圣化密不可分。在《孟子》一书中孔子被视为圣人,且是古代圣人的集大成者。文章分析了孔子在《孟子》一书中的形象,及其被圣化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3.
想必无论以前还是现在,"淑女"永远是被许多人推崇的一种女性形象。而"书女"自古至今不太招人喜欢,不是有那样的话吗:女子无才便是德。在我看来,淑女和书女在本质上就有极大差别。书女是饱读天下书、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那种女孩。床头枕边书,迫不及待地想了解新的知识和外面的世界,不甘心于坐在闺房里绣女红。淑女则是从小被长辈一句一句教给那些礼貌的举止、端庄的神态,然后成为人们眼中的"大家闺秀",嫁了人也就过上了自己母亲的生活,将"大家闺秀"  相似文献   

4.
谈《孟子》的被动句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孟子》一书中的被动句式做了考查并做出统计,发现只有"于"字句和"见"字句。以"于"字句和"见"字句为主,结合其它先秦著作中的"为"字句和"被"字句对上古被动句式做比较分析,找出各种句式的结构和表意的特点,并重点对"于"字句做些初步探索,对能否表被动这一有争议的问题提出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浮生六记》是清朝文人沈复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其中的女主人公陈芸是沈复的妻子,书中的这一形象深入人心,被林语堂先生评为"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从多个方面对书中这一女性形象的"可爱"之处详细解读。  相似文献   

6.
<正>十年前,初为教师的我读了前辈们向我推荐的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一书。这本书中的实例和于永正老师的教育思想至今还引导着我的教学工作。近期,我再一次翻开这本书,从书中《熏锅屋》一文中又受益颇多。说起"熏锅屋"可能会有很多人不解。于永正老师是徐州人,当地人管厨房见"锅屋",套用徐州的一俗语,叫"没有熏不黑的锅屋"。意思为新盖的厨房的墙壁再洁白,日子久了,也会被油烟熏黑。于老师认为,学语文与熏锅屋类似。学、评、议是个慢功,是个长期训练、积累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正明代书法史有两个闪光点让后世瞩目,第一是文人书法流派崛起,第二是晚明个性解放思潮异军突起。明代文人书法流派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明中期兴起于苏州地区的吴门书派,一个是晚明兴起于松江地区的华亭书派,亦称云间书派。如果从艺术流派标准中的"有主盟的艺术家"来考察,则吴门书派的核心领袖当为祝允明与文征明。  相似文献   

8.
问世于清代中叶的《梨园原》一书,是中国戏曲论著史上唯一的一部专论戏曲表演的著作。此书在流传的过程中,曾一度被"名曰《明心鉴》",后"复更其名曰《梨园原》"。书中《艺病十种》《曲白六要》《身段八要》等之所论,虽然皆为作者的经验之谈,但也不乏理性色彩。着眼于"明心"的角度论戏曲表演,《梨园原》堪称第一书。其中"心"之所指,既有属于剧中人物者,也有属于表演者自己的。  相似文献   

9.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拟题目。按要求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西汉时期,孩子到了学龄时就要学习"雕虫篆刻"。"虫"即虫书,"刻"即刻符。这是秦书八体中的两体,纤巧难工。孩子学会雕琢虫书和篆写刻符,对艺业大有好处。但因属"小儿科",所以被称为"雕虫小技",汉代大学问家扬雄在其《法言》中就说:"雕虫小技,壮夫不为。"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也认为雕虫小技,微不足道,对从事普通、平凡工作的人,往往不屑一顾。对这种社会现象,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的纪宝成先生说:"能把卫星送上天的是人才,能让马桶不漏水的也是人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2004年安徽省初中作文竞赛试题一)  相似文献   

10.
福斯特的代表作《霍华德庄园》被称为一部"找家"的书。批评界主要从联结观、生态主义及焦虑主题等角度分析这部作品,而对镶嵌于文本中的共同体意识多有忽视。小说通过对当时社会共同体意识缺位的描写,折射出对共同体的思考和憧憬。在作者福斯特看来,传统的延续、个体的心智培育等都是有利于建构共同体的重要因素。由此这部"找家"的书追寻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家园",而是探寻一个具有归属感和凝聚力的家园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目录,书中必有的部分。数学课本中的目录,却常被忽略,甚至有时被视为虚设的环节弃之不顾。本学期的第一节数学课是从读目录中开始的,源于偶然。"这样的开始真好!"反思、收获着意外的快乐,一个想法渐渐生成并越发强烈":让目录不再被遗忘!"  相似文献   

