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实现"中国梦",是党中央提出的重点目标。文化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根,只有站在文化精神的立场上来不断地提升国民的素质、不断地扩大文化精神的号召力,才能实现"中国梦"。目前我们首先要从青少年学生的教育入手,大力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民族精神,推进青少年学生的"中国梦"教育,为实现"中国梦"目标提供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2.
黄添成 《快乐阅读》2012,(21):116-117
"只有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不断促进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高深的民族品格,没有坚定的民族意向,不可能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我们  相似文献   

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当代大学生必须弘扬“民魂”精神 ,增强民族凝聚意识、民族使命感、责任感 ,“励精图治”勇于创新 ,才能以高昂的士气、饱满的政治热情 ,投身于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之中 ,才能不断地推动我们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 ,才能让中国永远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为人类的进步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右玉精神的形成、内涵和弘扬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只有把握好右玉精神的时代性特征,把弘扬右玉精神与学习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起来,与实现“中国梦”结合起来,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与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右玉精神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持久坚持和不断发扬光大,才能在现实社会中发挥出更大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5.
价值观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一个民族长期实践的积淀,是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实践在人思想中的反映。在全球化进程中,价值观的变化正在影响着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必须建立与全球"普世"价值相协调,又具中华民族特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一致,又为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同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才推进了中国物质明和精神明的进步。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吃苦耐劳的人民群众和顶天立地的英雄;正是凭借这种精神。才不断凝聚和强化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促进和推动中华民族不断进取。在“两弹一星”的研制中。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前赴后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铸就了民族精神的丰碑。  相似文献   

7.
大力弘扬"三光荣"精神,以地矿文化建设为手段,把继承和发扬地质工作者不畏艰险的创业精神、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作为立足点,就是要着力加强地质职工道德风尚的引领,增强精神力量、构筑精神家园,让"找矿立功、服务社会、报效祖国"成为地矿行业的思想主流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8.
西柏坡精神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和宣传西柏坡精神为推动经济社会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不可丢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应在深化"西柏坡精神"教育实践中,不断研究探讨弘扬和宣传西柏坡精神的新举措新途径,使其成为全体中国人民永远保持和拥有的优良品质和民族之魂,不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与民族精神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思想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根本,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素质,要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必须不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0.
民族精神需要弘扬,更需要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所以今天应当弘扬;民族精神还会在新的时代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所以还要培育。弘扬和培育是辩证的统一,缺一不可。学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创新人才的重大历史使命,青少年学生作为肩负重任的一代,他们只有融入到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这一伟大过程中去,才能真正了解到自己所面临的历史机遇与挑战。学生只有振奋精神,知难而进,才能真正树立起责任感和使命感,将个人与民族命运融合起来,毅然挺立时代潮头,成为优秀的弄潮儿。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沂蒙精神的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沂蒙精神的精神实质与生成基础,对新形势下弘扬沂蒙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深刻认识到,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中,山东党政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共同铸就了"大仁大义、奋发有为"的沂蒙精神。党的群众路线是沂蒙精神产生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新形势下弘扬沂蒙精神,不仅要引领人民群众继续"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更重要的是引领党员干部继续"胸怀群众、引领群众、爱护群众、奉献群众"。党政军民共同弘扬"大仁大义、奋发有为"的沂蒙精神,才能重铸"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党群关系。  相似文献   

12.
承德市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承德居民自古就具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日益进取的城市精神,"承传文明,德行天下"正是这种城市精神的高度概括,有着丰富的内涵,既包含着对文化的批判继承和创新,也包含着和合承德、科学发展的目标。这对于构建国际旅游城市,意义重大,我们应从及时总结文化成果,提升市民素养,树立城市品牌等多种途径培育和弘扬城市精神,推动承德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精神,我黔南州相继开展了民族"双语"(苗语、布依语)教师培训活动。开展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1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只有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为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昂扬向上的精神动力。培养民族精神应把青少年做为重点,青少年 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只有大力倡导青少年弘扬民族精神,才能把亿万青少年紧 紧聚集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 个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5.
当前,以速成、短期、流行为主要特征的文化思潮和现象愈演愈烈,这种新的文化样式即我们所说的"快餐文化"。伴随着快餐文化的泛滥,秉承追求卓越、持之以恒、攻坚克难的传统工匠精神不断受到冲击,日渐陷入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正确解读快餐文化和工匠精神的内涵,探寻工匠精神的价值传承,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总书记凝练的教育家精神以及对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阐释,具有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这既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实践问题,又是一个充满学理性的理论问题。只有探寻其科学性,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根本目的,真正引领教师的深度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人才支撑。一、教育家精神所蕴含的教育原理性探讨弘扬教育家精神,可以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因而提供了基本保证。这可以称得上是具有“第一性原理”的重大命题。所谓“第一性原理”指的是一个理性系统构建中处于前提与基石的理论,它具有在先性。弘扬教育家精神正是具有这种重要的价值与功能,即为教育改革提供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视角进行讨论。其一,从教育家存在的意义看。教育家是一种极高的荣耀,但教育家不只是意味着自己。  相似文献   

17.
弘扬三峡移民精神,有利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坚定共同理想和信念.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三峡移民精神,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一个不断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8.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既是中华民族的真精神,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无数中华儿女深刻体认这种精神并自觉加以践履。研究将着重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的内涵进行深入分析,挖掘这种精神的重要意义,激励广大青年继续弘扬这种伟大精神,注重"内外兼修",为振兴伟大的祖国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9.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思想、作风和群体意识,它既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思想道德风貌,又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总体价值取向,是一个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标志,具有巨大的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教育功能。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何既以积极的态度抓住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机遇.使自己的经济、管理、法律等与世界“接轨”,又保持思想、文化、价值和传统的相对独立,坚持和弘扬民族精神,就成了全球化背景下不容回避的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弘扬民族精神,必须清楚地辨析民族精神教育面临的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与狭隘的民族主义、民族精神与普世价值等问题,提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可行性举措。  相似文献   

20.
郑伦仁 《文教资料》2009,(5):157-159
大爱精神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爱心,是一种宽松、宽容的环境,是一种超越本爱和人爱的理性之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大爱精神既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动力,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弘扬大爱精神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新时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弘扬大爱精神的主要举措有: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的"仁爱"和"兼爱"等思想:继承和弘扬人本主义思想:坚持和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