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采用能谱、X射线衍射等分析方法对莫高窟第351窟的壁画疱疹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疱疹病害的物质组成为NaCl.壁画地仗中可溶盐的分析表明,可溶盐的分布状况与疱疹病害的发生有密切的联系,各种离子在壁画地仗中的分布有其各自的特征,水分将大量的可溶盐带入壁画地仗,水分蒸发后NaCl结晶形成了疱疹病害.  相似文献   

2.
莫高窟第九十四窟因受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壁画病害十分严重 ,主要有起甲、酥碱、空鼓等。针对各种病害壁画产生的原因 ,筛选出适合该病害修复用的粘结材料是关健。借鉴前人的经验 ,我们选择了传统的材料聚醋酸乙烯 (CH2 =CH -CH2 COOH)n ,作为此次壁画修复的粘结剂。在具体修复工作中 ,我们使用了 2 . 5 % (W/V)聚醋酸乙烯水溶液用注射的方式对起甲壁画进行修复 ;对酥碱壁画先用 1. 5 %的聚醋酸乙烯溶液渗透 ,然后用 3%的聚醋酸乙烯乳液进行加固 ;对空鼓壁画则采用拉铆加固和灌浆的方法进行加固。结果表明 :该粘结剂对起甲壁画的修复是可行的 ,但对酥碱壁画的修复仍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第九十四窟经过修复加固后 ,基本上恢复了原来的艺术面貌 ,现已对公众开放。  相似文献   

3.
莫高窟第85窟壁画地仗酥碱模拟试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以莫高窟第85窟壁画颜料、地仗以及地仗中可溶盐分析结果为依据,制作了含盐量分别为1%、6%、13%的模拟壁画试块,并将其放置于模拟空气湿度变化的实验装置中,观察试块在高低湿度循环时产生的变化.实验表明,试块中含盐量为1%时,相对湿度的变化不会造成酥碱.而含盐量为6%和13%的试块,经过一个高低湿度循环后,就开始产生酥碱的现象,且含盐量13%的较6%的试块发生酥碱的速度快.经过30多个循环后,6%和13%含盐量的试块其酥碱严重程度趋于相同.该模拟试验得到了与莫高窟85窟内相似的酥碱现象.  相似文献   

