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聂少伟 《大观周刊》2012,(7):178-178
一、开放课堂 在应试教育的禁锢下,学生的生活范围只是校园小天地再加家庭鸽子笼,生活程式只是围绕读书这个中心环节的机械式动作,而生活内容则局限于课堂内外的无休止训练。这种紧张而单调的生活节奏,使学生全然丧失了一种从容不迫的心态去扩展生活的外延,去品味生活的内涵。这样,学生的作文只能是隔靴搔痒,闭门造车。  相似文献   

2.
生活服务类节目是电视媒体中一类较为传统的节目。节目内容大多体现在节俭持家和生活经验。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品味的改变,因此对不同的电视节目有了新要求。一些新电视节目形式也正在这种要求下诞生了。那么作为电视媒体中的老字辈——生活服务类节目该如何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呢?这应当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笔挥左右 墨洒正反——析《大家谈》中的“对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家雄 《新闻前哨》2006,(11):13-14
2006年1月1口,《湖北日报》在《大家谈》时评专栏中推出了一种新的评论形式——“对论”,它在如今日趋繁荣的评论世界里,显得颖异不群,既引人注目,又令人品味。领略其间所蕴藏的活脱脱的意境,感到篇篇精气充盈,情调清新,灵智飞扬,给人睿智的生活警策、立体的社会鉴照。专栏策划者破格创新,笔挥左右,墨洒正反,追求着主体思考与社会多杂思想的同频共振和撞击整合,竭力阐扬着更为深邃的人文话语。“对论”的推出,带来了报纸时评的显著变化,其传统评论品格在“对论”的求索与嬗变中,正在经历一次质的腾跃。  相似文献   

4.
生活似酒     
王涛 《出版参考》2008,(12):1-1
酒作为一种物质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由酒的形态、品味、实质、定性,可以联想到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有人把生活比喻成酒,实在是很形象,也很富有哲理。  相似文献   

5.
英国早期浪漫主义作品表现出了一种充满东方异域情调的色彩。本文认为这与大航海时代英国所处的海洋扩张语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海洋扩张不仅带给英国巨额的财富,还让其民族意识大为增强,在与别国的交往过程中深刻认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正是这种民族意识以及与东方的交往实践,让诗人在作品中充满了东方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城市画报》创刊于1999年,由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它立足广州,面向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以“新生活的传播者”为理念,开创了一种独特的城市阅读时尚。精致的“小资”情调在2001年《城市画报》进行的读者调查中,47%的读者认为’新生活”是指“注重享受与质量”的生活。近年来,日益兴起的“小资”情调越来越成为时尚。媒体的大力渲染,以及充满诱惑的安逸舒适的生活,使无数的年轻的中产阶级心向往之,他们有资本、有文化,向往新鲜事物,《城市画报》定位于这一部分目标读者群,针对性鲜明大胆。整本刊物的  相似文献   

7.
堪称佳作、精品的新闻作品能使人们在获得信息的同时得到文化教养和美感熏陶。这类新闻佳作、精品便经过人们品味、欣赏由“易碎品”转变成“艺术品”了。这种转化是通过对新闻作品的鉴赏才得以实现的。 一 新闻的功能随着社会发展在增加,完善,由简单的传递信息而历史地承担起了反映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使命。新闻作品在宣传思想、引导舆论、指导生活中,像文艺作品一样具有审美的价值。因而,新闻不仅传递信息、记录  相似文献   

8.
人们都说,法国人太“罗曼蒂克”.了,“罗曼蒂克”一词在法语中本意是“小说化”,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一种生存形态。如果将这一形容词还原到名词就成了“小说书”。可见,法国人特有的浪漫、高雅的品味和气质是与读书联系在一起的。法国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法国人2007年人均读书20本,对于“阅读大国”这个称号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9.
情趣者,情调,趣味也。不同的文体具有不同的特点,相应的情调和趣味也就不同、风貌通讯属于新闻体裁范畴,集新闻性和文学性于一体,它着重报道的是某一地区,某一单位或某项事业,工程发展变化的新面貌。这种新闻文体擅长描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常以夹叙夹议、情景交融的手法来表现某一地域的独特风貌,与其它通讯相比,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独到的情趣。一、哲理情趣所谓哲理情趣,指风貌通讯在写事状物过程中阐发的哲理。这种哲理,可以大大提高风貌通讯的思想深度和理性色彩。把写景、抒情与议论结合起来,写景时注重挖掘哲理,抒情时注…  相似文献   

