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4.
5.
6.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春天的车轮,温暖地滚过了寂静的大地。迎风而长的青草,郁郁地铺向了空旷的原野。嫩嫩的手 相似文献
7.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的这首送别诗.以眼前丰茂的古原草作比喻,咏物抒怀.表达了对友情的忠贞及对离别的不舍之情.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称道。 相似文献
8.
9.
中国文学界有一种很特殊的文体,那就是“赋”。它既不同于诗,也不同于文;形式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溯其源,它是诗歌的衍变。所以班固说:“赋者,古诗之流也。”又说:“大儒荀卿(即荀子)及楚臣屈原,离谗忧国,皆作赋以风,咸有恻隐古诗之义。(上见“《两都赋序》,下见《汉书·艺文志》)因此,《汉书·艺文志》把诗与赋列为一门。把屈、荀两家作为辞赋的鼻祖。赋原来的意义是“铺陈”,“赋起于事情杂沓,诗不能驭,故为赋铺陈之。”(刘熙载《艺概·赋概》)另外对赋的起源及其发展在《文心雕龙·诠赋》 相似文献
10.
这首诗被“腰斩”后选入小学语文课本,只剩下前四句,基本上就是一则“看图说话”的材料了,根本看不出是一首送别诗。白居易生活在中唐,李唐王朝在他生活的时代已经“日薄西山”,即便是少年,也带有时代的忧郁,所以他的送别诗不会写得像李白那样昂扬,反而充满了凄婉的神情。 相似文献
11.
12.
殷利涛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7,(12)
丁赋·口赋·算赋殷利涛丁赋、口赋、算赋,都属中国历代封建政府征收的人头税。但三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的征收对象及范围是有严格区别的,是人头税中三个不同的税种,决不能混为一谈。丁赋,亦称“丁税”、“丁钱”、“丁银”、“丁税钱”、“身丁钱”。是一种一般只对... 相似文献
13.
梁向明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1991,(1)
算赋和口赋是汉代封建国家向广大编户民征收的人头税,是其财政收入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但目前学术界对它们的征敛情况,尤其是由赋向调的演变等问题的专门研究还很少。本文试就这些问题作初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一、算赋、口赋的出现及其内容(一)算赋“赋,口率出饯也。”(《周礼·太宰》注)即按人头征收钱帛,这种制度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据《史记·秦本纪》记载:“为田开阡陌,东地渡洛.十四年,初为赋。”《史 相似文献
16.
17.
黎庆杰 《全国优秀作文选(高中)》1997,(10)
一幅画:八匹马,蔚蓝的天,碧绿的草;天与草之间扬起了烟尘;尘头中,奔驰着八匹骏马。也许因为太广阔了吧:天上只有那不飘的云,地上的草是一律的绿,连空气也似乎凝结了。然而那尘土起处,八匹骏马冲破了凝滞的时空,天与草也添了生气:马在疾风中奔 相似文献
18.
柳建国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6,(3):70-70
夫教者,经世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也。文明成果,薪火尽传。师道相承,克绍箕裘,五千余年文脉不绝,民族文化光辉灿烂。若夫近代,西学东渐,时风大变;经史子集,与声光电化共存;坟典丘索,并舆算步量同光。新式大学,相继兴办;莘莘学子,奇逸开张。国家新生,民族解放,学术与有功焉,教育与有荣焉。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