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中新课程标准本着“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这一重要理念,强调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应渗透到家庭、社会、学校、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基于这一观点,在情感教育理论指导下,结合新课程理念及社会发展对学生的要求,我在对城乡结合部学生的情感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家庭-社区-班级-学生”四条教育途径,以培养和加强城乡结合部学校学生的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2.
韩静 《教师》2012,(27):24-25
城乡结合部在中国现阶段的历史时期中是一个既受到城市文化影响,又保留传统农村风俗习惯的特殊地域。这一地域中的初中生教育受到多种因素的复杂影响,而初中又是人一生中的特殊过渡阶段。本文从学校、家庭的教育环境以及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培养几个方面探讨了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的教育管理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乡结合部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冲突的交汇地,住户来源复杂,家庭教育不利因素多,社会环境严峻,中学生发展面临极大压力。城乡结合部中学应针对生源和环境的特殊性,通过学校文化建设,促进家庭、学校、社区的合作,构建富有民主、多元、凸现区域特色的教育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城乡结合部地区在实现农村城市化,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往往是超常规的、跳跃式地发展。农民的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水平,对子女的期望与家庭教育水准,对学校的要求与参与学校管理的能力等,常常有明显的差距。如何提高家长的文化素质,优化校外的育人环境,整合家庭与社会的教育力量 ?我们经过多年实践认为:把家长学校办到村里,建立家、村、校教育一体化的运行机制,是城郊结合部学校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村校合办家长学校符合城郊结合部地区的社区特点。首先,城郊结合部地区以村为区域行政单位,村组织、村镇企业、家庭、学校、…  相似文献   

5.
音乐能够调节心情、陶冶情操、增强素养,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在新课改下,素质教育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教育来实现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学习音乐的前提。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音乐基础薄弱,生源复杂。音乐素养提升有助于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促进音乐教学水平的提高,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拨动学生审美的心弦、搭建音乐训练平台四个方面阐述了城乡结合部初中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6.
城乡结合部是进城务工人员的集中居住地区,这一地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主要影响因素有社区、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等。探讨如何提高城乡结合部的社会治理、学校办学、家庭教育水平,以解决城乡结合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在城市和乡村人口混杂的城乡过渡地带的城乡结合部,复杂的学生来源和特殊的地域环境等多方原因使城乡结合学校的学生养成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要想走出城乡结合部学校的教育困境,急需有效矫正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一、城乡结合部学校生源的特点城乡结合部临近市区,不少本地村民用耕地建房出租,以明显低于市区的价格吸引了大批外来务工人员租住。这造成城乡结合部学校生源复杂,有个体工商户、基层服务人员、靠自建房出租为生的本地村民、单位居  相似文献   

