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育社会化致力于解决德育与社会发展、受教育者的日常生活情境、以及受教育者之间的人际关系相脱离的弊病,在模式构建上,它提出要充分搜集社会发展状况、日常生活情境、以及人际关系等信息,并在这些信息的分析上,利用“晕效应”开展社会化的德育。利用“晕效应”开展社会化德育的模式体现了德育的整体效果,满足了普遍性和特殊性,动态适应了社会发展以及受教育者生活情境和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2.
蓝江 《教学研究》2006,(3):210-214
德育社会化致力于解决德育与社会发展、受教育者的日常生活情境、以及受教育者之间的人际关系相脱离的弊病,在模式构建上,它提出要充分搜集社会发展状况、日常生活情境、以及人际关系等信息,并在这些信息的分析上,利用“晕效应“开展社会化的德育.利用“晕效应“开展社会化德育的模式体现了德育的整体效果,满足了普遍性和特殊性,动态适应了社会发展以及受教育者生活情境和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发展趋势、学生的社会情境和人际关系状况相脱离弊病,通过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特点的中心型、整体型和水圈型三种晕效应模型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实施模式,提出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过程中应利用好学生人际关系,把握重点,防止均衡用力,同时不遗漏对边缘学生的个体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多学科研究的领域,从社会学角度看,其涉及的主要内容是用功能主义理论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作用,用社会化理论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个体的社会化,用互动理论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和社会影响作用多元化也在不断影响着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意识,而随着受教育者主体性意识的不断增强还固守在传统的显性教育模式上显然是行不通的。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隐性教育也正在悄无声息走进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本文首先简单从隐性教育的含义和隐性教育的表现特点对隐性教育作了概述,然后分析了加强隐性教育的必要性,最后具体讲述了加强隐性教育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学界大致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说、社会要求与受教育者说以及受教系统与施教系统说。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相对独立的教育实践,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只有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国家意志性和独特性入手,才能使其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价值属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应表述为"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品德发展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现状之间的矛盾"。而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包含了准备、实施、检验与评估三个阶段,施教与受教两个系统,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社会要求等多个要素,这些要素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阶段的具体矛盾。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应运而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就是指通过网络资源和平台来满足高校思想政治生活的教育模式,它具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统一性、互动性、时效性、开放性、生动性的特点。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应该着眼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高校网络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高校网络思想政治自我学习和教育体系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规范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面临着新的要求与挑战。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存在着个性教育的缺失、受教育者主体性地位的缺失以及隐性教育的缺失等不足之处,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为视角建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极具必要性,应关注大学生的个性教育,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大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应全方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重视隐性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体验教育的研究成果及其发展,提出将体验教育引入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新理念,进而从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现实基础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特点等角度分析了这一观点的可行性,并从情景模拟体验、人际关系体验和社会实践体验三个方面探讨大学生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0.
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非正式沟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运用非正式沟通的方式,可以拉近与受教育者的心理距离、增进教育双方的交流与沟通、密切人际关系,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了解受教育者的真实思想情况,进而更有针对性地、更有效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非正式沟通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对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质疑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合成概念,需要进行严格的界定,但是迄今关于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对此均语焉不详。下面就几种主要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详加分析。(一)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第一种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是针对以往僵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出来的。在传统模式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被单纯理解为从教育者到受教育者的单向灌输过程。受教育者在这个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不分良莠地接收着来自教育者的信息。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在批判这种僵化模式时的确有着明显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兴起的解释学、接受美学以及传播学对接受问题的研究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受教育者作为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其主体性体现为选择性、超越性和能动性。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存在着受教育者与教育者双主体互动,受教育者定向期待和创新期待辩证统一,受教育者主动性与受制约性辩证统一规律等。遵循上述规律,应采取认知突破与实践体悟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运用非正式沟通的方式,可以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增进教育双方的交流与沟通、密切人际关系,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了解受教育者的真实思想情况,进而更有针对性地、更有效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达到教育效果和目的.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内涵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与社会的整合,以及对社会心理的调适,不断与社会相容的过程,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发展趋势保持一致的必然要求。不断发展着的教育主体以及动态运行的社会,就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内外动因。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实质是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之间适应与超越的过程,它并不会消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也不是对社会的消极适应。  相似文献   

15.
从社会化视角来观照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一项与时俱进、与社会不断相容的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种必然趋势。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际的联系、与社会生活的融合、与社会心理的契合以及与社会大众的互动。这些从社会化视角阐述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不仅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推进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发展提供了具体的思想指导,同时也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语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将交往实践活动视为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基点,追寻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基本存在方式.交往活动是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传递思想道德观念的源头活水,离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将失去赖以存在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性就在于交往实践活动,交往实践活动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生成与发展的动力.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育德“成人”的实践活动,在本质上是以促进个体政治社会化和社会思想品德个体化为目标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特殊精神性交往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7.
我国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后,对于人性的研究成为我国学界研究的热点,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而这又和我国的和谐社会具有什么关联呢?为此,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与社会和谐的内在关系就显得十分必要.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在课程准则上要求受教育者遵循所属阶级的道德观,也包含了对受教育者在日常生活行为上的规范;一旦受教育者的个人行为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向演进时,那么整个社会群体的关系也就开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范的社会关系趋向一致,从而使得整个社会达成稳定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塑造性教育是指受教育者在一定的教育情境下,通过教育者潜移默化的影响、熏陶,逐步形成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及行为习惯的过程。它的特点是教育情境的设置;它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形成自觉习惯、发展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能力;它的实质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和个性行为习惯,这个过程是充分发挥教育者主导作用和受教育者主体作用的过程。对于教育者来说,应根据一定的社会教育要求,创设科学而又合乎受教育者心理特点的教育情境,按照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对其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发展,进行有效激发和调节;对于受教…  相似文献   

19.
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思 1.忽视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之下,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去适应人即教育对象,而是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系统)高高在上,受教育者只能简单地接受各种既定的行为规范和相应的观念,他们只能处于被塑造的客体地位,而占主体地位的则是教育者和各种外部影响。既是主体,教育者必然追求和关注自己应该如何教、教什么,而这样一来,势必难以走近受教育者、理解受教育者、感受受教育者的困惑和群体特点,从而抹杀了人的主体性地位,使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了以人为本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政治品德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