12.
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盖自列其诗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有论者解作"二十四联”,以否定传统谓指司空图《二十四诗品》.通检《苏东坡全集》,其诗题中另有"作诗二十四韵”一例,与上面书跋语中的宾语结构关系不同,意义因之有别:诗题中"二十四韵”无修饰语,指一首诗的韵脚数,当解作"二十四个韵脚”(即"二十四联”);而书跋中"二十四韵”,前有定语"其诗”,与后面"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在意义上有关系,当解作"二十四首诗”,实指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相似文献   

13.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看,学术书评中的语法隐喻是实现书评语篇本质属性不可或缺的手段.通过对比发现,英语书评中语法隐喻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汉语,具体体现在动词隐喻为名词这一类语法隐喻上.造成这一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由英汉语的动词结构差异造成的,汉语中能够被隐喻为名词的动词总数明显低于英语;二是因为英语具有"名词优势",而汉语倾向于"以动词为中心".  相似文献   

14.
李芳 《辅导员》2012,(32):48-49
一开始,我并不喜欢读书。有一次,爸爸带我去了书城。望着书架上那一本本装点漂亮的书,我随手拿了一本便读了起来,开始是漫不经心的,但看着看着就被书中的故事吸引了。"熊一家三口出去散步,是谁动了熊宝宝的奶酪,又是谁睡了熊宝宝的床……"我急切地想知道故事的结尾怎  相似文献   

15.
真题展示根据要求作文。(50分)请以"你是我的一本书"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②文体不限,文章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文题解读从题目"你是我的一本书"来看,文章的关键词是"书","书"是一个形象的比喻,书是什么?书是人类用来纪录一切成就的重要工具,也是人类沟通感情、取得知识、传承经验的媒介之一。文题中的"书"  相似文献   

16.
<正>真题再现捧读一本心爱的书,我们常有走进书中的感觉:书里的故事好像就是自己的故事,书里的情感似乎就是自己的情感,书里的思考也仿佛就是自己的思考……请以"书里有个‘我’"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相似文献   

17.
每年高考结束后,总会爆出"满分作文"变"抄袭作文"的新闻,2008年也不例外。抄袭已然成为惯例,也已然成为群体行为。抄袭成"群体行为"2008年福建省高考满分作文中,《我于咖啡中看见》被众多网友指出这篇满分作文中的很多句子抄袭《被窝是青春的坟墓》一书。文章明显套用他人立意和结构,开头、结尾、故事情节基本相同,不少词句、段落如出一辙。  相似文献   

18.
《原本老乞大》一书成书于元代,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反映了元代北方方言口语的实际情况,是当时高丽人学习汉语的教材。在《原本老乞大》中"了"字的出现频率十分高,主要分为句中的"了"字和句尾的"了"字两种情况。书中"了"字的用法十分丰富,已经基本趋于成熟。现代汉语中"了"字的用法在书中已经基本具备,只是在使用频率、使用范围等方面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郭海伟 《文教资料》2008,(27):76-77
马一浮被称为新儒家"现代三圣"之一.本文阐述了<马一浮与现代中国>一书的读后感,评介了历史境域中的儒学和"一代儒宗",使读者对马一浮有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好书是沉淀岁月冲刷的沙金,很重,不耀眼,却有保存的价值。它是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那些智慧的大脑,在永远逝去之前自立下的思维照片。最精华的念头,被文字浓缩了,好像一锅灼热久远的煲汤,濡养着后人的神经。"最近读到的毕淑敏散文中的这段话,使我久久不能忘怀。是呀,书对于人的生活太重要了,每一本好书都会打开一面美丽窗户,使晦暗的心情变得晴朗,使黯淡的眼神充满光泽。幸运的是,我家有书女,而此"书女"非彼"淑女"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