8.
城乡结合部的中学生有其独特的地域特点,这些特点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们教师要熟知城乡结合部学生的特点,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基本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培养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本人在城乡结合部从教多年,根据自己的经验,以数学的视角,并结合教育学和心理学,共同探讨如何正确合理的培养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希望通过本文能对城乡结合部的初中教师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9.
梁伟雄 《教师》2019,(18):7-8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源构成复杂,学生家庭各有特点,使家校工作存在诸多困难。针对城乡结合部家庭及家长的特点,学校要关注家长的教育理念更新,要通过健全制度、创设机构、搭建平台完善家校工作机制,要侧重共育活动、多元评价的内容实施,要从学生、家长、教师的维度注重家校合作的效果反馈,从而有效实现家校合作一体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成都市城乡结合部社区教育现状的调研分析,文章提出了加大教育资源的开发力度、构建学习化社区、实现办学形式多样化、扩大学校规模、加强下岗失业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训和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素质等政策建议,以期改善城乡结合部社区教育发展滞后的状况,促进社会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潘玉荣 《广西教育》2010,(23):35-35
当前,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新农村建设进程加快,在城市和农村的交叉地带,形成了新的复合社区——城乡结合部。处于这种地带的寄宿制初中一般有相同的特点:学生生源差异极大,构成复杂,大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集体观念差;家长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家庭教育方法不太科学,造成学生对学校教育、个人前途的认识有所偏差。管理这样的学生,比管理普通学校的学生更有难度。下面笔者就福绵一中这所城乡结合部寄宿制初中在学生管理方面的经验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位于南京市城乡结合部的初中校浦厂中学为例.通过调查统计,分析了城乡结合部初中生人文素养的现状和学校强化人文素养教育后的情况,并附带指出调查形式和试卷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利于研究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3.
城乡结合部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特殊产物,培养该区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弥补其教育资源不足至关重要。本文从影响该区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外部和内部因素入手,探讨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对策。研究发现,提高城乡结合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在社会、教育机构、学校、家庭及个人的多方位努力下,该区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能得到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不应仅仅是一项谋生的职业,更应是一个专业化的领域。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生源较市区有较大差距,学生的素质较差,发展水平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性;学生家庭背景也较为复杂多样,许多学生深受父母不和、离异、家庭重组等家庭问题的影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未能很好配合。面对这种情况,学校更需要高素质的教师。然而,与城区学校比较,我校教师的教研科研活动机会较少,与外界交流学习机会不多,教师工作繁重、工作难度较大,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迫切需要在专业上进一步提升。为此,我校开展了“城乡结合部初中师生潜能发展”的研究。尝试以“人本”管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基线数据,研究通过构建多层线性模型,分析我国初中生家庭劳动现状,探究家庭劳动与初中生能力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12.1%的初中生不参与家庭劳动,且不同特征的初中生家庭劳动时间存在显著差异;1小时以内的家庭劳动有助于提高初中生学业成绩和认知能力;家庭劳动对初中生开放性、外倾性和宜人性等非认知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有利于促进学生非认知能力的发展。因此,家长要重视劳动教育,在家庭教育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并且需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展合适的家庭劳动。同时,各方要积极构建以家庭为主体,以学校为引导,以社区为支持的内外交织、多元协同的家庭劳动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6.
来自城乡结合部的学生家庭背景是多样的,有来自当地农村家庭的、外来务工家庭的、城市家庭的。必然地,处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其生源也是多样性的,对应地,这些学生的家庭学习环境也是多样的、复杂的。作为教师要先了解城乡结合部学生的家庭学习环境,再分析出其对学生成长的影响,进而采取一定的对策,以给他们适切的教育,以让他们处理好学习问题、个人和其他事务,进而为自身的发展打下良好的根基。  相似文献   

17.
罗兆卿 《生活教育》2014,(6):106-108
随着农村城市化改造加速加快,外来劳动力增加,导致生源结构复杂化,家庭教育越来越乏力,青少年普遍缺少家庭监管,出现了学生留"怪发"、卫生习惯差、仪容仪表不规范等问题。本文以清远市清城区城乡结合部初中生中一个特别突出的"怪发"问题为例进行分析,尝试德育策略探究,力求为城乡结合部学校解决学生群体所暴露出来的具有区域特点的问题提供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18.
城乡结合部为城市与乡村地区的过渡地带,其较为复杂的社会人文环境,决定了城乡结合部教育管理的难度。本文结合城乡结合部当前的教育发展状况,并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提出了提高城乡结合部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9.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有一句名言:“教育就是养成习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习惯培养会影响他的一生发展。回龙观中心小学处在城乡结合部,学生来源复杂,外来务工人员了女占很大比重,学生在学校适应和学习方面时常会出现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临沐镇位于临沐县腹地,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苍马山下,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为了让农村娃享受到优质教育的阳光,临沐镇研究构建的城乡教学共同体对于优化和整合教育教学资源,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确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一模式的探索构建,为城乡结合部如何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让优质教育的阳光惠及广大农村孩子,提供了一个典型样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