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小霞 《天津教育》2022,(35):168-170
<正>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这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利于学生深入了解文本内容感受作者情感表达,丰富自身知识结构。教师通过阅读全面激发学生阅读情绪,富有情感地朗读课文,才能保障阅读教学与学习效率。在语文教学中组织阅读教学活动,利于学生全面了解课文内容,提高自身阅读能力,这与现阶段语文教学要求一致。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对阅读教学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将会影响学生语感与阅读兴趣的培养,不利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水平,因而教师必须重视阅读教学,为学生组织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加强阅读能力训练,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2.
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加强审美鉴赏活动,关注学生的个人情感体验,努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认知感悟能力,真正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本文从学生阅读时的感悟美、理解美和创造美等方面探讨审美阅读的具体操作问题。  相似文献   

3.
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部分,在小学语文中如何从审美角度出发对小学古诗词教学进行优化,从小学古诗的韵律美、语言美、画面美、情感美这几个方向展开,对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提出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关键,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新课标重点强调的主旨。提高阅读能力不但能够加强学生在阅读时的情感体验,而且还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中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审美教育是突出语文人文性的集中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力图引领学生走进语文的审美世界,让学生领略语言美,体验情感美,品味意境美,感受形象美,让每一堂语文课都能成为对学生一次美的洗礼。审美活动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成为美的享受过程,让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审美能力也得到培养。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对文化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情感培养作为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第一要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处于灵魂地位。小学语文教师应懂得适当营造氛围,由兴趣激发学生情感;从教材出发,让学生从阅读中升华情感;尊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情感体验,进而培养学生的文化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自身的审美能力,充分了解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特点,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挖掘感受美、创造美等好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美育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语文学科是一门极具艺术美感感染力的学科,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中的美感体验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建立。因此,语文学科教学,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感知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展开论述,并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对应措施,以优化教学、提升效果。  相似文献   

9.
文学是用语言文字构建出的美,在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提出要用优秀的文化熏陶和感染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语文学科中阅读的功能之一就是审美,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重视阅读教学功能,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让学生去感知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审美趣味及审美理想,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同时,要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融入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从美育入手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情感,培养塑造学生的情感和心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获得审美体验、提高审美素质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立足于课文,通过对其反复阅读和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及重点词句的赏析等,让学生在阅读中增强对美的感知与鉴赏能力,促进审美理想和审美情感的形成,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部分,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阅读能力是息息相关的,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以及其他重要学科的学习都是非常有利的。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本身就具有较强的美感,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时要注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语文中的文字美、语言美以及情境美,使学生在以后的人生中始终具有鉴赏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张远林 《教育导刊》2007,(7):34-34,44
美育是培养人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提高人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指凭借语文教材,在识字、阅读、作文以及课外语文活动中初步培养儿童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下面着重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有些学生之所以不喜欢学习语文,可能是他们没有发现语文之美。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掘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元素,引导学生发现语文之美,促使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审美经验、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审美理想,以提高其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要求教师能够因材施教,寓教于美,根据教材中美的形象引导和启发学生体验美,使学生能够通过美的素材和意境来理解美,感受美,达到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更加准确地鉴赏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中最为  相似文献   

16.
杜宏伟 《文教资料》2011,(19):68-69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爱国主义情感和理解能力。音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集中学生的阅读注意力。创设一定的意境,有助于语文朗读教学的进行,但是背景音乐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文章阐述了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音乐的影响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17.
邢吉霜  宋杰 《天津教育》2024,(10):156-158
<正>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而文学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是一门展现美的学科,文本体现出诗情画意的美感,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感悟诗情,体验画意,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作美的能力,形成高尚的人格,健康的情感,高雅的审美情趣。本文从用音乐烘托诗情、多媒体再现画意、在诗情画意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三个方面探讨了语文教学需要"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5,(98):33-34
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开阔眼界、拓展思维的主要方式,对小学生语言理解能力的提高、思想感情的丰富、思维认识的提升、审美情趣的获得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落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还不容乐观,学生的阅读仍停留在积累词汇和了解大意的低层次水平,阅读效果不佳,教学有效性有待提高,只有改善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设置,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阅读的趣味性、有效性,才能让小学生在阅读中逐步学会思考,全面提高阅读能力与语文水平。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审美观念的确立与完善为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提高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思想美,进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