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何谓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在1997年首次提出“自我效能”(selfefficacy)的概念。他指出,“自我效能”是个人对自己在特定背景中是否有能力去操作行为的预期。并进一步指出预期可分为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结果预期即指个体对某种行为可能引起某种具体结果的信念;效能预期是对自己是否具有引发某一结果的能力的信念。这里的效能预期就是自我效能感,表现为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自信程度。  相似文献   

2.
王炤 《教学与管理》2005,(12):67-68
一、引言 Bandura(1986)在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创造了社会学习理论,同时也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指人们关于个人能力的判断,确切地说是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写作的自我效能感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在具体任务上规划和实施获得预期作文质量的必要行为的能力知觉。当写作者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写作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就会全力以赴地进行写作。  相似文献   

3.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不同领域的自我效能感是有所差异的。在个体求职过程中,职业决策是一个关键的步骤,而对职业决策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4.
一、自我效能感的内涵及作用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战功实施达成特定目标所需行动过程的能力的预期、感知、信心或信念。“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于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他认为人是具有预期行为目标且善于在行动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调节的积极行动者。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去完成某一活动或任务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因此激发他去积极从事那项活动。  相似文献   

5.
胡尊魁 《考试周刊》2010,(17):154-155
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天气、运动场地、人际关系等环境的变化,以及消极情绪、认知不足、归因的不正确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对自我效能进行了研究。自我效能:指一个人在特定情景中从事某种行为并取得预期结果的能力,它在很大程度上指个体自己对自我有关能力的感觉。自我效能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即“我能行”。  相似文献   

6.
熊燕 《中国培训》2005,(6):27-28
一、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身完成某项任务或工作行为的信念,它涉及的不是技能本身,而是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它包含两层意思:(1)自我效能感是对能否达到某一特定行为的预期和主观感受,产生于实际行为发生之前。(2)一个人在不同任务领域中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而且自我效能感随着时间、信息和经验的变化而变化,它最初只是与某个特定的任务有关,但随后会渗透到相关的任务情景中。二、自我效能感对员工培训的影响企业培训中的自我效能感是指员工对自己能够学习一项培训内容的…  相似文献   

7.
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海 《职业技术教育》2002,23(13):68-68
一、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因素 自我效能感由美国教育家班都拉提出,指一个人对于其是否能够成功地完成某一特定任务所具有的信念。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学习相联系,指一个人对于学习一定的职业行为、完成一定的职业训练的能力所持有的自信。它主要表现在效能期望和结果期望两个方面。前者即个体对于自己完成一定任务和行为的能力的认知,后者指个体对行为结果和绩效的信仰。如果学生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那么他们在职业学习中会更加自信和乐观,不惧怕学习中的困难,敢于面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而当学生自我效能感较低时,他们在学习中不可能付出更多的努力,遇到困难时也很容易放弃。……  相似文献   

8.
国内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不同领域的自我效能是不同的。在求职过程中,职业决策是一个关键的环节,而对职业决策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本文将对国内有关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研究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一、自我效能感的内涵及作用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成功实施达成特定目标所需行动过程的能力的预期、感知、信心或信念。"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于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他认为人是具有预期行为目标且善于在行动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调节的积极行动者。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去完成某一活动或任务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因此激发他去积极从事那项活动。自我效能感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这正好与现代学习社会语境下倡导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这一教育理念相契合。  相似文献   

10.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它是个体自我调节的一个重要因素.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来的.本文简单介绍了自我效能感的概念、作用、影响因素,重点阐述了对学生自我效能感培养的七种做法.  相似文献   

11.
自我效能感与后进生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振京 《天津教育》2001,(12):21-22
人们习惯上把后进生理解为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在本文中后进生指的主要是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显著低劣的学生。有效地转化后进生是一项系统工程,改善和提高后进生的自我效能感是其中不应忽视的一方面。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的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班杜拉是最早研究自我效能感的心理学家,他认为个体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的双重制约,它们的作用原理如下图所示:从上图可以看出,效能期待与结果期待的主要区别在于,效能期待不是针对将导致的直接结果的期待,而是针对特定行为能否…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效能感是由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种任务或某类任务的主观判断,是个体自信心在某项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自我效能感是影响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目标的选择、付出的努力、意志控制,还会影响学习策略的选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班杜拉于1982年提出了自我效能理论(self-efficacy theory),用以解释在特殊情境下动机产生的原因。该理论认为个人在目标追求的过程中面临一项特殊工作时,对该项特殊工作动机的强弱,将取决于个人对其自然 我效能的评估。自我效能是指根据自己以往经验,确认自己是否具备成功地处理某一工作或事务的能力,即自己完成某项工作或事务的实力有多少。  相似文献   

14.
从自我效能感的视域看学习动机的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领域实现预期结果所需行为能力的信念。它不仅能激发个体的行为动机,还关系到个体成就水年的高低。文章阐述了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的关系,并提出了在学校教育中,可从四个方面通过提高自我效能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获得成功经验;(2)积极给予反馈;(3)鼓励正确归因;(4)设定挑战性目标。  相似文献   

15.
正职业自我效能反映了个体对自身完成某种职业任务所需能力的感知或对达成职业行为目标的信心或信念。一般而言,职业自我效能较高的人往往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更有信心,会有积极的求职行为,因而更容易做出职业决策并成功就业。笔者选取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及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等三所市属高校660名学生(每校220人,含大一、大三两个年级)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614份(外贸210份、立信203份、  相似文献   

16.
班杜拉(A.Bandure)于1977年首次提出自我效能这一概念,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指对行为过程和结果的信念,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在某一活动领域中的操作能力的主观判断或评价。当人感到自己有能力达到所希望达到的目标或取得某一水平的行为结果时,就表明他们具有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不等同于自信。自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效能这个概念是由阿尔伯特 班杜拉 提出的 他认· 穴A .B andura雪 。为自我效能是对能力的知觉 相信自 ,己拥有个人技能和工作能力 使其能 ,在特定的情境中正确而成功地行动 。自我效能包括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 。前者是指预测某一行为最可能引起的后果 后者是指个体坚信自己能成 ,功地完成某项任务而产生结果的行为 。 教师的自我效能水平影响着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表现 罗斯研究发 。现 自我效能高的教师在改革中往往 ,更能接受挑战 而自我效能低的教师 …  相似文献   

18.
学生面对学习任务或困难的时候,总会对这些任务和自己的能力作一些判断“:我是否胜任这些学习任务?“”以我的能力,能应付眼前的困难吗?”心理学家把人们对自己能否完成某项特定任务或应付某种情景的自我判断,称为“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与成绩行为是相互促进的。大量的研究发现,在学习能力差不多的情况下,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即对于完成好学业任务有充分信心的学生,取得的成绩会更好些。由于自我效能感对学生个体的行为影响很大,如何加强对其培养就成为教育实践中的一大课题。无数的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已取得许多经验与成果。…  相似文献   

19.
生物教学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明  张冬 《教学与管理》2009,(10):135-136
一、自我效能感概述 1.自我效能感的内涵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的自我把握与感受。它是对自己是否能胜任某项特殊的任务或活动的判断和知觉。  相似文献   

20.
孙丽媛 《考试周刊》2010,(6):201-201
1977年Bandura首次提出自我效能理论(Serf—efficacy Theory),作为社会认知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较好地解释了人类认知和行为间的关系。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是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操作行为的预期。人们对组织和实施要达到指定操作目的的行动过程的能力判断称之为知觉到的自我效能,知觉到的自我效能的结果就是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大学生学习能力和人格发展的重要心理因素。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高度发展,他们比任何时候都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重视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本文就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及其影响自我效能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