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尤袤.小名盘郎.字延之.号粱溪、遂初。其祖先是福建晋江人.自高祖尤敏保始迁江苏无锡。他生于北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卒于南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是南宋初年著名藏书家和目录学家。他自幼聪颖好学.酷爱读书,5岁能写诗、作对;15岁时所写诗、词、赋已在全县驰名.被人们称为奇童。尤袤青年时读书于太学.圈词赋作得好.在同学中很有名气。绍兴十八年(1148)他22岁时考中第一名进士。后成为南宋著名诗人.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齐名,并称“南宋四大家”。他曾任泰兴县令、江东提举等职,累官礼部尚书兼侍读。宋孝宗曾称赞他说:“如卿才识,近世罕有”。  相似文献   

2.
南宋著名藏书家、诗人尤袤嗜书成癖,他广收博采,家中有丰富的藏书,并“汇而目之”编成《遂初堂书目》。友人陆游曾光临其藏书室写下《遂初堂诗》,盛赞其藏书之富:“异书名刻堆满屋,欠伸欲起遭书围。” 尤袤读书更是如饥似渴,每日公退便闭门谢客,躲进书房专心攻读。他曾谈自己的读书体会道:“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遂初堂书目序》)这段话成为文人嗜书的格言。清人叶昌炽在《藏书纪事诗》中感叹此事,写下“饥当肉兮寒当裘,足消孤寂遣幽忧”的诗句。清末民初的藏书家章钰曾以此为座右铭,将自己的书斋名为“四当斋”。  相似文献   

3.
版本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很多人(包括一些著名学者)都认为只限于书册形态的“版本”。钱基博《版本通义》说:“自镂版兴,于是兼言版本。”吴则虞《版本通论》认为,南宋尤袤《遂初堂书目》(一书记其不同刻本)出,“言版本者直视为先河矣。”孙楷第《日本东京所见中国小说  相似文献   

4.
论版本著录之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来认为,最早著录图书版本的书目是南宋尤袤的《遂初堂书目》。叶德辉的《书林清话》即称:“自镂版兴,于是兼言版本,其例创于宋尤袤《遂初堂书目》。”近人汪辟畺也称《遂初堂书目》“一书兼载数本,则又开后世版本学之先河,又晁陈二家所未逮也”(《目录学  相似文献   

5.
宋廷位 《兰台世界》2013,(19):153-154
<正>范成大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曾官至参知政事,在宋孝宗和宋光宗时期做过四川、桂林等地高官。范成大也是著名的诗人,与陆游、杨万里、尤袤并称为"南宋四大家"。范成大在很多方面都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作为官员劳碌奔波但绝不仅着眼于政治或者单纯旅游。他记录下各地风土人情、自然景观及民俗、文化等丰富内容,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史资料与精神财富。深受后人重视的"三录二志"——《揽辔录》、《骖鸾录》、《吴船录》、《桂海虞衡志》和《吴郡志》就是南宋  相似文献   

6.
“邸报”一词未见于唐人的著述,仅在《全唐诗话》中有一段关于大历诗人韩翃的记载,其中讲到了邸报。然而,《全唐诗话》乃贾似道门客廖莹中假托南宋初年的名士尤袤所作,廖莹中距韩翃生活的时代相去已有五百年,“邸报”一词至少已流行了二百多年,将宋人语汇写入唐人口语的可  相似文献   

7.
在目录学史,尤其在版本目录学史上,南宋尤袤的《遂初堂书目》是一部相当重要、影响相当大的书目,对它的研究是目录学史的一个课题。我对它的研究有四点粗浅的看法,谨借贵刊就正于同仁。  相似文献   

8.
《文献》2006年第2期发表胡建升先生《杨万里佚文考》(以下省称“胡文”),首次披露作者所发现的《罗塘许氏图谱》中一篇署名杨万里的序文《罗塘许氏族谱序》。胡文从“杨万里作序的时间和地点”、“杨万里与许叔达交往  相似文献   

