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乒乓世界》2004,(5):28-31
男双第一阶段AA组 王皓/孔令辉胜在三个方面:第一,接发球的手段比马林/陈玘全面,有摆、有挑。第二,有正手有反手,原先都认为掉过身接发球基本意味着摆短或者搓接,王皓/孔令辉却在正手挑打的既有基础上,如今反手挑用得也挺熟练了,这样接发球的隐蔽性、出手速度都会优于马林/陈玘。单就技术而言,马林的挑打准确性不是太高,加上他打球并不属于胆子很  相似文献   

2.
《乒乓世界》2010,(9):136-137
乒超联赛第13轮,上海对山东的比赛,黑马尚坤3比1战胜张继科,帮助上海3比0取胜。当记者和球迷们纷纷上网搜索尚坤的资料时,他又战胜许听、王皓,持续充当黑马。这时,找了尚坤很久的官网记者张矣韵跟我说,尚坤不接受采访,打电话不接。  相似文献   

3.
16年前的一幕再次重演,除了结果。5月5日晚的比赛将第48届世乒赛推向了一个高潮,波尔/许斯再续罗斯科夫/费茨纳尔的梦想闯入男双决赛,使欧亚对抗再次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但当晚德国的梦幻组合未能再现半决赛战胜马林/陈玘时的默契配合,以1比4败给孔令辉/王皓,与冠军擦肩而过。记者应邀参加了德国乒协当晚举行的庆功宴,就着"男双亚军"的热门话题,采访了四位当事人。  相似文献   

4.
4月25日晚,男队队内对抗赛在北仑训练基地进行,对阵情况是马琳对许昕,王励勤对郝帅,张继科对陈玘,马龙对王皓。几场比赛都很激烈,就我个人在现场看的感觉乱说说队员们的状态,说的是一家之言,说的不对的请别见怪。  相似文献   

5.
周到 《乒乓世界》2006,(9):38-39
2006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两周年的日子,所有媒体铺天盖地都是奥运会,中央电视台更是用10小时直播的方式将北京奥运会乃至前几届奥运细数一遍。为了配合8月8号的节目,我特地采访了陈玘,问他有没有信心参加北京奥运会,他听完问题长叹了口气:"现在啊?我也不知道。""你觉得形势怎样?"  相似文献   

6.
在决定中国队出线的那场比赛前一天,我在国家队驻地绿岛饭店采访,有个人向我走过来…… 不幸球迷的幸运 你好,给根烟抽行吗?谢谢。你问我是什么人?球迷,在绿岛呆着的,不是球迷就是你们记者。你问我从哪里来?我从江西来的,江西吉安,就是井冈山,革命老区。中国队一到沈阳我就来了,一直在沈阳。呆了不少日子了,我准备10月8号回去,如果中国队那天没有出线,我推迟到10月14号回去,总之,我要等到中国队出线。 我天大都在这里,因为我就住在绿岛,对,和国家队住在一起。你问我这里是五星级饭店,房价那么贵,我怎么负担得起?我住在这里不要钱。你觉得奇怪是吧?告诉你怎么回事。我原来住在火车站那边的一个地下室里,带的钱不多,又要呆这么长时间,可不是要省一点?不过倒霉的是我的钱包让贼给掏了,这个该死的贼。没有  相似文献   

7.
周到 《乒乓世界》2006,(7):52-53
不来梅团体赛后,刘国梁说:"韩国的第三号如果成长起来挺可怕的。"余音还在绕梁,韩国在不来梅团体赛中的第三号人物——李廷祐就杀到了乒超联赛的赛场,而且他加盟的还是刘国梁恩师尹霄担任总教练的山东鲁能俱乐部。当初李廷祐的恩师刘南奎在给他选择俱乐部的时候,已经获悉山东鲁能俱乐部在"自由人"摘牌会上签下了王皓,和王皓同出同入,一起比赛一起训练,经常还能有机会跟王皓对打两下子,这样的机会不是一般人能有的。22岁李廷祐是头一回出国打球,既不会讲英语,汉语更是一窍不通,而鲁  相似文献   

8.
寒儿 《乒乓世界》2004,(11):i003-i003
曾经一段时间,常在关于乒乓球报道中看到陈玘的名字,觉得很特别。我知道,他就是蔡振华所说的乒乓球队15年来从未有的奇迹,因为他从没有世界排名,一年之内上升到世界第五。这是好多外国选手一辈子也打不到的成绩,又跟马林合作连续拿了4站公开赛男双冠军。我暗暗记住了他,记住了这个“玘迹”。他就像一颗启明星,在世界乒坛的天空中闪亮跳跃着。  相似文献   

9.
世乒赛点兵点将之男团十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乒乓世界》2008,(3):34-39
以王励勤、王皓、马琳为三大主力.辅以雅典奥运会男双冠军陈玘和小将马龙的中国男队最近两年间阵容相当稳定。这“五虎将”在两年前的不来梅世乒赛上击败诸强.将斯韦思林杯揽入怀中。  相似文献   

10.
打电话约采访的时候,他的一个朋友告诉我到时候找足球场旁边的一辆号码为0255的别克车,蒋永明就在那里。等我找到时,他正在换衣服,出来时,已是英姿飒爽。他边系鞋带边和我聊天,听说我要主攻他这个人物时,还惊讶地反问我,“不写我们球队吗?”天真的表情简直像个孩子。球队里的其  相似文献   

