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汉族舞蹈历经远古时期、周秦时期、汉魏南北朝时期和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本文旨在从宏观的角度对各历史时期的汉族舞蹈的历史进行梳理,希望有助于师范类舞蹈专业汉族舞蹈史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在生态文化的视角下,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变化不是一种孤立的文化现象,而是社会文化环境改变直接引起的从舞蹈的社会文化载体到舞蹈本体的一系列变化。所以,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文化价值,与舞蹈所表达的地域文化特点的准确度相关。研究将抽取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两个最有代表性的汉族民间舞项目:昌黎地秧歌和井陉拉花作为例证,利用田野调查方式分析其变化状态,探索其变化规律。通过研究认识到变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常态,重要的是在变化中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舞蹈艺术的深入发展,儿童舞蹈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舞蹈类别,但它不是成人舞蹈的简单化,而是具有丰富的艺术特性,这是与儿童自身的心理特性紧密相关的。本文主要从教育性、纯真性、幻想性、形象性、模仿性、游戏性等方面对儿童舞蹈创作的艺术特性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原始宗教祭祀舞蹈是红水河流域壮民族舞蹈及信仰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地原始舞蹈文化的遗存,是舞蹈的历史积淀。阐述了红水河流域壮族具有特色的原始宗教祭祀舞蹈,在祭祀仪式中,巫师有形的身体动作与无形的神灵世界相沟通。原始宗教祭祀舞蹈具有民俗性、健身娱乐性,民族性与地域性、稳定性与传承性等特征。这些舞蹈与传统体育结合发展,在壮族传统舞蹈中占据主导地位,对人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论舞蹈与体育的互融性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舞蹈与体育是具有同源性的两种社会活动形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审美需求的增加,舞蹈与体育越来越朝着相互融合的方向发展.这种互融性趋势表现在舞蹈的体育化发展和体育的舞蹈化发展两方面.对舞蹈与体育互相融合的前提条件、促发原因和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和分析,解释了二者互融性发展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蒙汉双文化大学生为被试,对蒙古族和汉族两种文化启动条件下被试的大五人格特质进行比较,目的在于探究蒙汉双文化大学生面对不同文化线索时,是否出现人格特点的转换效应以及双文化认同整合对转换的调节作用.实验一发现:在汉族文化启动条件下,蒙汉双文化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不存在显著差异;实验二发现:严谨性和宜人性维度上,文化启动的转换效应显著;外向性维度上,文化启动与双文化认同整合的交互作用显著.结果表明,面对不同的文化线索时,蒙汉双文化大学生会表现出当前文化情境的典型人格特征,即出现人格特征的转换效应,双文化认同整合程度对转换效应具有一定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个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和探索性研究对恰恰舞和中国古典舞的动作特点进行分析,找出其异同。本研究的主要观点:一、两种舞蹈的起源对舞蹈风格本身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不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人的性格特征,从而间接地影响到舞蹈动作特点。二、各国的传统文化会直接影响到舞蹈的表达方式。文化是一切活动的载体,它对人们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三、宗教信仰、情感表达方式等的不同也会对舞蹈动作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儒学中庸、实用主义、严格的等级制度和道德观念以及“复古”、“守陈”四个方面阐述了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体育竞技性的消极影响,以期为中国传统体育竞技性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舞拥有传统舞蹈的特征及特点,蕴含着较为丰富的思想理念和人文底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古典舞身韵在传统舞蹈发展与传承的过程拥有着难以替代的功能和价值,是古典舞发展的灵魂和标志。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必须突出并彰显古典舞身韵的艺术性和审美性,将其有机地融合到现代舞蹈教育的过程中,从而提升舞蹈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本文结合古典舞身韵的内涵,探析古典舞身韵的重要性,提出相应的融合策略。  相似文献   

10.
舞蹈身体语言有别于任何一种语言形式,它具有无声、无字的特点。舞蹈身体语言包含形态、动势、心理包含等要素,这些要素将无声的精神世界转化为人的身体动作,本文以中国古典舞、中国民间舞、西方现代舞为例,分别分析三个舞种的舞蹈身体语言特点并以每个舞种的语境特点为起点剖析舞蹈身体语言的多方面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