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晷的计时原理 立竿可以测影,测影可知时刻,这就是最简单的日晷计时原理. 要搞清楚日晷为什么能够计量时间,首先需要知道一些必要的天文学知识,其中最重要的是地球与太阳的关系.我们知道,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同时,还在以地轴为中心轴不停地自转.公转一周为一年,并产生了四季,自转一周为一天,并产生了昼夜.  相似文献   

2.
<正>地球形成以后,地球上有时会出现天气变化,比如闪电的出现。闪电是由云层中正负电子群,相互吸引产生出来的,即正负电子群以非常快的速度结合在一起时,产生出来了大量的能量,这种能量的释放,因为有大气层的阻碍,而发出了声响,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闪电。有时,由于正负电子群小,吸引碰撞的能量较小,就只听到空中传来响声,这就是打雷声。当地球上时有发生闪电现象时,它将地球陆地上空的空气层,发生了一种能量变化过程,而每当发生一次能量变化过程,就会产  相似文献   

3.
郑广太 《中国科技纵横》2010,(22):220-220,179
一直以来,地球的运动描述延用着以‘日心说’为基础,以人们观察到的天文现象为依据演变而来的“地球运行轨道示意图”的模式描述。地球是运动的物体,应该从运动力学的角推出它的运动描述才是正确的。根据偏重物体自转时的运动规律:偏重物体在自转的同时还在做圆周轨迹运动的轨迹上还在做小半径的圆周轨迹运动,且偏重物体的自转轴也在做圆周轨迹运动”。推出:“地球运动新概述”。内容是:“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还在做小半径的圆周运动,地球每完成小半径圆周运动一个周期为一年,所以也称为‘年轨道’。地球在年轨道上自转的同时地轴(即:地球两个极点)也在做圆周运动,(这也是南极科考对找不到固定的南极点的原因。)地轴与年轨道半径的夹为113.5度。”这就是地球运动新概述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四季:春暧、夏热、秋凉、冬冷?原因就在于地球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即由于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成66°33′交角,地轴倾斜的方向在公转过程中保持不变,所以太阳光直射点在一年中南北移动。  相似文献   

5.
科技情报站     
《科学大众》2011,(3):10-11
星星轨迹这张漂亮的照片拍摄于坦桑尼亚乞力马扎罗山,长曝光照片中,星星的"移动轨迹"形成一个个圆弧,高悬于地平线之上,呈现了北极星周围的星星移动。北极星是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离北天极很近,差不多正对着地轴,从地球上看,  相似文献   

6.
《科学中国》2006,(11):10-10
比利时科学家利用一个非常珍贵的机会发现天气变化导致地球以地轴为中心晃动,并对地球的这一细小的晃动的幅度进行了测量。  相似文献   

7.
文捷 《今日科苑》2012,(6):55-56
45亿年前,一个火星大小的物体与地球相撞,将地球撞飞了一大块,这一大块后来就成为了月球。这次撞击还使地球的地轴倾斜了一点,因此我们的星球现在是在倾斜着绕太阳运行。这是两大改变。现在,在一年中,照射到北半球和南半球的阳光量随着地球绕太阳公转而不断变化——先是南半球向太阳倾斜,然后是北半球。这种循环促成了地球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说:保护地球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破坏地球环境,就是人类自掘坟墓。这两句话从表面上看,只是呼吁人们不要破坏环境,以便让人类自身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的一句口号。但如果我们把人体的结构与地球的结构加以相关对照,就不难发现,这两句话确实又蕴含着深刻哲理。  相似文献   

9.
《科学中国》2007,(8):11-11
澳大利亚媒体称,比利时科学家利用一个非常珍贵的机会发现天气变化导致地球以地轴为中心晃动,并对地球的这一细小的晃动的幅度进行了测量。  相似文献   

10.
经纬度     
经纬度就是假设的地球的球面坐标,要知道一个城市、一条河流在地球面上的位置,就必须知道这城市、河流的经纬度,地球上定下了这样的坐标,非但在地理学上有了很大的贡献与方便,近代,在军事上,航空上,航海上更有其特殊的意义。要定出地面上某地的经纬度,则有赖於天文测量。经线:在地面上,通过两极作包含地轴之圆,是为子午圈(经圈),圆中自一极到另一极(南北极)的圆弧线称为子午线(经线)。纬线:在地面上,在距离两极相等的地方,作一  相似文献   

11.
蚂蚁的世界     
人们对蚂蚁都不在意,因为它们太小了,而且又不碍事。但是,蚂蚁却是迄今为止,地球上所演化出来的最成功的生物之一。不!甚至连这个“之一”也可以不要,它们就是地球上最成功的生物。有人也许会问:难道蚂蚁比人类还要成功吗?这得看你如何去分析。当然,蚂蚁没有用上电视和计算机,它们也没有飞机、大炮、原子弹。但是,也许正因如此,它们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大约有1亿年了,人类却只有短短的几百万年。那么,人类能在地球上生存1亿年吗?这是个很大的未知数。地球就像是一个大舞台,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想在上面表演一番,新的生物不断地产生,旧的生物不断…  相似文献   

