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品读在当今的阅读领域中备受青睐。比如,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品《三国演义》就品出了一阵名著阅读的热潮。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带着欣赏的眼光津津有味地读,带着丰富的情感细细品味文本中的语言,从而获得对文本中的语言文字的深刻领悟,并能积累运用。一、走进课文,品读字句之美妙语文教学是颇具艺术张力的教育工作,语文课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在文学的天堂里对文本中的语言加以赏析、品味和体悟。请看某位教师执教《桂花雨》的教学片断。师:文中哪一句话写到了桂花的香气?生1:课文中说,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十里香飘,至少前后十几家的邻居,都能闻到桂花的香味。师:文章写桂花浓浓的香,运用了哪些生动的词语?  相似文献   

2.
3.
单元教学的目标与课文教学的目标定在什么位置,决定了一堂课的教学取向。本文对《鞋匠的儿子》的教学策略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随着课程改革的日新月异,新的理念、新的方法与手段走进了课堂,霎时间,语文课变得形式多样起来。但是,细细回味,总觉得如今的语文课缺少了些什么?众所周知,语文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程,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品读,让学生在品读中感受文本语言的神韵,让语文课堂散发“美味”。  相似文献   

6.
陆俊芳 《考试周刊》2011,(75):58-59
语文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程,绚丽多姿的语言是语文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缺少了语言的课堂则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语文课就应该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在满怀诗意的情境中,在丰富的语言想象中,让学生通过品读去感受到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文课真正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相继走进课堂,霎时间,语文课变得形式多样起来。但是,细细回味,总觉得如今的语文课缺少了些什么。语文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程,绚丽多姿的语言是语文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语文课应该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在满怀诗意的情境中,在丰富的语言想象中,让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去感受语言的魅力。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教材,品读文本,从字里行间中体味语言的无穷魅力,使语文课返璞归真,充满浓浓的书香。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但是,现在一些教师依然存在把语文课上成分析课、说话课的现象,使语文课堂失去了语文味。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培养学生语感有效的途径是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品读。所谓品读,就是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重点句子、  相似文献   

9.
品读语文     
4月21日晴每天,我都在品读语文。无论课内还是课外,我都能品尝到语文那美妙的滋味。课内,语文就像是一串串音符,欢快地跳动在一篇篇精美的文章里。从《荷塘月色》到《瓦尔登湖》,从《故都的秋》到《滕王阁序》,每一篇课文都让我感受到或低沉或激昂的旋律。课外,语文就像是一汪清泉,缓缓流进我的心田。从《西游记》到《水浒传》,从《三国演义》到《红楼梦》,一部部经典著作,令我百读不厌,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避免学生的阅读流于形式化,教师需要精心研究教学策略,用多样化的方式促进学生品读文本内涵,滋养学生心灵.  相似文献   

11.
王羲之《兰亭集序》墨迹,乃天下第一行书。其文字亦属天下之第一美文也。品读文中写景、抒情、寓理之与众不同的语言。不赡感知其趣味之纯正与高雅脱俗。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应该充分利用文质兼美的课本,引领学生抓住内容精彩之处、语言运用经典之处,品读语言文字。从课文中的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的比较、揣摩、感悟、运用中得到人文的关怀,受到语言的熏陶,努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语文的学习能力,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课堂中可以让学生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在教学过程当中,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所蕴含的文化魅力,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离不开读,研读更是不可缺少。研读就是钻研地读。运用得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和求知欲,加深对语文学习意义的认识,又能启发学生分析、比较、归纳和联想,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启发学生学习情绪、审美情操,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使语文课的研读呈现语文味的本真特性。一、把握逻辑,呈现具有语文味的研读价值  相似文献   

15.
胡三立 《小学生》2010,(8):49-50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同时,课标中提出的阶段目标要求也提出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等。而这一切目标的实施都需要以“品读语言”为核心,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文课散发它真正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要有浓浓的“语文味”。课堂上要充满“语文味”,那执教者在引领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时就必须要注意对文本的细细品读,即“文本品读”。何谓“文本品读”?笔者认为,“文本品读”就是要求执教者引领学生对文本重点之处进行反复推敲,对文本的重要语段进行潜心会读,对文本细节之处进行品词析句。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所说:“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味’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对关键词句理解后的朗读里,即文本品读里。”那“文本品读”品读什么?又应该如何品读?品读中还应注意什么?笔者就小学高段语文的有关课堂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文本品读”教学策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金秀媚 《成才之路》2009,(26):37-38
教材简析: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八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甍于故乡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作者琦君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花乐”这一场景之中。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相似文献   

18.
“审美-品读”式教学是一种美感熏陶式教学,通过具体、可感、生动的形象和手段,让学生在感受形象的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美中不知不觉地受到陶冶,受到思想的启迪,既进行语言的学习,又发展观察、想象、鉴赏等审美阅读能力。在“审美-品读”式教学中,教师注重在教材中挖掘资源,体现富有时代气息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9.
品读人物     
在历史的每一个交织点上都出现过许许多多杰出的人物,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些耀眼的明珠,才编织出了世界璀璨的文明。他们对人类做出的贡献将永远是我们难以忘却的记忆。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