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近年来,福建地方本科院校不断拓展闽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领域,充分利用台湾先进的教育资源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然而,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存在学历不能互认、经费紧张、赴台手续繁杂等问题,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对闽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西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面临的机遇、挑战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党和国家的重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日益增强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自身发展的成果为西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国际竞争新形势、国内发展新要求、高等教育行业科学发展、人民群众新期盼、西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自身不足又使西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面临严峻的挑战。结合地方优势确定学校发展定位,瞄准地方发展做好学科专业设计,依托地方特点凝炼办学特色,立足地方需求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理念与发展目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迅速推进,一大批地方本科院校相继建成,目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体力量,这些院校本科办学时间较短,办学经验不足,负债经营,处于激烈的竞争环境。许多院校处在市场与政府的边缘,没有成熟的办学理念,学校发展目标模糊,严重影响着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只有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培育科学的理念,确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才能在高等教育系统中找到适于生存的置位。  相似文献   

4.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和高等教育大众化需求的产物。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着本科人才培养的任务。这类院校应该全面分析现阶段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和自身的特点,借鉴国外应用技术大学成功的办学经验。对应用技术大学的基本特征进行总结提炼。从办学定位、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学科建设和政策保障等六个方面探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5.
地方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等教育地方化特征也逐渐被教育界认同。地方本科院校的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要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相协调是必然的选择。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工科教育存在分类不清、定位不明、发展方向趋同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突出地方本科院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地方化特征,探索地方本科院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地方化特色化的实现途径,让地方本科院校真正融入地方,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在竞争中支撑自身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超常规发展背景下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需要的产物。这些地方院校进行办学目标定位时,应注意务实性和客观性要求,应立足于为地方发展培养急需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从而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7.
论地方本科院校校长办学理念的锤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的办学理念是大学校长办学理念的体现.目前,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院校自身和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地方本科院校校长引领全校加强办学理念的锤炼至关重要.办学理念的锤炼,要相对稳定,要与时俱进,要有个性品位,要立足地方.在理念拟定过程中,要全校酝酿,校长提出,民主讨论.  相似文献   

8.
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既是我国经济发展、教育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客观要求,也是地方本科院校克服与化解发展中的问题,继续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要基于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人的全面发展需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自身特点全面改革,尤其要重视坚定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类型定位、建立行业企业参与的治理结构、强化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探索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理论应用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开放与合作办学力度.  相似文献   

9.
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定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地方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中。要着眼于三个方面:办学类型定位着眼于教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着眼于应用、服务面向定位着眼于地方。同时.要体现四种意识:本科意识、生本意识、科学发展意识、特色意识。  相似文献   

10.
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历史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建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这一独特的历史背景下产生.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而且改变了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结构,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由精英化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转变。新建本科院校无论是在管理上、办学定位上、人才培养上还是发展前景上都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这一新生事物,了解其产生的背景、发展的历史进程,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其全面的认识,进而总结出新建本科院校自身所具有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分析闽台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差异和双方联合培养人才存在问题,阐述两岸应着重解决教育合作立法、学分学历壁垒消除、教学理念交流共享及加强合作模式创新等解决对策,为闽台高校艺术设计人才联合培养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校校企”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打破了传统的单一校际合作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既满足在大陆台企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又体现了两岸教育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实现了两岸教育的合作共赢。由福建高校、台湾高校、台资企业三方联合开展的“校校企”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的实践,为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借鉴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分析师生双向交流互访、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合作进行师资培训等闽台高职院校主要交流合作形式。指出闽台高职院校交流合作存在的问题,如台湾对大陆学历承认的范围小,台湾高校过于关注大陆赴台学习的学生数量,大陆高职院校对台湾优质资源的认识与引进不够充分,福建省高职院校对赴台学生的管理力度有待加强等。提出要加快《福建省促进闽台职业教育合作条例》出台步伐,拓宽闽台高职院校专本对接的途径,探索闽台高职院校合作办学渠道,借鉴台湾技职本科院校的办学经验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闽台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前景日益被教育界及地方政府所关注,在日益频繁的闽台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活动中,在闭台资企业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其实施的人才本地化策略,为闽台职业教育交流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闽台高职院校通过项目带动,不断推进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但也碰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在政策、经费等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两岸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闽台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现实性与可行性日益凸显。对厦门市1 028名高中生赴台就读意愿进行问卷调查显示,相当部分高中生愿意赴台就读,并且以选择台湾公立大学中的名校为主,选择技职院校者较少;影响赴台就读因素主要是台湾高校本身及其专业的吸引力;调查也反映出高中生对台湾高等教育缺乏一定的了解,台湾高校的吸引力有限。因此,台湾方面要想吸引大陆的优质生源,应出台真正能够惠及大陆学生的赴台就读政策。  相似文献   

16.
闽台高校合作交流渐趋热络,呈现方兴未艾的趋势,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老本科和新建本科在教育教学模式、学生管理、分段对接、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招生就业、赴台研修、师资队伍等方面各有深度探索和优劣。因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宏观层面,应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福建方面的高校,更应因校制宜,在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合作教育等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建构适应闽台合作办学发展的新的、稳定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台湾地区学龄人口急速减少,学校愈办愈多,大学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蜕变成普及教育,各级学校即将面临招生不足之困境。技职体系之大专校院在此冲击过程中,各系必须依学校的发展特色,订定以学生为导向之经营策略,并全力以赴,方才能在逆境中求生存,继续为社会培育需要的人才,否则终将被洪流所吞噬而提早退场。本文拟以建国科技大学工业工程与管理系办学经验为例,分享近年来努力之成果,更期盼两岸技职教育携手合作共创未来。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明确提出了海西建设的战略意义和目标,福建省高等教育在海西建设如何发挥核心作用,人才培养是关键。构建福建高校的人才培养和保障基地建设具有重意义。因此,要从高校的办学定位、专业结构,内涵建设等几个方面来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为海西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闽台合作办学具有良好的历史基础与现实条件,已经形成良好的发展势头,在合作规模、合作形式、专业建设及联合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海西建设及闽台交流的深入发展虽然为高校合作办学注入了动力,但是其后续发展依然面临诸如合作的形式、水平、层次、经费及政策等方面的限制。因此,要深化闽台高校合作办学需要立足现实、统筹内外部资源,切实深化办学层次,拓展办学领域,提升办学水平,推进制度建设,着力构建合作办学机构的现代大学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