11.
乒乓圈     
中国队5月12日飞赴奥地利小镇提前热身德国、新加坡等多支劲旅提前奔赴萨格勒布 5月2日,乒羽中心在北京委托本刊向各新闻媒体公布了中国队参加第49届世乒赛单项赛的参赛球员名单,他们是:男单:王励勤、马琳、王皓、陈玘、郝帅、马龙、侯英超  相似文献   

12.
章言 《新体育》2005,(9):36-37
“一年了,我没有打过什么特别精彩的比赛。”——王皓与王皓的采访约在一家咖啡厅。窗外下着雨,王皓坐在记者对面,身上那件白色的背心显得脸亮亮的,笑容又是那么灿烂,与窗外的阴霾形成强烈的反差。与王皓聊的话题其实很不轻松。从雅典奥运会至今这一年的时间里,王皓在所有的国际比赛中均与单打冠军无缘。每次,他带着希望出征,却都只能揣着失望返程。  相似文献   

13.
张凡 《乒乓世界》2007,(2):18-19
王皓2000年1月份从二队上来就到了吴敬平这个组。吴敬平说,当时并没有"看好他"。但王皓以飞快的速度成长着。2001年埃及公开赛王皓拿了冠军。老蔡(蔡振华)问吴敬平:"老吴,想不想让王皓打2004年奥运会?""啊,我当时心里一愣,确实没想过,那时王皓刚露点头,还嫩。不过这么一说也觉得拼两年没准还真有戏,就在王皓身上多投入了一点。到了2008年王皓肯定是领军人物,所以当时我也特别希望他能去雅典。"  相似文献   

14.
王皓星相     
最近一年来,王皓渐渐显露“星相”,国内外媒体纷纷预测他将成为中国乒坛的又一位偶像级人物。在国际乒联2001-12号世界排名中,王皓跻身前10位,在2003年的首站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克罗地亚公开赛上,他又夺得男单冠军,这也是他第三次在国际公开赛上夺冠。  相似文献   

15.
如同上期一样,我们还是先要和陈玘聊几句。上次我们说,陈玘还年轻,还有数不清的重大新闻在等待着他,只要他在场上喊,我们的封面就一直会等他。五月的时候,我们的记者梁慧敏跟着陈玘到了乒乓球超级联赛的赛场上,她又听到陈玘在喊了,她还见到了陈玘的父母,知道了一些有关陈玘的故事。我们说到做到,把封面交给“在场上喊”的陈玘。但是陈还欠我们一个重大的新闻。  相似文献   

16.
王皓出生在北国春城——长春,春节期间,本刊记者对他进行了一次“家访”。想“淘”出些王皓成长经历中的小故事。在这之前,记者已经“领教”过王皓的内向,所以,去王皓家之前,心里直打鼓:万一王皓的内向是从父母那里“遗传”来的,那这采访任务还怎么完成?  相似文献   

17.
2004年卡塔尔,王皓的发挥超出所有人的想像,从团体赛的第5号直接打上了3号,更重要的是他为自己拼出了机会,将奥运梦想提前了四年;2006年不来梅,他在半决赛、决赛中的稳定发挥,让所有人看到一个成熟了的王皓,更重要的是他离2008年北京奥运会更近了一些。人的成长总要经历一些阵痛,谁不是一边流泪,一边变得坚强?这几年,从出道到成名,再到饱受挫折,王皓经历了,也成熟了。  相似文献   

18.
《乒乓世界》2012,(9):72-75
什么是幸福?什么叫羡慕? 关于伦敦奥运会,我还是倒着回忆吧,这样让我觉得幸福的感觉更真实一些。回到北京之后最难忘的事情,是8月17日中央领导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中国奥运代表圈。我和王皓站在前排,胡锦涛总书记走到我和王皓面前停下来,主动同我们讲话,亲切鼓励我们说:“伦敦奥运会,乒乓球队成绩不错,要继续辉煌。”总书记还握着王皓的手说:“作为一名老运动员,  相似文献   

19.
怎么看巴特尔都像 一堵墙。 2.10米的身高, 130公斤体重的他说起 话来语调很轻,轻得有时连 我的采访带都被他空空地 逃过。他的语速较慢,说着鼻腔很重 (可能是感冒了)的普通 话,声音低沉,有时如空旷 的原野。 巴特尔是那种就 怕你坚持的人。很早就找 过他,要和他“聊聊”── 采访;巴特尔就是一句 话:没什么聊的。这次逮 住了巴特尔,问一次──“没时间”、再一 次──“打完比赛吧”,打完比赛了,进了 他的房间,还很热情,便开玩笑:就你难 找;国家队都采过了,就剩你不给面子。 “谁让你不找咱了,”巴特尔的风凉话 …  相似文献   

20.
我开始喜欢王皓的理由几乎没人相信:从来不关注体育,从来没听过“王皓”,只因为广州世乒赛期间我听见他的名字,我就觉得我一定会喜欢他——一个还不知道长什么样的乒乓球运动员。因为这个“一听钟情”,我每天翻着报纸,看着电视,寻找他鲜有的身影,把有关他的每一篇报道都单独摘抄,每一张图片都单独剪贴。这些便是当时我所能做到的“喜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