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小学生实际特点和语文学科的特点,我们应该学会和作者对话,和作者达成心灵沟通,取得情感共鸣。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与文本中的插图对话,与文本中的"空白"对话,张扬与文本对话中的个性,领悟与文本对话中的写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文本解读教学如何深入开展,特别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扩大教师的解读视域,这是摆在每一个语文老师面前的难题。为了引发这方面的研究,笔者将以对《邹忌讽齐王纳谏》和《爱莲说》两文本的哲学思考为例谈谈我们的探究。  相似文献   

3.
<正>在英语教学中,语言能力的培养与思维能力的提升是密不可分的。首先,阅读中的词汇教学是培养思辨能力的保证。我们的阅读文本通常都会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生词,这就要求我们对生词的学习有所选择。我们选择处理的词汇要有利于文本的理解和思维的表达,要满足学生学习的渴望,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通过不同的任务实现词汇学习的循环与提升。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5第5单元的主题是"急救"。学生在分析伤情  相似文献   

4.
段影 《安徽教育》2009,(3):38-38
<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像那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新课程那崭新的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教师的心田。在新的形式下,应放飞孩子的思维,依循学生认知的曲线,思维的张扬以及情感的波澜,以灵动的教育机智捕捉文本生成的契机,随时处理文本生成的信息,即时调整教学过程。让我们的教育不仅是关注文本,更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  相似文献   

5.
"思维导图"是近年来语文教学中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学习方式,也可以称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它借助图表、线条、箭头、关键词等形式,依据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有效地、条理清晰地去把握课文。起到导引学生思维的作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把握文本角色关系,梳理故事情节,探寻情感线索,让"思维导图"真正服务于学生的阅读。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强调:"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提升语文的综合素养."思维能力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关键.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借助课堂的有效提问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进而深层次地解读文本,使学生理解文本的文化内涵,提升其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阅读教学时,一定要营造一个"开放、广角、多维"的教学环境,让同学们在认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尽力拓宽思维空间,尽量调动积极的思维,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解读文本。不囿于"参考资料"的解说,不盲从所谓的"标准",不局限于传统的、现成的解读。老师也不能一下子就抛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人为地给学生设置思维障碍,堵塞学生的思维通道。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全新方向。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立足思维的高度,深度解读文本,并引领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主动亲近文本,融入文本,在思维荟萃的过程中,实现阅读教学的自然生成,切实打造有思维深度的英语课堂。  相似文献   

9.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爱的一种活动,特别是语言游戏。采用语言游戏展开语文教学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玩"猜一猜""议一议""说一说"等游戏,使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一道风景线。  相似文献   

10.
"一切景语皆情语"。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把握文中泻泄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让真情在课堂中滋润学生的心扉,让真情在朗读中整理学生的思绪,让真情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去感悟教材带来的美妙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板书是体现编者编排思路的"单元地图"、体现文本表达思路的"阅读导图"、彰显儿童内化理解的"思维导图",也是协调师生教学互动的"学习导图"。在小学阅读教学中重视板书设计,发挥其思维导图功能,不但可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帮助其把零散、繁多的知识结构化,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深入思考,真正实现师生与文本的对话。  相似文献   

12.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语文学习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训练。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课堂学习是不可缺少的,但是真正的习得来自生活。当前我们探索了很多关于课外阅读指导的模式和方法,"阅读文本"其实就是"向文本提问并回答"的过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有思维含量的课外阅读。本文提出了三个策略:走进文本,培养问题意识;巧设情境,提高质疑能力;找准依托,传授阅读探究方法。深入浅出地简述了提高课外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新<语文课程标准>将"发展思维"确立为课程理念,正式将其列入课程目标,并提出相应的实施建议.这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一次新的发展,标志着语文课程"发展思维"正走向一个新的阶段.新<语文课程标准>还强调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化解读","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李华平老师在教授《老王》的两堂课中紧扣文本"转向内",紧抓"关键"抓"症候",用最少的"教"使学生最大程度地"学",充分使教学价值最大化。特别是对于《老王》这一篇解读价值极大,却被人教"烂"了的文本,李老师用其独特的方式,为我们展示了语文教学的"正道"之法。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把与文本有关而又未直接表达出来的文章的"空白点"进行合理的补充和延伸,就是"补白"。教师在阅读课堂教学中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进行个性化补白,建立起文本与读者沟通的桥梁,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还能激活学生的各种思维,调动他们的想象,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萨特说:"阅读就是自由的梦。""课标"也指出:阅读实践活动应关注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所以,青年教师观摩课中,许多课的教学设计特别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人类获得间接经验的一个重要载体。阅读从语言开始,而数学也是一种语言,是一种符号化、抽象化的语言。为使学生读懂数学文本,我们除了常用的动手操作、直观演示等方式来降低数学文本的抽象性外,还可以积极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文本.  相似文献   

18.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教学《杞人忧天》时,笔者不禁想到了这句话。这句话在生活中经常被用到,学生耳熟能详,以至于教授文本时,笔者认为只要学生预习到位,就不难弄清文章大意,理解文本主旨,寓意就不说自明,学生也很快就能够搞懂。但是,学生真的懂了吗?是不是教学到这个程度,我们的教学就算完事了呢?我想未必,如果真这样,语文教学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特别是作为老师,如果我们的教学就到此为止,那么,我们就失去了老师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文本留白是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的,它给了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语文教师如果能巧妙地利用文本中的留白,就能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如何立足文本实际,有效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留白,得"意"会"言"?一、抓住质疑问难处留白,点燃思维火花收录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篇篇都是经典,作者用不同的叙述形式再现了自己独具匠心的表达。在课堂学习  相似文献   

20.
词语是能够表达意义的最小语言单位,进行阅读教学时我们就是要咬文嚼字,始终保持对文本言语有一种高度的敏感和警觉。对每一个词、每一句话开采隐匿在文本中的一切可利用资源。要想真正上好语文课,必须要学会解读文本,走进文本,要深入挖掘教材,不能片面地停留在文本表面,要挖出文字背后蕴藏的东西。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使学生思维得到启示,这样必然会使学生的思维变得周密、深刻和独特,从而开启思维之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