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不知不觉中,我已走过了十四载风雨,从懵懂无知到渐明事理,我慢慢体会到——所谓成长,就是人生慢慢变得厚重的过程。而日渐成熟的心灵中,有一个地方,它承载着过去的记忆,滋养着年少的我,使我渐渐成长。①记得小时候,爷爷告诉我:"这里是卢湾,我们的家在卢湾。"印象中的卢湾,有着一座座被誉为经典的石库门建筑,是以长乐路、茂名路、思南路为代表的老洋房聚集地。儿时在街边嬉戏,长大后捧书徜徉,我把最美好  相似文献   

2.
传统文化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当前高校进行的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意义、基本内容以及要注意的几方面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侧重点及方法手段。  相似文献   

3.
在泥防所领导的关心和教导、同事的支持和帮助下,张升波感到很幸运,他也在心中暗暗地鼓励自己,要虚心向前辈学习、努力工作,以“学生”的心态面对每一天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赵霞 《考试周刊》2012,(30):177-177
一个人从牙牙学语到走进学堂直至走向社会是一个复杂又艰辛的历程,就像一粒种子在土壤里生根发芽、破土而出直到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水分、空气、阳光等外界条件,而人的成长就更加依赖于一定的环境。大到社会,小到一个家庭、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一个社团,无不对一个人的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学校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自不多说,我想通过一些事例谈谈孩子在家里的生存环境对教育成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培养创造性人才,首先要为他们提供成长的土壤。其中具有创造性指导思想和创造 精神的学校管理和环境,具备创造理念与素质并运用创造性教法进行教育教学的教师,是最 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她四岁的时候,脖子上突然长了个包,刚开始没注意,后来却越来越大,连行走都出现了困难,家人只好将她送去医院。因为一直查不出病因,从地方的小医院,到省里的专科医院,再到全国的大医院。她从开始懂事起,就在父母的带领下穿梭于全国各地充斥着消毒水味的医院楼道里。  相似文献   

7.
成长的痕迹     
席慕蓉 《新读写》2009,(7):88-88
一篇是散文,一篇是诗歌,表现的是同一主题:青春是人的成长中一抹永远冲不掉的痕迹。散文写得细腻,诗歌写得深情,那“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的比喻,那静静地开放在幽谷里的百合花的描写,动人心弦,令人低回。  相似文献   

8.
以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创造力、吸引力和凝聚力为视角,阐述了传统文化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积极影响,认为传统的爱国精神、仁爱精神、义利统一的价值观、刚健有为的精神等传统文化的精华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精神支柱;因此,采取净化文化环境、创造成才的氛围、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容、建立健全的文化制度等措施,对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励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任何管理最根本之处都是对人的管理。人是管理中的首要因素,而人的成长是人的管理的核心。平常,我们的管理要面对很多事,我们的园长每天要处理大量的事务,往往忙得不可开交。当我们将管人和做事放在一起的时候,总是需要有一个谁在先谁在后、谁为主谁为辅的安排。  相似文献   

10.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自身努力,离不开环境影响,更离不开成长机遇。如何实现"成长"目标?一线的工作经验让我明白,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希望,在自己"需要"的时候学校能及时给予帮助,在"困难"的时候能及时给予关怀,在"失败"的时候能及时给予鼓励,同时,成功的时候也能够及时给予肯定……这一切都是"成长支持"。  相似文献   

11.
生命成长观是人类社会意识觉醒与形成的核心和关键所在,是人们对万事万物的一种生活态度,是人类世界观与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和具体表现形式,生命成长观具有较深的历史根源,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将对其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大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树立正确的生命成长观能够使其正确认识生命成长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提高大学生的生命质量和生命品质,促进其全面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道家和佛家三者为主要支柱,并对生命篇成长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将其上升为人生哲学的层次。基于此,可以以传统文化中生命成长观的概述为主要出发点,通过创新教材内容和加强实践联系两方面,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成长观。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形成和发展有其文化土壤。文章从中国特定的地理环境、特定的以农为本的经济条件、特定的血缘宗法制度、特定的人文主义倾向等方面,分析了中国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文化土壤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顾卫扬 《安顺学院学报》2009,11(3):47-48,71
中国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形成和发展有其文化土壤。文章从中国特定的地理环境、特定的以农为本的经济条件、特定的血缘宗法制度、特定的人文主义倾向等方面,分析了中国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文化土壤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追风筝的人》是由美国作家卡勒德·胡塞尼根据亲身经历写作的一部小说。这部小说一经出版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引起了诸多评论家和读者的关注,被翻译为50多种语言。小说通过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少年阿米尔的成长过程,讲述了一个人经历了磨难后,逐渐成熟的过程,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学校文化建设已成为现代教育制度下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学校文化就像是一只看不见的手,一经形成,就影响和左右着这所学校的发展,改变着一届届学生的精神面貌,影响着一代代新人的成长。学校优秀文化如陈年老酒,愈久愈吞醇。然而,学校文化是需要构建、提炼和升华的,学校文化更需要传承、发扬和光大。  相似文献   

16.
深吟浅唱地走过书中的每一页,在不知不觉中,你就走进了“生命化教育”。这是一本让人啼哭并微笑着、痛苦并快乐着的书,但不管你是欢喜还是流泪,这本书都会让你对生命有新的感悟,迷恋上人的成长……  相似文献   

17.
张云青 《小学生》2011,(2):52-53
新课程标准评价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评价的多元、多样性,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进步,这才是我们评价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8.
《看不见的人》的主人公是一位在不断寻找身份中成长的黑人青年,以正面形象和反面形象出现的引路人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极大影响着他对自我身份的追求。他经历了成年和成长的仪式,并从中获得了如何确认身份的顿悟,他的成长铺设在螺旋式结构和第一人称叙述视角中,这些充分说明小说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  相似文献   

19.
《靠鲸生活的人》是美国原住民作家琳达·霍根的最新小说。试图从生态批评理论的视角解读作品中男主人公的成长历程。重点分析了作品男主人公汤玛斯如何在经历了残酷的战争以及传统文化和现实世界的冲突之后,通过自我救赎的方式摆脱战争的创伤从而最终回归传统文化,重拾心灵的平静,获得精神上的成长。借此一方面呼吁人们保护濒危动物,关注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希望人们要勇敢地面对历史,不要活在过去的阴霾中。  相似文献   

20.
小说《追风筝的人》是关于一个阿富汗少年成长的故事,也是他在背叛友情后自我救赎的故事。本文通过对主人公儿时背叛友情,在美国自我的成长并最终来完成内心的救赎这一线索,来展现一个男孩到男人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