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去年时近年终,各种调查统计数字纷纷出炉。有数字,就有解读。虽然“解读”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必然的,但总归不能太离谱。如果硬要把梁山伯“解读”成李逵,就会让人怀疑这是蓄意在拿公众寻开心,或者干脆就是在误导公众了。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政治格局多元化、经济全球一体化和信息传播国际化的时代,法制化和民主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在构建和谐社会舆论的进程中,大众媒体日显重要。作为传播活动中的三个不同意义上的主体“政府、媒体和公众的三角关系只有保持三足鼎立和相互制约的局面,才不至于破坏全社会的整体平衡。”即“公众、媒体与政府关系的动态平衡”。国家政府需要通过法制和决策制约媒体、调控社会、引导公众媒体报道影响政府、在服务公众的同时引导公众公众意见监督和左右媒体、推动政府。有的学把这种三重主导关系简称为“PMG关系”,包括:政府高位调控的G型主导体现媒体双向功能的M型主导和保证大众话语权的P型主导。[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孙文生  庄步琳 《青年记者》2007,(14):104-104
真人秀是国外电视节目的一种潮流。及其表现形式,其意思是真实的展示。真人秀电视节目的兴起应该归结为大众对于主流文化的审美疲劳。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进化,尤其是互联网络的普及,使得往常被埋没的海量的公众信息获得了史无前例的话语权。但是,信息化是一把双刃剑。当公众接受的信息在数量上以几何倍数激增的当口,如何筛选信息就成为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不断增加的政府法规和公众要求使得生态成为企业必须考虑的战略因素,通过实施绿色供应链,企业可以达到环境和利润的双赢。[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占康 《青年记者》2007,(10):19-20
随着经济、政治的迅速发展,社会的利益分化倾向日益明显,公民的利益表达愿望日益增强,利益表达的渠道更加畅通,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逐渐变得主动积极起来。在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问题上,相关部门也开始认真听取公众意见,鼓励公民积极参与政策合法化的过程,一改过去“谋”与“断”一步到位的政策制定模式为“谋”与“断”的适当反复,增加政策的透明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邹举 《新闻知识》2004,(4):23-25
轰动全国的沈阳黑社会“刘涌案”可谓一波三折:刘涌先被辽宁省铁岭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1年零4个月后,又被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改判死缓。据说,这其中一些法律专家的“意见书”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二审结果引起社会一片哗然,公众质疑声不断。在此情形下,才有了最高人民法院对此案的提审,重新判处刘涌死刑。有人因此欢呼提审结果是舆论的胜利,是公众舆论战胜了专家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吴瑛 《新闻记者》2005,(9):18-19
危机传播,就是“在危机事件发生之前、之中以及之后,介于组织和其公众之间的传播”。一个有效的传播不仅能减轻危机,还能给组织带来比危机发生之前更为正面的声誉;而低劣的危机处理则会损伤组织的可信度、公众的信心和组织多年来建立起来的信誉。现在,我们来看看今年肯德基和四年前的南京冠生园,分别是怎么应对本企业的声誉危机的。  相似文献   

8.
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媒体类平台,凭借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实现了飞速成长,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娱乐和信息获取的重要工具之一."把科学带回家"公众号融合线上线下资源,同时积极挖掘社群资源,扩大公众号影响力.本文对"把科学带回家"科普类微信公众号的商业模式进行分析,从客户价值主张、赢利模式、关键资源、关键流程四个角度阐释该公众号所具...  相似文献   

