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在品读中享受语言 品读的功能主要是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和感悟。对于文本。只有当学生动情地品读时,才能更进一步理解句子的意蕴和精妙。  相似文献   

2.
姜勇军 《语文天地》2011,(11):25-26
对于课文,特别是对那些选自文学作品的课文来说,情感是本质,是灵魂,语言是载体,是作者情感跳动的音符。文学作品之所以感动人,也是因为读者在阅读的再创作过程中通过品读文字激起情感的涟漪,引起共鸣。如果不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应该充分利用文质兼美的课本,引领学生抓住内容精彩之处、语言运用经典之处,品读语言文字。从课文中的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的比较、揣摩、感悟、运用中得到人文的关怀,受到语言的熏陶,努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严慧 《语文天地》2013,(12):59-60
作为读者的学生在品读过程中会与作者产生"共鸣",中学语文教师要向学生传授"品读语言文字"的方法。语言本身带有思想的魅力,我们从语言的表面很难捕捉住飘渺的感情或者是深邃的思想,必须借助方法,通过不断揣摩、咀嚼,才能体味到渗透在语言中的感情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体现教学大纲明确的要求。我们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注重积累语言.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知识、增长才干。在新课改精神的激励下.探讨语文阅读问题已成为我们探究的主要对象.为了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追求阅读主体的潜能发展.我们必须注重“阅读”训练。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的语言智慧是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追求。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对语言文字进行慢慢的“悟”、细细的“研”,是激发学生语言智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张军才 《湖南教育》2008,(12):18-18
组织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面对中学教材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即使教授多遍,静心读来,仍感口齿留香。我想,作为教师,决不能将这些优美的文字捣碎、嚼烂,喂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去读、去感、去悟、去用,让他们真切地感受祖国语言之美。在教学中,我对此有了一些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阅读是语文之本、学习之母。它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是一种精神生活。感悟语言形象、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语言的魅力,必须通过感情诵读,在读中悟语,读中悟情。因此,本节课重在指导学生品读课文。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相继走进课堂,霎时间,语文课变得形式多样起来。但是,细细回味,总觉得如今的语文课缺少了些什么。语文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程,绚丽多姿的语言是语文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语文课应该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在满怀诗意的情境中,在丰富的语言想象中,让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去感受语言的魅力。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教材,品读文本,从字里行间中体味语言的无穷魅力,使语文课返璞归真,充满浓浓的书香。  相似文献   

10.
对于课文,特别是对那些选自文学作品的课文来说,情感是本质,是灵魂,语言是载体,是作者情感跳动的音符。文学作品之所以感动人,也是因为读者在阅读的再创作过程中通过品读文字激起情感的涟漪,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11.
设计理念 拨动学生隋感思维的弦,抓住秋天景物的特色,自主写作,抒写童真,放飞童心,表达童心,体味快乐。使学生自由地表达热爱生活的思想感隋,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感悟,既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项重要目标,又是学生学好语文的一种基本方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认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因此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去感悟语言文字,是值得思考和探究的.  相似文献   

13.
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结构清晰,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语言以及描写海鸥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正所谓"揉读",顾名思义自然是"揉着读""读着揉""读揉着"。"揉读"当然不是用手读,而是用眼、用口、用心去揉搓课文中的典范语言,在揉搓语言中解其要义,得其声韵,悟其神魂,获其语感。在听蔡蔚老师执教老舍先生的作品《猫》(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时,感受到"揉读"的魅力。蔡老师用"揉读"的方式教学"满月猫可爱淘气"的章节,引导学生在"揉着读""读着揉"的过程中,走进了文本,触摸到了老舍对小猫极为疼爱的心情,感悟到了"人爱猫"的情意,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言意共生。下面我对蔡蔚老师(以下简称"师")的教学过程进行  相似文献   

15.
怎样有效地指导学生品读语言,一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两位教师执教《诺贝尔》一课,在教学"炸药实验"一段时,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取得的效果差异也很大。【案例一】出示: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高中生必须能够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能感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教学相比较其他学科,很重要的一点区别就在于培养学生的汉语修养,即通过语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为此我们该怎样引导学生赏析这些美丽的词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呢?一、字斟句酌,感受语言魅力语文的学习就如同品酒,需要浅斟慢酌,细细的品尝,慢慢的体会。只有这样才能读出课文中隐含的深意,才能透过现象领会文章的本质,感受汉语言特有的魅力。这更是我  相似文献   

18.
【教材简析】《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说的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年轻时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勇敢挑战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并经过反复求证和公开试验,用事实捍卫了真理。  相似文献   

19.
胡三立 《小学生》2010,(8):49-50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同时,课标中提出的阶段目标要求也提出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等。而这一切目标的实施都需要以“品读语言”为核心,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文课散发它真正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品读教学品的是言语,品的是原汁原味的语言文字以及背后真挚的情感与高尚的情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通过比较中品读、想象中品读、体验中品读、练笔中品读、探究中品读、多媒体中品读等方法,锤炼语感,发展语言,提升孩子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