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主题有三个关键词: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和发展。三个词中,核心为“人文精神”。所谓“人文精神”,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但研究者有一个大致公认的看法,即主要是指关注人,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人的意志和利益。与其类似的概念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人文主义、人文思想、以人为本等。根据研究者对“人文精神”的公认看法以及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相关表述,我们大致可以这样认识:“人文精神”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和不同的名称,如在文艺复兴时期称作人文主义,启蒙运动时期称作理性主义。  相似文献   

2.
大学应是培养、弘扬人文精神的场所,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最大程度地赋予人以应有的精神含量。而历史和现实诸多因素使得中国的教育偏离了人文主义的教育传统。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基于对人与社会本质的认识而提出的大学教育思想和培养策略,通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使人文精神必将实现它的回归。  相似文献   

3.
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包括加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教育,是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著名作家王蒙一个时期以来高度关注“人文精神”,特别是他出任中国海洋大学顾问、文学院院长、教授以来,更是不遗余力地提倡人文素质教育。他用实际行动在宣示着自己对于大学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教育着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人文精神是对人的关注,包括尊重人的弱点问:记得您曾说过人文精神就是对“人的关注”,您觉得我们现在的人文意识如何?王蒙:从字面上看,“人文精神”的词源可能有两个,“人文主义…  相似文献   

4.
人文主义思想对大学英语教育意义在众多教育理论中尤为深刻。人文主义思想的语言教学观从行为上,促成课堂创新,尊重生命的个体发展和个性需要,重视学生的感性认识,唤醒自我意识,使其自主学习。本文从多方面对人文主义语言教学观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进行研究,进一步证明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人文主义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文主义教育处于高校教育盲区,其结果是大学生人文修养匮乏,独立思考能力下降等严重问题的出现。本文针对当前人文主义教育存在的误区,提出以人文主义核心观念为基础,联系社会现实,让大学生在人文主义教育中逐渐完善人格。探索如何持续关注人文教育事业,不断完善大学生人文教育体系的对策:从生命本源来看待大学生人文教育;树立正确人文精神标尺,引导正确人文精神走向;建立畅通人文学习渠道,搭建广阔精神交流平台,使大学生人文主义教育进入可持续性发展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6.
大学应是培养、弘扬人文精神的场所,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最大程度上赋予人以应有的精神含量;而历史和现实诸多因素使得中国的教育偏离了人文主义的教育传统。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基于对人与社会本质的认识而提出的大学教育思想和培养策略,通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使得人文精神必将实现它的回归。  相似文献   

7.
人文主义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如何在语言教育的过程中有效融入人文精神的培养,成为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英语微课伴随着英语教学改革逐步走入教育者和学生视野。许多优秀的教师利用英语微课对学生渗透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8.
人文精神教育是对人文主义内涵的拓展。人文精神教育的培养集中在大学教育阶段。在我国,开展大学人文精神教育呼声日高,其展开主要在三个层面。同时也有一些问题和误区需要加以注意和避免。因此,我们需要在更深理解的基础上切实地推进大学人文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9.
白壁德认为大学的人文性和贵族性是大学之为大学的根本所在.现代人文主义的真谛就在于以一种"中庸"的尺度,在极端的功利主义和极端的人文主义之间保持一种平衡.反观当下中国大学,笔者认为人文精神的复归是当代大学改革的重要使命,这种复归并不是将大学变成封闭的象牙塔,而是与功利主义形成一种适度的张力.它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确立大学的学术性;严格大学和一般专门院校、社区学院的区分;学生接受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0.
<正>人文精神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不谋而合。所谓人文精神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它在高度维护和珍视人类社会遗留的精神文化现象的同时进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的塑造,简单地来说就是人性、理性以及超越性。在高中的体育教学理论中渗透人文主义的思想是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它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的需要。人文精神的特殊性将是推动高中体育教学发展的一大动力。一、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什么叫人文精神?人文主体是人文精神的核心,人文一词在《辞海》里是这样解释的: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精神”一词源于西方,又称“人文主义”。人文精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人文精神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有三: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对人的价值;二、张扬人的理性;  相似文献   