9.
史经学 《新闻知识》2004,(11):61-61,26
我国传媒业的宏观政策的价值支点正在向着实现普通公众的知情权,最大限度地保障公众在社会生活中的信息获知安全的方向转移,从公众角度看,他们面对的新闻传媒所传达的信息是庞杂的,让人目不暇接又难以选择的,越来越多的受众不再满足于媒体对诸多中性尤其是正面题材的传统的“说教式”报道方式,不满足于简单的陈述性报道,渴望看到由记者引领的更为详细、更为宏观、更为透彻的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正好适应了这种需要,同时也给了调查性报道生存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梁灿兴 《图书馆》2006,(6):22-26
本文从利益集团支持举办公众图书馆的目的角度,讨论了公众图书馆作为利益集团工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时评是公众舆论表达的一种重要形式,时评的主体是公众,对象是公共权力,目的是批判.根据哈贝马斯的观点,公众舆论"指的是有判断能力的公众所从事的批判活动".①笔者认为,必须对这种公众"批判活动"的"判断能力"进行审视与反思,尤其要认清"常识化解释"的误区,才能使时评更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本文试以典型案例,分析时评中的"常识化解释"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娱乐过度、逻辑缺失.  相似文献   

12.
民以食为天,对于关系人民健康和一生命安全的食品问题,尤其是那些危及人民根本利益和生命健康的伪劣食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媒体担负着怎样的责任呢?媒体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它是公共信息的平台,能够为公众进行环境监测,并把观测到的真实情况告之公众。尤其是涉及人的生命财产安危的事件,媒体有责任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  相似文献   

13.
信息时代公众面对媒介的机会日益频繁,而公众媒介素养对于传媒又具有非常大的影响.随着"第二媒介时代"的到来,大众传媒在扩张的同时又显现出新的传播特性.因此,界定新时期公众媒介素养的内涵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警惕传媒的双重"封建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展江 《青年记者》2005,11(3):7-9
这篇章根据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中的“再封建化”概念,结合中国大陆的当下语境,提出了大众传媒领域初露端倪的“双重封建化”问题。在一些地方,某种伪公共领域制造了媒体的伪公共性,以致于传媒难以充当公众期待的社会转型守望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黄璐 《青年记者》2016,(32):25-26
笔者拟出这一题目,似有哗众取宠之嫌."不做",是指未开通微信公众号,还是指开通了公众号却没有诚意做好?如果将"不做"理解为后者,那么学术期刊"不做"公众号,似乎反映了当下学术期刊发展生态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相似文献   

16.
“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处理与工作相关的任何事情”,这种全新的电子政务模式正在成为“可能”。现在,多个省市都在建立移动电子政务平台。通过该平台,政府部门与政府部门之间,政府部门与公众之间形成了一条条及时、多向、直接的沟通、互动渠道。  相似文献   

17.
灾难性事件报道的"堵"与"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琪 《当代传播》2003,(3):75-76
在资讯日益发达的今天,公众对新闻事件的求知欲渐趋强烈,媒体在报道新闻事件时信息量越来越丰富,报道方式越来越灵活。这种变化尤其集中体现在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上。显然,面对灾难性事件,堵塞信息渠道已经不合时宜。如何成功地做好灾难性事件的报道工作成为媒体面临的一项新任务。成功的灾难性事件的报道应按照新闻自身的传播规律,运用新闻舆论引导社会舆论,降低灾难性报道的负面效果,在澄清事实的同时达到净化舆论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的今天,广告无孔不入,在汪洋大海的广告信息中,谁能最大程度上抓住公众的注意力,谁就会在商业上取得成功。业内人士对如何让广告抓住目标消费者的注意力问题十分关注,在理论上深入研究,其中议程设置在广告传播中发挥了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9.
刘辰 《传媒》2021,(19):49-50,52
"书单来了"是读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运营的微信公众号,在阅读类公众号中颇具影响力和传播力.本文通过分析"书单来了"公众号的运营策略和传播策略,及其推文的选题立意、文字风格等内容特点,综合呈现其公众号运营的精准定位、个性化内容、人文关怀式互动及媒介整合传播等要素,为图书出版行业的新媒体传播和阅读类公众号运营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0.
媒体为公众提供服务主要表现形式是为公众提供新闻,新闻的最高追求是事实和真相。随着媒介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一些标榜为“新主流媒体”的媒体,无形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