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巴加 《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2006,3(3):F0003-F0003
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突破。关键是教师要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在新的理念指导下用好新教材。因此,教师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美育进行教学,效果十分明显。美育是思想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加强审美教育,使小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需要教师的教育和培养。教师应该把系统的美学思想带进课堂,通过学习语文知识贯穿美的教育,渗透美育教育。下面以《美丽的公鸡》一课为例,谈几点挖掘美育教育的做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郑向华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11):26-27
语文学科不仅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积淀着深厚的人文意蕴。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学习文学,根本不是为了几年后,从学校毕业时复述他背熟的东西……学习文学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的内心世界——道德、修养和美。"因此,语文教学应以成就思想、丰富心智、提升灵魂、锻铸人格为已任。如何将语文教育的养料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神圣的使命。一、渗透思想教育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在进行思想教育方面有它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学科包含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优秀的现代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永恒的社会价值,彰显作者或主人公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优秀的现代文化标志着社会的发展方向,散发着时代的气息,涌动着新鲜的生命之泉。通过阅读这些文学作品可以对学生进行理想、志趣教育,扩大人生境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经过新时期二十年来对语文学科性质的反复争鸣、讨论和研究,我们终于得出了一致的性质观,即“语文教育是工具性、人文性和审美性诸特性和谐统一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严玉芬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1)
美育与语文有质的统一性,小学语文更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作为语文教师,教学中就该在学生和作品中架起一道桥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引导学生走进作者创造的世界,感受其美。教师要在语文材中挖掘以下几种美的要素:首先是生动丰富的起源于自然的文字美。其次是变化循章、错落有致的语言形式和文章结构美。再次是栩栩如生、动人心魄的人物形象美。还有画面与情感有机合而成的意境美。更有丰富多彩、寓意无穷的题材美。还有主题美、思想美、情趣美、情感美……作为语文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把握整体,抓住要点,以美育美,让学生充分地感受美。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感恩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教育是中学德育的重要平台,语文课是感恩教育的重要资源.在语文课教学中培养感恩教育,要做到选好感恩素材,充分利用素材进行讲解,最后要运用作文教学升华感恩之情. 相似文献
6.
当前语文教育中存在过分注重工具性,忽视人文性的弊病。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语文的人文性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综合素养、道德情操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应学会结合具体课文设计教学过程,着重加强对语文“人文性”的落实。 相似文献
7.
感恩意识作为构建和谐校园必需的人文素质,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推进感恩教育,对推动和谐校园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华夏少年(简快作文 )》2016,(3)
我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曾说:"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分别对这四个方面的意义及目标进行了详细分析,强调了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感恩不但是美德,还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面对日益冷漠的青年一代,加强感恩教育尤为重要。历史学科感恩教育素材丰富,历史教学过程中老师应适时、适地、有效地挖掘教材,让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11.
齐冬莲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2):132-135
感恩教育是道德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有助于个人精神生命的完善,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文章主要就感恩教育及其价值、如何实施感恩教育及感恩教育中不容忽视的几个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的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对如何开展感恩教育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3.
14.
近年来,校园暴力频发,学生不知感恩胡作非为有的令人发指。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作文语文教师,利用自己的学科特点,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掘教科书中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抓住时机,把感恩教育贯穿在教学的始终。本文试从感恩教育的内容,感恩教育的价值取向,感恩教育的方法试谈小学语文阅读中的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史学观和系统论的视角下,对现实社会中感恩意识的缺失进行审视,探究其症结和缘由,提出重构感恩教育的方略,倡导理性化的感恩。 相似文献
17.
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的重要内容。语文课中的感恩教育,要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感恩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陈钰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5):86-87
本文通过对5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得出大多数学生对父母的感恩意识较强,但对社会和他人的感恩意识有所欠缺。在分析了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后,本文提出了加强学生感恩品质教育的原则与策略。 相似文献
19.
20.
感恩意识及感恩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卫琴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6(6):57-61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蕴涵了丰富的感恩资源:孝为报父母恩,忠为报君报国恩,信为报友恩,义为报天下恩。感恩意识在当今许多人尤其是在学生中存在普遍缺失的现象,感恩意识的缺失固然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但从根本上讲是优秀传统文化被遗弃的结果。现代社会需要感恩,但不能把感恩意识扩大化。当前的感恩教育应基于三个层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人类应当对自然怀有感恩之心;在人与人的关系层面,人应该有相互感恩之心;在人与社会的关系层面,不同的主体应有不同的感恩目标诉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