9.
前《大公报》记者顾建平(1908—1982),致力于新闻事业50年,度过了很不平凡的一生。突出的事迹有四项:(一)1937年天津沦陷后,他在“孤岛”编印地下油印小报,宣传鼓动抗日,历时两年;(二)1941年和1943年,在云南省“无报区”,参与两种日报的刨办工作;(三)1949年重庆市解放前夕,他在《大公报》用假电头发表延安广播电台广播的战讯。他还被国民党逮捕,投入中美合作所的“白  相似文献   

10.
藏书是保存与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许多古籍历经几千年的风风雨雨 ,尚能传承至今 ,这与历代藏书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中国历代知识分子都十分注意对图书的收藏 ,因而成为文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宋代众多藏书家中 ,南宋目录学家、史学家 ,诗人尤袤是其中耀眼夺目的一位。尤袤 ,字延之 ,号梁溪 ,宋常州无锡 (今江苏无锡 )人。生于南宋建炎元年 (112 7年 ) ,病卒于宋光宗绍熙五年 (1194年 ) ,终年 6 8岁。他从小聪明过人 ,喜欢读书。不管什么书 ,只要是他没读过的 ,总要千方百计找来阅读。而且 ,凡是他读过的书 ,都要作笔记 ,并写…  相似文献   

11.
元代缁衣黄冠的道士群体中,不乏有成就的文人学者,朱思本就是其中之一。明吴宽在朱思本《贞一稿》后跋中云:“故元文章之盛,虽方外道流亦有其人。”认为朱思本所著诗文,“尤为精深”。其实,他还是一位杰出的地理学家和梵文翻译家。阮元《四库未收书目提要》认为,中国地图“计里开方之法,至思本而始备。” 日本学者内藤虎次郎说朱思本的《舆地图》“为数百年来中国地理学界之权威。”(见《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七卷二号,吴晗译)《元史·地理志·河源附录》讲到朱思本精通梵文,曾以“华文”译梵字地理图书。但这样一位很有成就的道士,因正史无传,其事迹又不见方志记载,所以至今鲜为人知,这实在是学术界的一件憾事。 一 朱思本字本初,号贞一,江西临川人。他在一首诗的题目中云:“至大四年辛亥(1311),予年三十九。”由此推知,本初当生于南宋咸淳九年(1273),即元世祖至元十年。他的祖父曾做过南宋的地方官。欧阳应丙《朱炼师文集序》云:“本初大父以科举仕宋,至淮阴宰。”刘有庆、吴全节在《贞一稿序》中讲到他的家庭出身,或云“故礼义家”,或云他为“儒家子”。可见他是出生在一个南宋下层官吏的知识分子家庭。 朱思本从小受到良好的儒家思想教育,后来虽然做了道士,但儒家思想几乎左右着  相似文献   

12.
(三)经部类目与图书著录 经部类目的设立 懦家经典在西汉确立了经的地位以后,东汉初年,班固据刘歆《七略》撰《汉书·艺文志》,于“六艺略”著录儒家经典,分立九个类目,即:《易》类、《书》类、《诗》类、《礼》类、乐类、《春秋》类、《论语》类、《孝经》类、小学类。《汉志》“六艺略”的类目,奠定了后世书目经部类目划分的基础,以书为类成为经部类目的一个突出特点。 从《隋书·经籍志》到《四库全书总目》,经部类目的设立,皆沿从《汉志》,或大同小异,从无超出其规范者。《隋志》将《七录》“技术录”中的“谶纬类”移入经部,唐代母煚的《古今书录》、《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南宋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经籍考》等书目因之。《隋志》于《论语》类后附著“五经总义”方面的图书,《古今书录》增立“经解类”,两《唐志》、南宋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经籍考》、《宋史·艺文志》、《明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目因之;其中,《明志》改称“诸经类”,《四库全书总目》改称“五经总义类”。南宋尤袤的《遂初堂书目》将《孟子》由子部移入经部,附著于《论语》类之后,《直斋书录解题》仍合类著录,而将类名改称“论孟  相似文献   

