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一(6)班的李统兴是典型的"闷葫芦"。他平时"金口难开",极少和同学交流。同学相处都快一年了,他和好些同学的"外交往来"还是一片空白,甚至和一些人一句话都没有说过,因此同学们都对班上这个"闷葫芦"感到纳闷。  相似文献   

2.
倪辉 《早期教育》2001,(4):39-39
我们俩的性格不十分外向,但也并不内向,可我家小孩的性格却很内向、孤僻,有明显的“闭锁”心理:和孩子我们很难沟通。有时他觉得很委屈,就一个人坐在一旁生闷气,我们问他时,他又紧闭牙口不说,真正一个“闷葫芦”。怎样做才能让我家这个“闷葫芦”开口呢?  相似文献   

3.
扮演“闷葫芦”的角色 在初入职场的时候,张先生曾经听前辈说过,要在单位里站稳脚跟,首先要保持谦虚的态度,按照上司的要求努力完成手头上的工作就行了,其他的事情尽量少管,以免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对于过来的建议,刚刚开始职业生涯的张先生深信不疑地采纳了.于是,在会议以及活动策划方面,张先生大多时候都保持沉默,除非领导问他有什么观点和想法外,他往往扮演“闷葫芦”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陕西宝鸡读者关敏来信: 我们俩的性格不十分外向,但也并不内向,可我家小孩的性格却很内向、孤僻,有明显的“闭锁”心理 和孩子我们很难沟通,有时他觉得很委屈,就一个人坐在一旁生闷气,我们问他时,他又紧闭牙口不说,真正一个“闷葫芦”怎样做才能让我家这个“闷葫芦”开口呢?  相似文献   

5.
人不可貌相     
“竹竿”,是上小学三年级时的同学。接触过他的老师、同学都认为他是一个极坏、极令人讨厌的家伙,简直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他所到之处总是事端不断,有曾与老师顶撞差点打起来的“丰功伟绩”,有与高年级学生打架的“光荣”记录,总之,次数多得……  相似文献   

6.
杨洋和周帆爱好雄辩,课堂课余,时常与同学就国家大事、社会热点焦点话题、学习上的一些问题进行争论。他们都快言快语,慷慨激昂,有时与同学争得面红耳赤,谁也无法说服谁。但杨洋的人缘很差,同学们都叫他“好斗的公鸡”“认死理”“抬横杠”;而周帆的人缘却很好,大家都乐意与他交往,称他“雄辩家”。问题的症结到底出在哪里呢?我们不妨先撷取杨洋与同学争论的一个片段,或许你能发现其中的问题。“今天,我读了贾平凹的《丑石》,我觉得……”课间,两位同学正在闲聊。“不读ao,应读wa。难道你没有看过贾平凹先生的《自传》吗?姓…  相似文献   

7.
赵航是个内向的男生,功课不错,人缘也好。这么说吧,赵航就是那种同学喜欢老师看重的好典型。同桌胖胖老是夸他:“你们学学人家赵航,他从来都乐于助人。给我讲题算吧,把钱借给同学算吧,还有,他过生日请大家去麦乐迪K歌……”赵航真的就是这样,他对同学从来是有求必应,他就不会说“不”。[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不少学校在暑假组织学生到国外修学旅行,他们分别住在当地的各个家庭中。这样,通过日常的相处,可以更好地了解该国的风俗人情,也便于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更好地学习外语。但是,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初中同学向带队的老师诉苦:“我要换一家人家住,现在住的那家的孩子老是欺侮我!”“怎么会呢?”老师想,许多人家的孩子和我们的同学都友好相处,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问那位初中同学:“人家怎么欺负你的?”他说:“每次玩游戏的时候,他都要当进攻的,而我总是防守的。”老师再问:“那孩子大概有多大?”“五六岁吧。”听了同学…  相似文献   

9.
王洪明 《家庭教育》2011,(10):26-27
一个孩子站在小区门口等妈妈,他突然看见在小区马路的对面,他同学和同学的妈妈正在商店里买东西。那个同学买到了一件他俩都非常喜欢的小玩具,就喊他:“快过来呀,这个很好玩的。”孩子非常兴奋,就向马路对面冲去,  相似文献   

10.
我们教育学生,应从小处着手,深入学生调查研究。有位男生被同学们称为“温赖水”,自从我担任班主任之后,便给他摘了“帽”,同学不再叫他绰号了。但是他上课小动作不断,还经常吃零食。为了改正他这个缺点,我在班上当众指出:同学们多次反映你上课吃零食,有碍纪律和卫生,可我认为你吃得有理。(同学惊讶)你是我班的矮个子,眼看同学都比你高大,你怎能不着急呢?惟一的办法就是抓紧时间吃呀。(同学笑了,他本人也不好意思地笑了,我话锋一转)不过,吃得讲究“战术”,别让眼红的同学看见了,吃还得讲究卫生。同学们安静了,他的脸…  相似文献   

