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即墨市北小学于桂花作文是一种信息输出,其信息来源于实实在在、丰富多采的生活,作文的形成过程可以归纳为这样一个程式:真实生活观察一生活信息→选择输入信息→加工输出信息。《九年义务教育大纲》明确规定:“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  相似文献   

2.
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即墨市市北小学张文军,于桂花作文是一种信息输出,其信息来源于实实在在丰富多采的生活。作文的形成过程可以归纳为这样一个程式:真实生活观察→生活信息→选择输入信息→加工输出信息。《九年义务教育大纲》明确规定:“指导学生作文,要从...  相似文献   

3.
一、从内容入手,进行兴趣作文 小学二三年级学生生活经验少,观察能力较低,一提作文往往感到无物可写,有一种畏难情绪。怎样消除这种情绪呢?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从内容入手这是作文教学的一条基本规  相似文献   

4.
谈如何“从内容入手”绩溪县华阳小学章恒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事物,表这自己的亘清实感。”汪作文教学中,如何体现“从内容入手”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一、熟悉生活是“从内客入手”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们的作文教学,表现出来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老师命题、指导——学生习作——老师批改、讲评。这实质上是一种以教师为主体的训练方式,这种训练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要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在作文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指导观察事物;联系习作的要求,指导分析事物;从作文内容入手,指导选择材料。  相似文献   

6.
一、内容入手从义到文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内容是什么呢?就是学生的生活.学生的情感,是他们的所做、所见、所想、所闻。“内容入手,从义到文”,一符合小学作文和小学生学作文的客观规律,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二.可以改变小学主作文难,教师指导批改难的局面,使作文成为一项轻松、愉快的教学系回。要让学生作文内蕾丰审条彩,生动活泼,一般和采用下述几种历法:1@起学生对儿时生活的回忆。儿的的生活是烂漫多彩的,天真无邪的,童趣盎然的·2、提醒学生认识自己冒边的…  相似文献   

7.
话题作文强调人人有话说的特点,符合不给学生设置作文障碍的要求,有利于张扬个性,有利于创新,有利于智力发展和语文综合能力的形成。话题并非命题,学生可以不拘泥于传统的作文套路,而选择最能展现自己作文特点和风格融的形式及内容。怎样才能写好话题作文呢?一、审题要准确对话题作文而言,审题耍准。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找准材料中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然后思考写作的角度。其次要抓住材料中的语言提示,得到写作信息,找到可供选择的写作方向,从而正确快速地构思。如话题作文“收藏”,明确提示文章可以“大到文物古籍、古玩字画,小到一张卡片、一张书签、一张相片”。有的信息则隐含在提示语中,如提示语是“观赏优美的景色,是感受生活;聆听悦耳的音乐,是感受生活;拥有纯洁的友谊,是感受生活;享受浓浓的亲情,是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苦乐,是感受生活。”这段话暗示了写作的内容,可以写对景物、音乐、亲情、友情的感受,也可以写自己奋斗中的苦与乐。最后要特别注:苗舌题里的限制语和中心词,往往会对作文的内容、中心、立意、文体等有所限制。如话题“心灵的选择”,应该写内心的思想斗争,才能突出“心灵”这个重心,如果简单地写“选择”,那就离题了,因此审题要准。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写作文,首先要有话可说,要有具体内容,也就是说要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其次才是话怎样说,怎样把具体内容(即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表达出来。小学生为写作文而苦恼,主要是因为没有内容可写,其次才是不知道怎么写。从近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最有效的途径是指导学生从内容入手,写“生活作文”。所谓“生活作文”,就是有意识地培养和指导小学生观察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然后从中选择生动有趣的素材写成作文。 下面结合我的作文教学实践,谈谈我是如何指导学生写“生活作文”的。   一、结合学…  相似文献   

9.
在作文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首先,要从内容入手,使作文教学与学生的课外生活、各科教学、课外阅读沟通。作文从内容入手,才能使学生有话可说,表达出真情实感。去年我市小学毕业会考的作文要求是“回忆你最喜欢的一次课外活动,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由于这方面的题材比较丰富,学生作文的内容就比  相似文献   

10.
文艺理论认为:文学来源于生活。学生的作文虽然不同于文学创作.但它也离不开生活。新课标也强调,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可以说.作文的内容就是生活的内容.作文教学可以成为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只有研究、了解、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了解、观察、感悟生活.  相似文献   

11.
董吉杭 《考试周刊》2013,(91):59-59
<正>小学生作文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写什么,二是怎么写。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小学作文教学要从哪里入手?从内容入手还是从形式入手?我认为,要从内容入手,应当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内容是决定形式的。因此小学作文教学首先要解决内容问题,即写什么的问题。传统的作文训练方式大都是命题作  相似文献   

12.
眭明会 《陕西教育》2010,(10):42-42
要写好一篇作文.就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从自己熟悉的事物中选择材料.从自己身边生活着手,把每天看到、听到、想到的写出来,从而起到激发写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从内容入手指导策略浙江/洪志明“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这已经为许多教师所认识,但实际做起来并不容易。例如,尽管有的学生生活很丰富,可是许多有意义的内容还是成了一件件废料;尽管主参观过一个乡镇企业,回来后让学生写一篇参观记,他们还是感到困...  相似文献   

14.
在作文教学中,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假如是命题作文,假如题材脱离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觉得无从下笔,即使开了头,硬写下去,也写不出好文章来。相反,如果是话题作文,选择的余地大,学生可以选择最贴近自己生活阅历的内容去写,写出来的作文自然流露出了真情实感,内容也会变得更充实。因此,一定要寻求作文与学生生活的接轨。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品味生活、感悟生活、积累生活。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师都知道"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它不仅体现了内容与形式辩证统一的基本观点,而且体现了教书育人辩证的教学思想.那么,作文指导该如何从内容入手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丰富生活,指导学生获取作文的材料 没有材料可写,这是作文中最大的困难,如何解决呢?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可见,教师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指导学生作文,可从内容入手。从内容入手,首先要着眼于平时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其次要重视平时的积累,积累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是习作创新的源泉;还要贴近学生生活,要让学生知道作文即生活。  相似文献   

17.
在一线的语文老师也许都有这样的困惑:现在的孩子生活丰富多彩,可习作内容却非常苍白,孩子们也越来越害怕作文了,甚至厌倦作文。这是为什么呢?这种信息输入与输出的不对称性,可能正暴露出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瓶颈——写作话题缺乏童趣!小学作文教学要走出这个困境,就应当撇开功利思想,  相似文献   

18.
王跃方 《小学生》2012,(11):52-52
"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它不仅体现了内容与形式辩证统一的基本观点,而且体现了教书育人辩证的教学思想,也符合小学生作文的心理规律。那么作文指导该如何从内容入手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一、丰富生活,指导学生获取作文的材料叶老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一作文中最大的困难,老师就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1.开展活动为丰富学生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作文指导例谈合肥市永红路小学邸桂芝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叶老的话揭示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也强调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这就要求广大教师从教学内容入手,积极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作文教学要求“从内容入手”。“从内容入手”,作为行话,听来耳朵生茧,而讲讲“形式”——“从方法入手”,却似乎犯了忌讳。教师上作文公开课,往往疑虑重重,不得不死抠住所谓的“内容”不放,生怕被人非议为“从形式入手”。怎样认识“从内容入手”和“从方法入手”呢? (一)内容决定形式,但必须讲究形式。一个头脑空空的人,诚然是无法写作的,无论他用上什么最佳形式、最好方法。因此,作文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有话可写”的基础上。“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对小学生来说,生活主要是指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