12.
地面上,望远镜大小都一样1999年11月26日,在夏威夷,科学家清晰地目睹了发生在6.2亿千米以外土卫一上的火山爆发。这是一次令人振奋的天文观测,要知道从地球上看这次火山爆发的光斑大小,就像是在2千米以外看这句话末尾的句号那样小。虽然大型望远镜应该能够观测到遥远天体上的微小变化,但是在厚厚的,特别是不太透明的大气层下面的望远镜要想观察清楚上述变化,几乎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保洁的故事     
从飞船上看地球,地球宛如一枚湛蓝剔透的蓝宝石,闪烁着人类的文明与希望之光。近年来,这颗“蔚蓝色”的星球却变成了暗灰色。导致这一结果最主要的原因是,不仅大气受到了污染,而且河流、湖泊、海洋也受到了污染,其中与由石油副产品提炼的洗洁剂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4.
德国哈诺夫有一个引力波探测器,它是目前世界上对长度变化最敏感的实验装置之一,哪怕从地球到太阳这么长的距离上变化一个原子大小的尺寸,它都能探测到。这台装置被设计用来探测由遥远的黑洞或者中子星产生、传到地球上已经变得非常微弱的引力波,因为据理论预言,引力波传来时会引起空间距离的微小变化。这个探测器对引力的变化是如此敏感,以至于在实验室上空飘过一朵白云,由云朵产生的引力都会对探测器产生干扰。  相似文献   

15.
正大年初一下午5点,我赶到电影院去看《流浪地球》。电影院里人山人海,赶场似的。这些人放弃了走亲戚、打麻将、玩游戏、钓鱼和爬山,兴致勃勃地跑到电影院来,就是为了看一场电影。其中哪些人和我一样,是专程来看《流浪地球》的呢?看电影的时候,我经常想:人,干吗要看电影?普通观众的追求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自己是很清楚的,但身边的这些人,为什么在大年初一来看《流浪地球》呢?难道是为了接受科普教育吗?  相似文献   

16.
对于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有一个最大的谜团:盯着地球仪看……若把各个大洋都去掉,各块陆地就会刚好咬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小地球!对此,目前的板块理论无法解释!难道——陆地补丁漂移过?地球是一个水球,一块块陆地散布在海洋中,从太空中看,就像蓝色圆球上的一块块形状各异的补丁。对于这一块块补丁,1915年,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曾认真观察过,当时他因病躺在床上无聊地看世界地图,发现非洲大陆和美洲大陆有着惊人相似的海岸线,也就是非洲和美洲如果凑到一起后,竟然能恰好吻合到一起!其他陆地补丁的边缘也是恰好能接合起来的。这个现象从16世纪就有人注意到,也令留心  相似文献   

17.
苏联成功地向高空發射了两颗人造衛星,这是一件大事,这件大事也給天文学的研究工作开辟了一条新的广闊的道路。我們一向是在地面上观測天体的,而天体的光綫在到达我們的眼睛或者是天文望远鏡的鏡头之前,必須先穿过一層包围着地球的大气。当天体的光綫从这層地球大气穿过,大部份的光线都被地球大气所吸收,只有波长从2,950埃[注]到20,000埃和波长从1厘米到30米两个范围以内的天体輻射,才能够穿过地球的大气到达地面上来。有人把这两个波长范围叫做地球大气的两个窗戶。現在,人造衛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把这两个窗戶扩大,使我們能够对所有波长的輻射进行研究。一般認为,地球大气的上層,是在一千公里左右的高度,而过了三百公里以后,地球大气已經十分稀薄了,  相似文献   

18.
我们生存的环境目前正处在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在一两代人的时间尺度上,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会发生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变化。其中很多变化是人类自己引起的,同时叠加于自然因素导致的变化之上。在目前的水平下,地球环境系统变化的许多因素和过程我们才刚刚开始发现和理解,深人的认识需要全球性的多学科长期努力,这正是未来地球和环境科学的前沿性所在。国际科学联合会(ICSU)于1986年启动的国际地圈一生物圈计划(IGBP)亦称全球变化正是在这种科学形势下产生的。其主要目标是理解调节地球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查明这个…  相似文献   

19.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并不平静,经常发生突发性的灾害,地震就是其中之一。从卫星拍摄的地球图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地球表层伤痕累累,有许多像被刀切割的直线状“伤疤”,人们称之为断层。断层是地球长期演化发展过程中保留下来的,其中有些“伤疤”至今未愈合,仍在活动。人们通常把地球表层第四纪(约250万年)以来有过活动和至今仍有活动的断层统称为活断层。  相似文献   

20.
地球的姊妹星--火星,是到目前为止我们所知的和地球最相似的行星.所以一直以来,人们都对火星寄以厚望,希望在它上面能找到地球之外的生命,火星人也是科幻作品用滥了的题材.可是火星带给人们的只有失望.火星虽然跟地球有几分相似,可具体的条件就差远了.火星稀薄的大气,变化剧烈的气候等等,这一切似乎都在对生命说不.而其中最致命的不利因素就是火星上没有液态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