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平凹最新长篇小说《怀念狼》 ,题意蕴涵更多的思想内涵 ,具有多义性 ,由多视角的透析到多义复合的建构 ,表现出更为浓烈的哲学思考的意韵。可以说 ,《怀念狼》是一个关于人类生存的现代哲学寓言 :由人类生存现实状态所引起的关于人类生存的忧患与焦虑 ,人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物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及其精神本质  相似文献   

2.
作家余华以其小说的先锋性品格引起文坛注目,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他的创作由对话语先锋意识的重视向写实传统靠近,在《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作品中,直视人类生存的苦难与忍耐,进行着充满人道主义温情的寓言式表达,表现出人类面对生存苦难和命运时灵魂发出的内在声音。  相似文献   

3.
作家余华以其小说的先锋性品格引起文坛注目。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他的创作由对话语先锋意识的重视向写实传统靠近。在《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作品中,直视人类生存的苦难与忍耐,进行着充满人道主义温情的寓言式表达,表现出人类面对生存苦难和命运时灵魂发出的内在声音。  相似文献   

4.
邓一光的短篇小说《狼行成双》以两只狼的爱情为线索,讲述了“他们”的生存遭遇及双双赴死的悲壮结局。作家试图通过狼的视角,来反观人类自身。作家以象征和暗示的手法,表现了对生命存在、人类爱情和人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周春秀 《莆田学院学报》2009,16(6):72-75,100
简介加拿大作家法利.莫厄特在其作品《与狼共度》中表现出的积极关注狼的生存状态,通过介绍作者的亲历,指出作品以写实的手法讲述了作者与狼共度的难忘时光,给读者塑造了一个崭新的狼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呼吁人们关注"生态意识"的心声。  相似文献   

6.
特殊的身世道际和三四十年代的社会背景赋予了张爱玲产生存在思想的土壤,张爱玲以个体的“人”为切入点,描绘了处于生存困境中的人的焦虑、畏惧和异化,以及被抛入荒诞世界中的人往往用自欺来逃避生存焦虑的现象,表达了她对人类生存意义的关注,这是张爱玲存在意识的体现。对文明的批判,张爱玲也表现出存在色彩,存在意识使她的作品提升到了哲学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蝇王》是英国当代作家戈尔丁获诺贝尔学奖的主要作品,也是一部生动揭示人类本性的现代寓言,其突出特点有二:丰富、深邃的内容--表现为以作家对现代社会的深刻反思统合古希腊思想、基督教观念、现代心理学理论;独特、新疑的形式--表现为反讽式的情节结构、象征的艺术手法、现实主义的叙事方法。  相似文献   

8.
《怀念狼》是贾平凹一部成功的探索性作品,极为娴熟自由地构设了一种艺术抽象的诗化之境其文学形象符号化,实现了艺术地把握生活的象征性跨越;正是在从怀念“狼”到追问人类生存本体的过程中,其形象符号的象征结构凸现出了深刻的艺术抽象内涵;作品采用精致的文本模式,从活的张力结构中透出凝重稳健的刚烈悲壮之气。  相似文献   

9.
世界三大寓言家之一的克雷洛夫的寓言,因其优美的诗意和深刻的寓意,至今魅力不衰。以作品分析法,探讨作家在险恶境遇中对艺术的追求及其历史影响,发现他的寓言诗表现出鲜明的情感倾向,无情地讽刺、揭露和抨击俄国沙皇及其统治阶级的罪恶,善意地嘲讽俄罗斯民众的一些陋习和劣根性。通过探究作家情感倾向的成因,发现与他的生活经历、社会环境、性格和思想追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邓一光的短篇小说<狼行成双>以两只狼的爱情为线索,讲述了"他们"的生存遭遇及双双赴死的悲壮结局.作家试图通过狼的视角,来反观人类自身.作家以象征和暗示的手法,表现了对生命存在、人类爱情和人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蝇王》是英国当代作家戈尔丁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主要作品,也是一部生动揭示人类本性的现代寓言,其突出特点有二:丰富、深邃的内容——表现为以作家对现代社会的深刻反思统合古希腊思想、基督教观念、现代心理学理论;独特、新颖的形式——表现为反讽式的情节结构、象征的艺术手法、现实主义的叙事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杨少衡的小说无论在思想蕴涵、题材选择方面,还是在表现技巧、语言提炼方面,都在不断寻求突破,几乎可以说是一篇一个样。而表现对人类命运的真切关注和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则是他的作品始终不变的重要特色。他在强烈的自我意识中溶入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因此有较深刻的思想意蕴和较永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人活在世界上,各有各的生存方式与生存态度。三毛为自己的心选择了一种独特的生存方式,并以学作为载体。三毛作品折射出三毛对自由自在的生存空间、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真挚持久的情感三高度契合的理想世界的不朽追寻,而其中表现出的对于个体生命存在与个人生活方式的探索,乃至最终上升到人类普遍生存方式的探寻,正是其可贵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4.
《文心雕龙》在评议作家时,能够兼顾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和前人相比,更具文学眼光,刘勰注意研究作家的全部作品,善于发现作家优点,评议尽量避免偏颇,刘勰不一味推崇著名作家,对其做出的评价更严格,魏晋时代是文学的自觉时代,传统的文人概念发生了变化,这对刘勰能够全面地评价作家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荒诞是20世纪西方文学的普遍主题,《老人与海》的思想意义应属于这一主题范畴。根据主人公生存的徒劳、沉重的孤独感以及小说寓言式的叙事方式,本文从内容到形式,将作品同最典型地直喻人类生存之荒诞本质的古希腊神话故事“西绪福斯的苦役”作了比较分析,揭示出作品的荒诞意识。作品强烈地表达了对生存荒诞的彻悟。彻悟又是超越的起点,对生存荒诞的彻悟和超越的努力,正是主人公“硬汉子精神”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6.
卡夫卡与犹太人生存境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夫卡是20世纪西方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因表现出人类生存意义的悲剧性和荒诞性,被西方人认为是给人类指引痛苦的人。文章认为,卡夫卡作品能够表现出如此深刻的主题,是因为卡夫卡与现代派作家除了面临共同的客观世界(现代巨变的社会)之外,作为犹太人后裔的卡夫卡,犹太人特殊的生存境遇和他个人作为犹太人的生存体验构成他对现实主观体验的一种特殊激情  相似文献   

17.
《怀念狼》是贾平凹在上世纪末的力作。在这部近似寓言的作品中,贾平凹以独特的视角,在看似平常的“寻狼”故事里做深度的开拓,拷问着人类生存以及自我精神的归属,最终走向人类自我生存的生命终极关怀。其目的就是为了找回我们曾经失落的自我,找回失去的精神家园,让人成为真正的人!  相似文献   

18.
李存葆散文以丰厚的传统与现代知识的陈列,以超越历史、时代和未来的独特视角,通过对"狼毒花"的忧思,讨论了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与种种困境,其全景式、哲学式的书写表现出作家散文创作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19.
反讽是文学创作者表达思想的必须途径。多丽丝·莱辛在《好人恐怖分子》中对人类生存的现状及未来做出了寓言式的解读。同时,作品中的女性主人公所表现出的充满矛盾和讽刺意味的母性,也是莱辛对女性自我意识的一种反思。  相似文献   

20.
契诃夫的戏剧作品带有较强的存在主义色彩,这是他的创作具有浓厚的现代人文意识的一个重要体现。他的戏剧既有力地概括了19世纪俄罗斯人的生存处境与状态,又充分体现了作家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表现出作家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