4.
莫高窟53窟位于石窟群中部的最下层,始建于中唐,五代重修。窟门距窟前路基平台低两米左右,属莫高窟大型洞窟之一。该窟窟顶壁画完好,而四壁地仗层分层酥碱严重,壁画颜料层脱落现象严重,有的壁画画面已与地仗层大片分离,悬浮在地仗层上。龛内壁画绝大部分脱落,南壁有白色物质结晶于画面上,另外,该窟霉变现象严重,岩体比较坚硬。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莫高窟第44窟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第44窟壁画材质及工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其起甲病害做了初步探索。研究表明,莫高窟第44窟存在三个不同时代的壁画,病害以起甲为主。不同时代壁画,其地仗中的土沙比有很大的不同,所用的颜料各个时代亦有差别,起甲颜料样品存在弯曲及断裂现象。通过对第44窟环境及材质的研究,为下一步研究莫高窟壁画起甲病害机理提供了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6.
莫高窟第98窟壁画存在严重的酥碱病害,脱去壁画地仗中的易溶盐可防止酥碱病害的再次发生.本研究通过室内研究,筛选出了适宜的壁画修复材料,通过现场试验筛选出修复加固和脱盐处理一次完成的新工艺,并对酥碱壁画脱盐后的效果进行了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7.
敦煌石窟壁画中,酥碱病害是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而崖体水汽通路及酥碱悬空壁画的解决是最为关键的,多年来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的同行们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探索,找出了多种方法,但都不太理想.本文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洞窟下层的酥碱壁画地仗支撑和崖体水汽通路的解决进行了新的尝试.通过对各种材料的对比试验,选择了竹杆做支撑体,解决酥碱壁画修复中经常碰到的崖体水汽通风、盐分上移等问题.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对今后其他类型酥碱壁画的修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施萍婷  范泉 《家教指南》2011,(2):12-20,125,128
莫高窟第217窟南壁的壁画,以前考证为法华经变,近年日本学者下野玲子以《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来比对这幅壁画,推翻了以前的法华经变的结论。但下野的考证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在检讨了诸多问题之后,认为这铺壁画既不是法华经变,也非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壁画的主题仍须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王慧慧 《家教指南》2020,(4):129-135
莫高窟第464窟是一个重要的西夏洞窟,壁画内容丰富,窟内发现了大量文物。窟内文物已流散各地,而壁画也被人切割多处,伤痕累累。本文利用近现代资料阐述了第464窟被盗的历史,并结合20世纪初伯希和奥登堡年拍摄的照片,对被盗壁画的内容与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酥碱与疱疹是莫高窟壁画可溶盐破坏的两种外在表现形式.本研究为明确莫高窟顶层洞窟第196窟内部可溶盐种类及分布状况,采用离子色谱分析仪、扫描电镜能谱、X射线衍射分析仪等,对取自第196窟的多个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主室内部以西壁可溶盐含量最高,南北壁次之,东壁最少,造成壁画破坏的可溶盐以NaCl为主,部分区域存在少量Na2SO4.环境相对湿度监测结果显示,降雨时洞窟内部相对湿度最高可达73%,超过莫高窟环境湿度监测预警值.洞窟内部产生带状疱疹的原因是早期修复时混合石灰砂浆不当用水所致.前室北壁底部区域酥松现象主要由可溶盐Na2SO4溶解结晶破坏所致,而较高区域的酥松以动物筑洞产生的机械破坏为主导.该研究成果对丰富莫高窟可溶盐种类及分布信息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为第196窟壁画保护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敦煌莫高窟第 2 85窟北壁的壁画八佛之名称及所据经典等 ,目前有 5种说法 ,对此 .本文依据北凉法众所译《大方等陀罗尼经》卷 2《授记分》等 ,认为此八佛为无量寿佛、释迦牟尼佛、维卫佛、式佛、随叶佛、拘楼秦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多光谱成像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反射式光谱仪、数字显微镜等非介入式的光学调查仪器,结合实验室模拟试验和洞窟调查,对莫高窟第285窟南壁的无机颜料和有机染料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调查结果表明,第98窟壁画的主要病害有:地仗酥碱、起甲、裂缝、空鼓、疱疹状脱落等.调查结果还表明,该窟现存的酥碱、起甲、空鼓等病害目前还处于活动中,有逐渐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莫高窟第476窟考古清理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7月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组织专人对莫高窟第476窟进行了考古清理,发现了陶灯、文书残片、木构件、织物等遗物,本文是此次清理的考古报告.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广泛存在于洞窟、壁画等寡营养的环境中,并对洞窟内壁画有一定的破坏作用。本实验采用Anderson FA-1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研究了敦煌莫高窟第16窟一年内空气微生物群落组成、时间和空间分布动态。结果表明,空气真菌和细菌呈现明显的季节分布,夏秋季空气微生物较多,冬春季较少;真菌主要种属有枝孢霉属(Cladosporium),青霉属(Penicillium),链格孢霉属(Alternaria),曲霉属(Aspergillus),无孢子真菌(none-sporing isolates)等;空气微生物主要分布于采样器的前四层,以粒径2.0?m的第四层最多,旅游旺季如"五一"、"十一"、暑假等游客较多的时间,空气微生物也伴随着有显著的增加;而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微生物的数量变化。  相似文献   

16.
当壁画支撑体与地仗层间存在空鼓时,空鼓的部位和没有空鼓的部位的热传导率就有一定的差异,对升温、降温过程的反应存在着差别,利用红外热像仪捕捉墙体表面温度的变化状况,可以分析空鼓的大小、位置等情况。进行灌浆时,如果注入浆液与墙体温度有所不同,就会迅速影响墙体表面温度的变化,根据墙体表面温度变化,可直观准确判断灌入浆液的流向。经现场试验研究,红外热像技术可迅速直观地检测壁画空鼓状况,并能有效控制空鼓灌浆过程,是一种较好的可用于壁画空鼓监测及灌浆过程监控的无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高倍数码显微镜、拉曼光谱仪、X-荧光光谱仪、光纤光谱仪等便携式无损检测手段,对莫高窟第3窟壁画制作材料和工艺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高倍数码显微镜可观察壁画的表面的微观特征,X-荧光光谱仪可检测出颜料中的特征元素,拉曼光谱仪、光纤光谱仪分析中通过与标准图谱的比较,能够确定颜料的化学成分。因此,多种无损分析方法的联合运用,可取代原有的取样分析,达到对壁画制作材料、工艺认知的目的,减少了对文物本体的直接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