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出版“走出去”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战略,文章基于中国出版“走出去”的现实境遇,从中国出版“走出去”的理论基石、先行者、加速器、底层逻辑四个层面提出中国出版“走出去”高质量发展尚需破解的难题、展望以及思考.  相似文献   

3.
孙玮 《出版广角》2016,(1):44-45
如何让更多的优秀作品走向世界,如何有效传播代表中国高度的学术声音,如何以学术标准弘扬中国主题文化,这对具有学术传统的出版社来说,既是责无旁贷的使命,也是空前的机遇和挑战。笔者结合在三联书店从事国际合作的经历,对学术出版机构如何通过挖掘资源优势,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走出去”路径进行分析和交流。  相似文献   

4.
5.
曾珊 《出版参考》2007,(8X):20-20
全世界每年出版图书近百万种,报刊10余万种,因而要想进行版权贸易,不是无书可引进和输出,而是书太多无从挑选。信息是关键,掌握最新书目和出版信息,才能够找准“引进来”和“走出去”的门路。通过出版名录、国家贸易杂志与期刊了解书目和出版信息,是传统的搜集渠道。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通过出版社网站了解最新书目信息,在网上进行交易也成为一个可行途径。但是,在笔者看来,最不应该忽视的渠道就是国际大型图书博览会,这是一个耗资最大的渠道,但如果应用得当,也是收效最大的渠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中国图书出版"走出去"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部分,首先需要鼓励内容创新,所出版的精品,可以吸引多国多地域读者阅读;其次出售版权仍然是当前图书出版"走出去"的主要形式,主要购买方是当地的出版社,但由于版权分布较散,很难形成中国概念图书产品线品牌和中国文化品牌。解决问题的方向是鼓励更多中国出版企业输出文化资本,落地建立出版社,开发销售渠道,买受中国文化优秀图书版权,翻译制作适合本地读者的图书产品出版发行;最终路径的实现要靠人,译者、编辑、设计、营销必须使用海外本土专业人员,社长和总编辑可以派出,这样既可掌控选题方向又可使产品本土化,达到讲好中国故事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7.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这是对中国文化从业人员,也是对中国出版人提出的最新要求,为新时代的中国出版"走出去"指明了方向。本文旨在通过对当下"走出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以期找到问题之所在,通过话语权设置等方式方法,真正让中华文化由"走出去"变为"走进去"。  相似文献   

8.
出版走出去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战略性的工程,而“五力”建设正是新时代背景下这一工程的目标导向与重要抓手。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和国际舆论力是出版走出去的最高诉求,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则是着眼于出版走出去的内涵建设。扩大国际传播影响力关键在于有效出版;提高中华文化感召力,要着眼于增强出版走出去的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国形象的亲和力,出版应力破刻板印象;增强中国话语的说服力,出版应重构话语逻辑与叙事策略;提升国际舆论引导力,则出版要提升舆论场的控场能力。  相似文献   

9.
文化强国视阈下,我国出版行业承担较大社会责任,应对出版“走出去”意义进行分析,提升文化影响力。文本主要阐述文化强国背景下出版行业“走出去”战略应用的必要性,在外在因素和内在需求两个维度,对相关问题进行详细说明,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文化强国背景下,我国出版“走出去”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0.
11.
随着我国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各出版单位处于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实现跨越式转型发展,成为摆在每个出版单位面前的一个难题。文中以中国质检出版社的转型发展为背景,对加强专业产品研发的同时深度挖掘交叉领域资源,实现内容上转型;数字立体化转型打造全媒体出版,实现形态上调整;建立行业联盟助推私人定制,实现模式上转变;立足国内出版市场走向国际,实现渠道上突破等几方面进行探讨,从而实现专业出版"走出去"的战略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影响力的不仅是服装、饮食等这些浅层次文化,而且是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深层文化,图书"走出去"要注重传播深层文化。图书出版要注意文化传承和深入浅出:出版经典著作一定要解释得浅显易懂;出版通俗读物则要赋予其文化意义。如此,基于文化传播的图书"走出去"才有深厚的基础和支撑。  相似文献   

13.
14.
《诗经》的翻译出版迎合了域外读者在意识形态、诗学传统影响下所产生的阅读期待;译者文化身份的多元性、翻译策略的杂糅性以及出版机构的权威性构建的在域外传播的经典地位.这对中国文化“走出去”“融进去”过程中构建和谐的主体间性,对话体系、形成完善的赞助人体系,解决政府助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解决翻译出版结构不平衡、译介形式单一等方面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分析指出,构建中国诗歌“走出去”可持续发展体系需要建立广泛的联动合作机制和完善的出版数据库.  相似文献   

15.
2010年,我国出版走出去取得了卓著成效,为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出版走出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总结出2011年走出去工作的几大趋势,即整体趋好但仍面临挑战,立体化雏形及新兴产业将成重要推手,营销渠道将有突破进展,资本走出去向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16.
当前,高校出版社要想"走出去"并且在海外实现可持续发展,少不了学界参与、语言翻译、载体多元化和创新盈利模式等的保障。高校出版社实现"走出去"战略,除了版权输出、实物出口、合作出版等传统方式外,还可以采用按需印刷、数字传播和境内销售等新方式。高校出版社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面对如何平衡学术与市场关系问题时,可借鉴英国高校出版社的经验,采取阶梯版本策略、成本价格策略和多元化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17.
田又萌 《出版广角》2016,(16):61-63
“一带一路”是经济战略,也是文化布局,作为文化产业重镇的出版业,理应被纳入“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一带一路”战略会在增进沿线国家出版文化认同、拓宽出版产品多边市场及加大国家出版扶持力度上为我国出版产品“走出去”提供机遇。基于此,为提升出版产品的“走出去”水平,我们需在宏观层面加大国家的多方位出版扶持、在中观层面合理分析市场格局、在微观层面发挥出版企业的文化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18.
法学类图书出版工作的进步推动着法学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但立足于和平崛起和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战略目标,法学类图书的出版工作仍然存在着重复率高、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向外输出不足等问题。通过关注小规模、专业化受众群体,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等途径,法学界和新闻出版界可以携手并肩,打造一个在法学类图书出版领域具有领先地位的新闻出版强国。  相似文献   

19.
20.
六何分析法,既是一种思考的方法,也是一种创造技法。在中国出版"走出去"过程中,什么样的作品适合"走出去"(what)和如何"走出去"(how)是关键,六合分析法作为一个整体为这两大问题提供了一些解决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