11.
乐不可支     
在毕业典礼上,校长宣布获得第一名的同学上台领奖。可是连叫好几声,这位同学才慢慢地走上台。后来老师问他:“为什么连自己的名字都听不清?”他答:“不是我听不清,我是怕同学们听不清。”  相似文献   

12.
张经芬 《贵州教育》2012,(17):24-24
张迪(化名),这个全校师生都知道的学生,老师们谈到他时,都摇头叹息,孺子不可教也,上他课的老师更是火冒三丈,恨铁不成钢。他成了同学们的笑料,连低年级的同学见他都要叫上两句“逃学大王”、“懒鬼”。  相似文献   

13.
在合肥市梦园小学,提起“王崇霄”三个字,可谓人尽皆知,似乎每个同学都乐于分享他的故事,他是大家口中的“大队长”“行者”“文艺天才”。他究竟是怎样一个叱咤校园的传奇人物呢?  相似文献   

14.
庄雯娟 《学语文》2009,(1):49-49
在教学中,就某一颇舆争议的问题请同学展开讨论,希望通过多元化的答案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讨论场面极其热烈,然后请同学发表意见。当一位同学阐述完观点之后,大家都缄默了,一双双“渴求”的眼睛等待着老师将“正确”的答案公之于众。在无可奈何之下,老师再次“逼问”:“所有的同学都同意他的意见吗?”学生根本不予理会。因为以他们的“经验”来看,这是老师设下的一个“圈套”,其目的在于拿错误的答案开刀。  相似文献   

15.
趣味词     
A Piece of Cake同学们,你们知道“a piece of cake”的意思吗?下面,我给你们讲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位初到美国的人,不懂英文,所以他就每天去语言学校学习英文。有一天,在休息时,他问一个同学他没听懂的问题,之后他对同学说:“Thank you very much.”那位同学回答说:“You are welcome.It's a piece of cake.”他听了后心里想:美国确实是一个金钱社会,做什么事情都要报酬。于是他说:“我今天没带蛋糕,饼干行不行?  相似文献   

16.
“闷葫芦”解闷记山西省芮城县教育局张克言在芮城县西陌乡李家村有个叫李立的农民,今年50多岁了,小时候只念了三天半书,斗大的字只识半口袋,他硬是靠自己精灵自学认的字还不少,一些旧书老字他都能念下,他对天文地理,气象变化,宅基方位,属相配偶还略知一二,当...  相似文献   

17.
想当然是谁?一位聪明但不勤奋的同学。因为他平时做事马虎,不肯动脑筋,总喜欢“想当然”,所以得了这么一个“雅号”。他还挺高兴呢,说自己是水泊梁山第109号人物。想当然同学天不怕地不怕,就连小伙伴们都怕的写作文,他也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  相似文献   

18.
吴非 《中学语文教学》2007,(5):20-20,32
4年前,有个语文教学跨省交流会,邀我参加。那次交流主题是考察“网络作文教学”,我听了几节课,感到不太适应。据主办学校介绍:全校所有班级所有学生的所有作文,你想看哪一篇就能看到哪一篇,想写段评语也可以。我对此很惊讶。该校一位教师现场演示给我看,很快就调出了某年级某班某同学的全部作文。我问:“这位同学知道吗?”“不一定知道。”我问:“他会同意我们看他的作文吗?”教师奇怪地反问:“他为什么会不同意呢?”“那么同学之问也可以互相看吗?”“每个人都可以看全校任何一个同学的任何一篇作文。”  相似文献   

19.
扮演“闷葫芦”的角色在初入职场的时候,张先生曾经听前辈说过,要在单位里站稳脚跟,首先要保持谦虚的态度,按照上司的要求努力完成手头上的工作就行了,其他的事情尽量少管,以免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对于过来者的建议,刚刚开始职业生涯的张先生深信不疑地采纳了。于是,在会议以及活动策划方面,张先生大多时候都保持沉默,除非领导问他有什么观点和想法外,他往往扮演“闷葫芦”的角色。在这些观点的影响下,他的工作开展起来还算顺利。然而,渐渐地,张先生发现身边的同事与他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无论是吃饭,还是周末的活动,很少有同事会主动邀请他参加。眼看着在单位里工作也快将近两年了,与他一同上岗的同事,或跳槽,或晋升,而自己的职业发展仍然在原来的水平线上。是自己的能力有缺陷?张先生感到困惑不已。  相似文献   

20.
在班主任工作中,常常会碰见一些不愿与老师说话的学生。怎样才能打开“闷葫芦”,挖到自己所需要的情况和材料,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呢? <一>性格内向型。有一女生A,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很少接近同学,我就在各种活动中,有意安排她在一些性格开朗的同学中,且抓住她感兴趣的话题,多和她“聊天”,暗中要A所钦佩的班长与A交朋友,感染她,使她开朗些。渐渐地,A同学性情变得开朗了,还说了许多对班集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