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焦巴金     
名家档案巴金,生于1904年,原名李芾甘,四川新繁县人。鲁迅说:“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1983年5月,法国总统密特朗访华,代表法国政府授予巴金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勋章,并称他为“当代世界的伟大的作家之一”。巴金既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家》《寒夜》是其代表作;也是一位勤奋多产、文质兼美的散文家,五集《随想录》被誉为“讲真话的大书”。作品阅读一我的第一个先生?巴金我可以坦白地说,《我的幼年》是一篇真实的东西。然而它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它不过是一篇长的作品的…  相似文献   

2.
学期之初,因为又要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我让学生以“我心目中的鲁迅”为题,写写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看法。毕竟学生和鲁迅先生的接触已有多年,鲁迅先生又是中学课本上入选作品最多的现代作家,大家心目中都会有一个鲁迅在。  相似文献   

3.
年级:高一  时间:1课时  师:上课。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巴金先生的散文《灯》。这节课的学习重点是: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习象征的表现手法。巴金先生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巨匠。鲁迅先生在30年代曾说:“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哪些呢?  生:“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师:对。巴金先生既是杰出的小说家,又是杰出的散文家。《灯》就是作者于1942年2月在桂林创作的一篇优秀散文。…  相似文献   

4.
一页题辞     
朱正 《科技文萃》2001,1(7):151
女儿朱晴,现在是以会计师为职业了。念中学的时候,也想学着写一点新诗散文什么的,也 做过作家梦。 她有一个本子,请有机会遇到的作家她题字。中生学遇到作家的机会不多,她把这本子交给 我,让我代她请人写。我当编辑,常与作家往来,真还请了不少人题字,其中就有钱锺书先 生、杨绛先生两位的题字。  相似文献   

5.
【案例一】今年是巴金先生百岁诞辰,媒体铺天盖地展开宣传攻势,我是巴老的崇拜者.十分想把这位文学泰斗介绍给我的学生(七年级),但心里又没谱,不知学生会反应如何。课堂上我问道:“你们知道巴金吗?”有一个快嘴的学生抢答道:“知道,现在报纸电视上都是这个老头。”学生哄堂大笑。“老师,他应该是个大人物吧。难道活了100岁,就这么值得纪念吗?”语文课代表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他是个伟大的作家,像鲁迅、冰心一样。为什么我  相似文献   

6.
<正>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如实地记录自己的生活经验、以真诚的笔触感染读者的作家,他就是巴金。鲁迅曾说:“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好作家”不仅要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源源不断的创造力以及敏锐迅捷的洞察力,更重要的是对得起一个“真”字。对待友人坦率真诚,  相似文献   

7.
我看鲁迅     
读小学时,妈妈总是读鲁迅先生的章给我听,我总是不耐烦地对妈妈说:“妈妈,拜托您别读了,您老是读鲁迅的章,我都听厌了。我知道他是伟人,是作家,可我并不喜欢他的章呀!”没想到升人初中后,我竞对鲁迅先生有了和以前完全不同的认识,对他的章更是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巴金与鲁迅最像了,他们都是最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鲁迅说他是“抉心自食”,巴金也说他“燃着自己的心”。我想这是他们与传统的中国文学家、与西方古典或现实主义作家最大的区别吧。他们都是来无可寻之路,去无可往之乡呀。现在的中小学生,恐怕是弄不清楚他们这种极为强大的人格精神的。可是我们也不要把巴金说得太深刻、太秀异了。其实,巴金还是有靠的东西的,我想有三样,每个人都离不开。只不过,巴金和鲁迅他们,比较极端罢了。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一文中说自己从不相信“小说作法”之类的话。巴金先生也说:“最大的技巧就是无技巧。”鲁迅先生的话也许说得有些偏激,但事实证明这话是真理,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至今没有听说过哪位作家是听小说作法听成作家的。巴金先生的话其实是说出了文学创作的实质。一部文学作品的成功,不在于它运用了什么技巧,而在于它以真实的感情、深刻的思想打动了我们。一切应出于自然,顺应自然,做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才是作品追求的最佳境界。正如先哲老子所言:“太上,不知有之。”他并不是针对写作而言,但我们完全可以…  相似文献   

10.
巴金勇于解剖自我。揭露自身灵魂的丑小,这和鲁迅解剖自己灵魂充满鬼气与毒气并无二致。和鲁迅不同的是,鲁迅进行的是总体、整体的自我批判,是对普遍性精神特质的揭示;巴金则是通过具体的事件回顾暴露自己的蒙昧、愚蠢与羞耻。在怀念满涛的文章中,他写道,尽管自己对满涛被打成“反革命分子”很有看法。“但在学习会上心惊肉跳,坐立不安。只想如何保全自己,不敢讲一句真话”。在《怀念胡风》中,更是“对自己的表现,感到恶心,感到羞耻”。作为一个德高望重、享誉世界的作家,没有一种赤子情怀.没有一种担承精神,要做到这点是不可想象的。他完全可以推诿之,文饰之。在《保持自己的本来面目》中,他自我谴责:“我怎么会是那样的人?我放弃了尊严和做人的权利,低头哈腰甘心受辱,  相似文献   

