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世纪90年代初,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力大势猛",新世纪伊始,"情感体验,人文感悟"的呼声不绝于耳,成了阅读教学的一大热门.而新的课程改革则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和提高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三年级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起步阶段,知识量明显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缺乏,为阅读教学带来困难。新课程改革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要求语文教学要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工具性体现的是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人文性体现的是语文教学当中的体验与感悟。阅读教学实质就是要求语言训练与感悟的和谐统一。所以应该把自主权让给学生,让学生结合文本进行质疑。  相似文献   

3.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又出现了另外一个极端,由重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走向偏重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致使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缺乏语文味,弱化了工具性在语文中的重要地位。由于过分强调文本价值观的深入感悟理解,有的课甚至变成了"思品课"。这样的课堂严重地背离了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的基本精神。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如何实施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这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4.
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这个特性,决定了语文阅读教学必须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过去的阅读教学,教师多讲解多分析,学生少读背少感悟,结果导致语文教学"高耗低效",苦了老师,误了学生。痛定  相似文献   

5.
宋洁 《语文天地》2009,(5):24-25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理念.就是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要坚持语言训练和人文熏陶的有机统一。小学阶段是语言学习的基础阶段.理应抓住工具性不放,通过工具性渗透人文性.真正体现小学语文教育的本色。实际上,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也应该以这种理念来指导教学.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有效培养学生认读、概括、感悟、探究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是达到语文教学任务的前提,所以必须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阅读教学中,要准确体现两者的统一就要把它们看作是不可偏废的整体,寓教于文,不仅让学生学习到与文本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更能通过阅读感悟文本及相关活动,增强“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才真正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承载着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的任务。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必须体现学科教学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阅读教学要真正实现这两方面的统一,达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目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将训练与感悟有机结合。优化教学策略,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且有效的实践活动中“感悟”“训练”——感悟体现人文性,训练体现工具性。教师钻研教材,找准适合学生“感悟”与“训练”的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工具性;语文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性,二者是统一的。这一理念的确立是语文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成果,也是阅读教学凸显学科特点,提高教学效益的根本所在。在周边片区学校组织的语文阅读教学研讨中,我发现他们在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的同时,出现了一个共性问题:割裂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究竟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践行课标,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呢?兹以窦桂梅老师执教《秋天的怀念》一课的教学片段为例谈谈个人的感想。  相似文献   

9.
庄梅霞 《考试周刊》2015,(12):29-30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如何让语言训练和情感体验并驾齐驱,携手课堂,有效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应做到目标制定"语文化",文本解读"创意化",策略实施"语用化"。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语文课堂更重视学生的整体感悟和独特体验。一篇课文,似乎读几遍,学生就能感悟很深。其实,这是轻视语文的工具性,轻视词语教学和句式训练的表现。随着阅读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要求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如何让小学语文教学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回归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构建一个和谐的语文课堂呢?一、立足文本,深钻精研,明确学习活动方向《槐乡五月》是一篇文质兼美、情景交融的抒情散  相似文献   

11.
一、指向推敲语言的语文意识最近我听了诸多语文课,发现阅读教学的课堂提问,老师们总是把"写的是什么"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性内容作为讨论的基调,并无限发挥,而很少问津"怎样写"或"为什么这样写"等涉及语言文字训练的工具性问题,唯恐回到机械训练主义的老路上。其实不然。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  相似文献   

12.
崔峦老师说:"语文课程,重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难也难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警惕重人文性的开发,疏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积累、运用的问题的出现。"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人文性是工具性的载体。离开了语言文字,离开了工具性来谈人文性,等于有舟无水。只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忽视知识和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就会空洞,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营养不良。不能否认,科学有效的训练的确是语言实践中极为重要的一种方式,因为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适合采用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训练方式。  相似文献   

13.
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相生相伴,互为依存的.在阅读教学中,如果仅仅抓工具性一端,思想深度必将大打折扣;但若是仅仅抓人文性一端,则如空中楼阁,无法落实语文双基训练.要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完整统一,就要以语言文字为根,引领学生品读、评析、领悟,实现对文本内涵的深入解读,感悟人文精神.现以《船长》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根据语文课程的性质"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强调语文教学的言意兼得,从品味句式、学习描写、关注篇章结构、强调诵读、提倡说写训练几方面阐述如何言意兼得,回归语文本位。"言意兼得",应该是我们所期待的理想阅读教学状态,它应该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俞丽冰 《考试周刊》2012,(83):37-37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积极倡导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语言文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需要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让学生慢慢感受、领悟;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读说为主线,组织各项训练活动。因此,真正的阅读教学是要确立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培养自主探究精神,  相似文献   

16.
刘亚婷 《文教资料》2007,(36):126-127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落实两者的统一,首先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教材,在预设目标中体现;其次教学时在语言训练和激情感悟中渗透;再者通过教学策略、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的革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教学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强调语言的理解、积累、感悟和运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巧妙地将训练性阅读教学与运用性阅读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从训练教学走向运用教学,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一、训练阅读教学的课堂分析训练阅读教学,以课文为基础,以问题为载体,学生根据教师的预设,围绕问题展开理解词  相似文献   

18.
崔峦老师说过:语文课程,贵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难也难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教学中,要警惕偏于人文性的开掘,疏于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积累、运用问题的出现。在平时的语文课程中,我们更多注重了人文熏陶,课堂上感悟多,训练少,这是"得意忘言"的表现。作为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和品味课文还要引导  相似文献   

19.
一、编演课本剧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高中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极不重视语文教学,把语文视作副课中的主课,极端者甚至提出取消高中语文课设置。本人以为,造成学生不喜欢语文课的原因有二:①人文性缺失。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但当前的语文教学,只注重工具性而忽视语文学习丰富的人文内涵,课堂教学没有把学生当作有巨大能动性、创造性的活生生的人来看待。②过多注重文字技巧的训练,缺乏情感交流。把学生视为知识  相似文献   

20.
黄桂林 《云南教育》2004,(16):31-3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表述,虽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作了定论,但如何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不少教师仍难以把握。《语文课程标准》回避了“语言训练”的提法,于是乎不少教师对“语言训练”讳莫如深,不敢提及。课堂上难以见到扎实的语句训练,阅读教学又陷入了“空洞情感”、“假性感悟”的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