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俊俏、可爱的一年级小女孩长了肿瘤,经过化疗,头发全部掉光了.一个光秃秃的头对于一个七岁的女孩来说是多么残酷,她发愁以后学校生活该如何度过.在她返校前,年轻的女班主任热情而郑重地宣布:“从下星期开始,我们要认识各种帽子,所有的同学都要戴着自己的帽子来学校上课,越新奇越好!“一个星期后苏珊返校,她站在校门口迟迟不敢进去,她担心,她犹豫,因为她戴了一顶帽子.令她感到意外的是,她发现班上每个同学都戴着帽子,和他们五花八门的帽子比起来,她的那顶帽子显得那样普通.……  相似文献   

2.
3.
用审美的眼光“读”心灵●秦志强陈明华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的审美对象是鲜活的生命,是学生五彩斑斓的心灵。人的心灵是微妙、精致的,教育者要用审美的眼光去“读”学生的心灵。如果我们不能“读”懂学生的心灵,那么,即使是绝无恶意的误解或轻描淡写的指责,也有可能推翻学生心灵中的全部美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记得读过这样一则外国故事:俊俏、可爱的小女孩苏…  相似文献   

4.
学生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对他们的评价与影响。在教师的眼中,学生不应该有优劣之分。虽然每一个学生确实存在着智力、能力、性格、气质等方面的个性差异,但是,只要老师善于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潜心挖掘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摆正老师的位置,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就没有不“成功”的学生。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教材节选了《红楼梦》第三回里的一段——《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在人物描写、性格塑造方面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也是学习的重点。王熙凤作为整个《红楼梦》中一个重要的人物,作者对她的塑造是不遗余力的。在节选的这一节里作者除了采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手法为王熙凤的登场营造声势外,还不惜笔.圣地描写了她的衣饰、容貌、体态、神情,再通过语言描写、行动描写,淋漓尽致地向读者展现了她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6.
刘妍 《绥化学院学报》2005,25(2):175-17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见,《语文课程标准》对审美教育的重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感觉到人才数量的匮乏,人才素质的低弱。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就需要跨世纪的一代教师教好书,育好人,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作文难的症结,不光是缺少文字表达能力,真正缺的是对生活的观察——缺少观察生活的眼光。因此,要想写出积极的有力度的文章,就必须用审美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一、要有一双审美的眼睛罗曼·罗兰说:“要播阳光到人心中,总得自己先有。”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带着审美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才能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美的东西,进而积累积极向上的作文素材。只要是体现真善美的,就是捕捉的目标,就是发现生活的对象。许多时候,人们熟视无睹的生活细节就是作文的素材,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就是议论的热点。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  相似文献   

8.
培养"通才教师",让教师朝着"通才"的方向成长、发展,这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通才教师"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关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曾经有过很多争论,近一段时间以来,"通才"这个话题再一次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教师到底应该怎样培养?  相似文献   

9.
<谈礼貌>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富有审美情趣的记叙文.文章叙述与议论相结合,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0.
11.
亲爱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你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物体:远处各式各样的建筑物,近处房屋的廊柱,四周随处可见、各具形状的石块……在这些物体中,有些奇形怪状,也有的具有较为规则的形状.这些千姿百态的物体各有各的特点,比如,它们形状、大小不同,颜色、质量、材料也各异,等等.  相似文献   

12.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性学科,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于促进学生今后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此同时,审美能力对于个人修养、创造力的发展以及思维能力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发现美、探索美、创造美。现阶段,小学美术审美教育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部分教师不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等,这不利于引导学生快速走进美术课堂,也不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美术鉴赏,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文章以审美能力为导向,探究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个案: 刚刚担任六年级某班班主任,我便遇到一个令我头疼的女孩.这个女孩子的一些举动,可能会令许多人目瞪口呆.因为她特别崇拜性格豪放不羁、行事无拘无束的"还珠格格",也因为她的一些我行我素的行为,所以同学们都戏称她为"格格",这个天不怕地不怕、自由自在的"格格"可真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相似文献   

14.
莫泊桑的小说<项链>,自问世一百多年来,以其精巧的艺术构思与丰富的思想内涵,一直吸引着无数的读者,让人感慨,引人思考.本文从取材,人物描写和语言表达上三个方面初探"陌生化"理论在<项链>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提出的“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观点,至今让人受用不尽。然而,我们却鲜有用“拿来主义”的眼光来审视这篇杂文本身的,本文试就文中三处内容做辩证分析,以期做到“占有,挑选”。一、关于几位“大师”《拿来主义》第一段写道:“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根据课文注释,我们得知1932年至1934年间,美术家徐悲鸿、  相似文献   

16.
毛志挺 《教书育人》2009,(10):14-16
笔者在中学当校长时,每周推荐一篇文章与全校教师一起学习。其中一篇题为《被欣赏与被淘汰》的文章,在教师中引发了强烈的反响。  相似文献   

17.
18.
19.
审美与心灵     
不论是从审美的角度讴歌生命万物、讴歌大自然、讴歌人生,还是从审丑的角度批判现实,两类角度完全不同的艺术都蕴涵理想,无非是希望社会现实和人类生活更符合人类渴望、期待的理想状态。而持这两种不同角度的艺术家必然都具备一颗正直、真诚、美好、善良的心灵。因为有了这颗心灵也就有了主心骨。而真正使人感动的也恰恰是因为这颗心灵的辐射、心灵的光芒、心灵的温柔与炽热的力量。人时常会激动,看到历史遗迹会激动,看到高山流水会激动,看到名  相似文献   

20.
读过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不妨想想:要是自己也见到这样的藤萝,能:有这些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