12.
法律必须尊重人的价值,以人为本,体现人文主义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是实现无效婚姻制度实效性的要求。我国的无效婚姻制度在内容、财产处理、子女权益以及宣告无效制度等很多方面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但在婚姻无效的溯及力、夫妻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当事人之间的财产关系以及子女权益的保护等问题上,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程度还远远不够。文章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以期使法律的人文精神得以更好地彰显。  相似文献   

13.
一个学术精英自然有他的许多特别之处,他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和某些非正式的过程都凝聚着人文精神的内涵,而学术精英又把这种受益无穷的人文精神传递到他们的后继者身上,对学校和学生形成多方面的影响。黄曼君先生就是这样一个有着浓厚人文主义情结的学者,他的人文精神几乎成为了学校的一道风景。  相似文献   

14.
一个学术精英自然有他的许多特别之处,他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和某些非正式的过程都凝聚着人文精神的内涵,而学术精英又把这种受益无穷的人文精神传递到他们的后继者身上,对学校和学生形成多方面的影响。黄曼君先生就是这样一个有着浓厚人文主义情结的学者,他的人文精神几乎成为了学校的一道风景。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人文精神?这要从人文主义说起。人文主义起源于西方,是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理念就是人文精神。人文主义精神是人的自由追求,是创造力和超越意识的集中体现,是对主体价值的终极关怀,也是人类文化的价值理想和内在灵魂。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文精神的理念正向社会生活各层面进行广泛的渗透,在我国教育领域中,由于素质教育体系的初步奠定,人们也越来越重视人文精神了。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大学精神的困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精神应是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而在目前对大学精神的理解上 ,科学精神、现实主义、迎合取向等上升为主要方面 ,掩盖与遮蔽了人文精神、理想主义等本来意义上的主要方面。这种实然意义对应然意义的掩盖与遮蔽 ,表明大学精神在当今环境下困境重重。一、科学精神对人文精神的遮蔽人文精神是人类关注自身的一种价值观念。古代中国的《周礼正义》中就有“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词句 ,这是人类对人文精神的早期呼唤。欧洲在文艺复兴时期打出“人文主义”的旗帜 ,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道德规范与价值取向。有学者认为 ,大学的…  相似文献   

17.
大学精神与人文学科建设关系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之所以为大学,不仅在于它是一种客观物的存在,更因为它是一种精神的存在,这种大学精神最重要的内涵就是其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大学文化教育的核心,是大学的灵魂所在。构建大学的人文精神,必须加强人文科学建设。人文科学是从哲学高度对包括人文主义与人文学科在内的人文活动原理的系统研究理论。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是在现代化历史条件下分蘖出来的对立统一矛盾体,二者在当代科技与人文形势下已经趋于相互渗透与依赖。大学强化人文教育,加强人文科学建设,可采取以下几种措施:改革高等教育结构,打破文理分家、理工分校的局面;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建立综合性的学科和专业;优化课程设置。同时还应努力营造适合大学人文精神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创新大学教育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8.
优秀宿管阿姨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受到学生尊重, 当她要退休的时候很多大学 生挽留她。这件事启发大学要正视日益缺失的爱的教育、凡人情怀、人文精神,以及学生对此的强烈 渴望。因此,新时代大学要补上充满温暖的爱的教育、要涵养平等尊重的凡人情怀、要强化以生为本 的人文精神、要营造相互关心的师生关系,尤其要把爱的教育融入思政工作。  相似文献   

19.
大学课程存在着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基本“范式”,这两种课程范式往往相互对立,从一个 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此,人们需要以辩证的观点进行全面深刻的反思,促使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课程中 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20.
大学英语是高等学校重要的基本课程,大学英语改革也在制定人才培养规格,通过对20世纪外语教学法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人文精神的解读,可以得出这样的启示:在大学英语课改过程中只有强调了文化传承功能,将人文精神教学贯穿到大学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具有人文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