13.
关于宋代的江西刻书,历代书目及地方史志有记载,不少论述宋代雕版印书的专著也多所涉及并给予很高的评价。又有清康熙间文行远撰《浔阳蹠醢》一书的典籍部分详细记述了宋代江西九江、庐山地区的刻书、藏书情况。而早在南宋初年尤袤编撰《遂初堂书目》即有京本、监本、杭本、江西本之分。凡此种种,表明江西刻书不仅起于南宋以前,而且在宋代雕版印刷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一、宋代江西刻书的社会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4.
萧东海 《兰台世界》2006,(18):47-48
杨万里《诚斋集》有一篇《回王敷文民瞻定亲启》,启文虽短,却反映了杨万里与王庭两家结为姻亲的一段重要史实背景。经笔者考证,此启写作时间应为乾道八年(1172)春,杨万里是以他的一位叔父的名义写的;杨万里二、五两女各婚配王庭两孙之长子。玷圭玷圭  相似文献   

15.
关于《管子》杨忱本的刊刻年代,前人论说多有不同,本文认为:杨忱本《管子》初刻于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南宋高宗绍兴年间,又有翻刻,北宋本《管子》后来逐渐亡佚,西南宋翻刻本则保存了下来,即我们今天所说的“杨忱本”。  相似文献   

16.
杨万里《罗塘许氏族谱序》是《罗塘许氏图谱》的一篇序言。这部族谱共十三卷,是罗塘镇许氏家族1995年对族谱进行第十三次重修后的刊刻本,笔者查阅了前几次的重修本,均载有这篇序言。南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宜春县令许叔达主持增修许氏族谱,并邀请时任奉新县令的杨万里撰序。此后,许氏后裔又在许叔达修谱的基础上对图谱进行了十次续修,序文也经历了十次的重刻或重印。笔者查阅了众多杨氏文集的版本,都未见此篇序言。为了让世人看到杨万里佚文的全貌,也为了便于对一些问题的考证,现将杨万里佚文《罗塘许氏族谱序》全文照抄如下(其中分段,标点及有关符号系笔者所加,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983年,中央领导同志指出:“‘二○○○年的中国’是一大工程。如能搞出一个有质量的论著,有重要意义,应下力量抓好。” 1984年初,文化部根据具体负责抓这项工程的国务院技术经济研究中心的安排,布置了《二○○○年的中国文化》研究提纲的编写工作。十月初,文化部又集中各司局的一些同志,讨论了各司、局提出的二○○○年的设想。《二○○○年的中国出版(初稿)》全文为四个部分:(一)出版的地位和作用;(二)现状与差距;(三)发展出版事业的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四)奋斗目标和应采取的对策。这里发表的是第四部分的某些內容。这当然还只是一种设想,甚至是初步的设想。发表于此,供有志于研究这个大题目的同志们了解。  相似文献   

18.
由台湾出版年鉴编辑委员会编辑、台“行政院新闻局”印行的1994年版台湾《出版年鉴》已出版发行。该版年鉴收录1993年台湾地区出版业的资料,共分11篇:(一)大事记;(二)专题探讨(三)图书出版业;(四)杂志出版业;(五)有声出版业;(六)新闻出版业;(七)统计;(八)其他;(九)社团;(十)奖助活动;(十一)法规。  相似文献   

19.
马娴 《兰台世界》2012,(3):32-33
结合尤袤其人其事,着重论述尤袤《遂初堂书目》图书分类体系的特点与版本著录情况,尤其版本目录对后世影响很大,以期对今天目录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1986,(4)
山西大学图书馆系冯锦生同志对本刊第一期电大《图书馆学概论》辅导材料中“1927年12月颁布的《新书呈缴条例》是我国最早的呈缴制度”一说,提出异议。他在信中说: 据史书记载,我国图书呈缴本制度最早施行于南宋淳熙十三年,即公元1186年。此年九月二十七日孝宗皇帝下诏:“秘书省将来收诸路书籍径自关取”(载光绪十二年即1886年杭州丁氏刻本《南宋馆阁续录》)。也就是说孝宗皇帝正式授权秘书省可以直接索取各级地方政府刊印的国家书库中未备的官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