11.
对比:《孔乙己》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安徽潜山二中汪启明鲁迅先生曾这样答复他的朋友刊伏园,在他所作的短篇小说里,他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是《孔乙己》。巴金先生也格外推崇这篇小说。甚至连日本的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一篇不足3000字的短篇小说,为...  相似文献   

12.
大哉,巴金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他的一生,可说经历了20世纪的全过程。他是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几乎没有一篇不打有20世纪的烙印。一位著名评论家说:“没有起码的思维力和文学操作力成不了作家,没有优秀的文学天赋成不了优秀作家,没有大热情、大痛苦、大慈悲和高贵的道德追求则成不了伟大作家。在本世纪中国作家中,也许只有鲁迅和巴金这么两个人具有这样的精神素质。”此言说得极是。因此,当我把目光投注在巴金身上时,只有用一个“大”字来概括。大热情的巴金巴金是一个具有大热情的人。当他拿起笔,那种改造世界的巨大热情…  相似文献   

13.
一、文本解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我”对伯父生前给自己留下印象深刻的几件事的回忆,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我”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相似文献   

14.
关于黎烈文的生平和他同鲁迅、巴金的关系以及他赴台后的文学活动,笔者已在《一位有骨气的文化人——现代作家黎烈文》一文中分别作了扼要的评述。至于黎烈文的家世及其去台的原因,笔者认为仍有介绍的必要。鲁迅先生说过“要论作家的作品,必须兼想到周围的情形。”这也就是鲁迅一向强调的“知人论世”的方法。因此,探讨这一问题,仍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有助于澄清一些见之于报刊的误记或曲解;其二,有助于较全面地了解这一位现代作家的全貌。  相似文献   

15.
永远的仰望     
在巴金面前,我们只是个蹒跚学步的孩子。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是——永远都是。已经有许多人,为逝世的老人写下了许多的文章。为他文字的魅力,为他人格的魅力。那天,我却蜷缩在家里的一角,一张一张地翻看着巴金先生的照片。我看得很仔细,我无意从照片背后发现什么,我只是想翻翻,看幼时的巴金,年轻时雄姿英发的巴金,与萧珊在一起荡舟的巴金,后来出访的巴金,以及逐渐老了的巴金。我尽量平心静气,把巴金先生想成一个平常的人,以一个普通的人对另一个普通的人的角度去注视他,然而,结果是我不能,我所有的,只能是仰视。我的目光在一张1984年他接受香…  相似文献   

16.
巴金具有很高的外国文学修养。他曾经说过,“在所有中国作家之中,我可能是最受西方文学影响的一个”。在给巴金以影响的外国文学中,除了法国文学外,就要算俄国文学最为突出了。一九七九年五月,他在回答法国《世界报》记者提出的“有哪些外国作家对你来说是重要的?”问题时说,“俄国作家如屠格涅夫、托尔斯泰”。一九八○年四月,巴金  相似文献   

17.
从《激流三部曲》到《随想录》,从深宅大院到简陋小屋,从爱国青年到人民作家,从杂志编辑到文学泰斗,巴金的脚步在101个春秋戛然而止。他没有鲁迅先生的忧愤深广,也没有茅盾先生的鞭辟入里,有的只是说真话、解剖自己的勇气和  相似文献   

18.
老作家聂绀弩同志,为《萧红选集》作序,题目是《回忆我和萧红的一次谈话》(《新文学史科》1981年第1期),文中记录了萧红谈话中关于对鲁迅先生小说的一些看法,她对鲁迅先生有着诚挚的敬爱之情,因为是鲁迅先生为她打开了当时中国“文坛”的窄门,是引导她从事文学创作的导师。她在谈到鲁迅先生的作品时说:“鲁迅是一个自觉的知识分子,从高处去悲悯他的人物。”于是联系到她自己的作品,便说:“我觉得不配去悲悯他们,恐怕他们倒应该悲悯我咧!  相似文献   

19.
去年,王一川等先生编了一套《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给一些小说家“重排座次,选了九位作家为大师,依次为鲁迅、沈从文、巴金、金庸、老舍、郁达夫、王蒙、张爱玲、贾平凹”。这件事引起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对此,我也愿略陈管见,以就正于时贤。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鲁迅“救护车夫”和“关心女佣”两部分。教学预设1.感受“救护车夫”和“关心女佣”两个小故事,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鲁迅“博爱”的胸怀。2.整合文本,在反复的感悟和融情的想象中,发展语言。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鲁迅“博爱”的共鸣。教学主线跨越时空整合文本,将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中经删改的语句融合对照参读,铺设“周晔的泪——小孩的泪——青年的泪——老人的泪——巴金的泪”情感主线,立体多维地推进教学。点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