10.
1、什么是新闻中的文化意味?追求使新闻蕴涵一定的文化意味,这是我在采访写作中努力的一个方向。但这几乎是一种费力不讨好的操作方法,因为文化意味往往与新闻性悖逆。正因为文化性常常是一种非新闻性的东西,因此在讲究新闻性的今天,文化意味在许多人看来就成为新闻中一种多余的卖弄。也许我的表述并不完全准确。这种“文化意味”是否也可以称这为“文化品味”或者“文化性”,抑或是其它,这都是可以商榷的一种概念而已。但在我看来,也许这种意味就是一点点有趣的“味道”罢了。  相似文献   

11.
生活有大美     
《品味四讲》蒋勋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所有生活的美学旨在抵抗一个字——忙,"心"旁一个"亡",忙就是心灵死亡。蒋勋于衣食住行平淡处,道出生活的无尽闲适。《品味四讲》是蒋勋在"美的沉思"节目中谈论生活美学的广播稿,原题是"生活有大美",是一部介绍生活美学的书。对于生活中具体的美,我们都有自己的体验和认识。我们常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指代中国历史上的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四大美人,拟人手法的运用将容貌之美描摹得生动传神。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变幻和文坛风雨中,编辑与作者的情谊,常常会遇到挫折和磨难。在遭遇挫折和磨难的时候,如果能够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伸出友谊之手,那么,往往会经过这种挫折和磨难,促使这种情谊愈显珍贵,愈益深挚。在我们这代人的编辑经历中,这种挫折和磨难,大体有两种:一种是表现在创作艺术生活中,一种是表现在历次政治运动与政治生活中。  相似文献   

13.
在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普遍感觉自己是单位中的"弱势群体"、"溜边"人物。探讨档案人员中这种常见的自卑、封闭心态如何能得到心理调节的问题,对克服弱势心态,保持健康人格,提高工作质量,提升生活品味,做档案管理事业的积极推动者都具有积极意义。笔者结合实际工作体会就此谈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转业三年来,我时时注意观察生活、品味生活,将生活中有意义的事默记下来,在不眠的凌晨或下乡采访途中闭目沉思。  相似文献   

15.
谭云明 《新闻界》2001,(4):53-5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电视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张和发展。然而,在电视业日渐热闹、繁荣的景象背后,作为一种现代文化,其人文品味淡化现象不能不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这种人文品味淡化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就娱乐游艺节目来说,将电视的娱乐功能发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然而物极必反,再加上娱乐克隆风的影响,使得当今娱乐节目板块,在热闹、轻松的表象下,缺乏应有的思想内涵和人文品味。伴随娱乐节目而来的游戏节目,有相当一部分过分追求新奇怪异,那些嘉宾们“眼戴黑镜发染黄”,“高跟怪服短打装”,这种“另类”游戏令广大非另…  相似文献   

16.
诗歌、散文是有韵味的.因为诗歌有意境,它塑造的是一种空蒙的、灵动的、音符跳跃般的需要无限遐想的意境;因为散文有意境,它营造的是一种悠远的、恬淡的、宁静的,站在山上观风景需要慢慢品味的意境. 什么是意境?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明朱承爵《存馀堂诗话》:"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清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二:"云栖修篁夹道,意境殊胜."端木蕻良《关山月的艺术》: "画梅花的,总是强调暗香疏影这般意境."有意境,有韵味,人们就爱读.  相似文献   

17.
生活服务类节目是电视媒体中一类较为传统的节目。节目内容大多体现在节俭持家和生活经验。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品味的改变,因此对不同的电视节目的有了新要求。一些新电视节目形式  相似文献   

18.
将地名嵌入诗或寓意于诗中,让人去品味和猜测,是一种很有趣的文字游戏。很多古代的文人墨客都非常喜欢这种文字游戏。唐代著名诗人皮日休,早年隐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与同时代另一位诗人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两人常在一起饮酒赋诗、谈诗论文,有时也写地名诗取乐。一日皮日休写了《怀鹿门县名离合二首》:  相似文献   

19.
将地名嵌入诗或寓意于诗中,让人去品味和猜测,是一种很有趣的文字游戏。很多古代的文人墨客都非常喜欢这种文字游戏。唐代著名诗人皮日休,早年隐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与同时代另一位诗人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两人常在一起饮酒赋诗、谈诗论文,有时也写地名诗取乐。一日皮日休写了《怀鹿门县名离合二首》:  相似文献   

20.
马梦菲 《新闻前哨》2021,(2):101-102
在现实生活中,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都呈现一种越来越快的趋势。在这种快速的生活节奏中,人们日益开始感到疲累和压力,逐渐开始追求一种慢的生活方式。正是由于大众对这种慢节奏的生活方式的渴望,《向往的生活》一经播出便获得了极高的观看量和关注度。本文将从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角度分析《向往的生活》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