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惠特曼的诗学思想及《草叶集》的艺术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特曼的<草叶集>改变了传统诗歌对诗歌的束缚,不仅开创了自由诗歌体,而且蕴含其博大的自由、民主思想.这里着重介绍惠特曼的诗学思想并从思想意蕴上分析<草叶集>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惠特曼的写景抒怀诗,再现了美国山河的壮美,展现了战争场景的雄阔,体现了诗人爽朗的襟怀,以生动的描绘、浓郁的抒情和警策的寄意寓理取胜,具有不可忽视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惠特曼与威廉斯,是近代美国诗坛最重要的两位诗人,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诗学联系.惠特曼具有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超前意识,威廉斯则开创性地运用多种艺术技巧,建立了自己独特的现代派诗学,使美国诗歌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他们的出现对于近百年来美国诗歌由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享有美国“诗歌之父”称誉的沃尔特.惠特曼以自由诗体创作了浪漫诗集《草叶集》,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他对生命的咏赞。对自我肉体与灵魂的歌唱,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欢愉;对自然万物的赞美,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挚爱;对社会运动的欢呼,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神往;对死亡的热忱欢迎,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的哲学感悟。惠特曼一生都在为自由而努力,渴望“既充分又真实地记录一个个性,一个人,即生活在19世纪下半叶的美国的‘我’”,并力图通过他来表现一种民族建构意识。“他要做一个‘人的诗人’”。作为其代表作的《自我之歌》正是通过一个人(即诗中的“我”)来表现一个时代、一个国家的生命脉动。诗中的“自我”是诗人自己的化身,但又超越了诗人本身,实际上是资产阶级民主人格化的形象代表。惠特曼对自然万物情有独钟,他选用“草叶”这一意象为诗集命名便是其中最鲜活的证明。在诗人眼中,草叶乃是世界上最普遍而又是最重要的东西,它象征着美国社会的活力,是诗人理想中民主自由的意象实体。正如诗人在《自我之歌》中所咏唱的:“它(草叶)是一种统一的象形文字/它的意思是/在宽广的地方和狭窄的地方都一样发芽/在黑人和白人中间都一样地生长”。  相似文献   

5.
惠特曼不愧是倡导诗歌创作开放和相对形式的代表,因为他从未视其诗作完美无缺。虽然他希望自己的诗歌与大自然和谐一致,但他同时意识到语言抽象概念的局限性。他还认为,诗歌具有一种独特的奇异魅力,即诗的“合唱”的总体效果。本拟从形式主义的新视角:句法结构,首韵和意象手段,对惠特曼的这一创作思想进行新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在创作方法上,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广泛地采用象征主义、表现主义也包括现实主义在内的艺术手法。特别是,为了使戏剧富有创意,威廉斯常采用表现主义手法,对舞台设计作精心细致的安排,巧妙地运用音乐、灯光、色彩、服装等戏剧手段来增强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惠特曼不愧是倡导诗歌创作开放和相对形式的代表 ,因为他从未视其诗作完美无缺。虽然他希望自己的诗歌与大自然和谐一致 ,但他同时意识到语言抽象概念的局限性。他还认为 ,诗歌具有一种独特奇异的魅力 ,即诗的“合唱”的总体效果。本文拟从形式主义的新视角 :句法结构 ,音韵和意象手段 ,对惠特曼的这一创作思想进行新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惠特曼的战争诗主要集中在《桴鼓集》中,其战争诗通过战时情景、战地医院的图景、生命灵魂的沉思等多角度呈现出一幅战争的宏大画卷,为从生命哲学的角度入手研究惠特曼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诗人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生命存在的重要前提,作为一个自然上的人,获得自由、民主和平等是生存权力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是通向健全和平国家的必要条件。然而,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人常常违背生态伦理而走向自毁或相互厮杀。死亡对于惠特曼而言,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在战争诗中,诗人表述了死亡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生命过程的一部分的主题。诗人在描写战争的残酷性的同时,揭示了对战争中生命的感知、认识,留给人性内心上的思考与警醒。  相似文献   

9.
作为田纳西.威廉斯的成名作和美国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玻璃动物园》广受评论界的关注。本文从内容和艺术形式两个方面来分析剧中既虚幻又现实的人生。  相似文献   

10.
美国浪漫主义诗人沃特·惠特曼和艾米丽·狄金森分别在诗歌《一只默默坚韧的蜘蛛》和《一只怀抱银线团的蜘蛛》中描写了蜘蛛的形象,然而由于二者的性别身份不同,所描绘的蜘蛛也被赋予了不同的个人特色.文章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比较两首诗歌中蜘蛛意象在男诗人惠特曼和女诗人狄金森的笔下呈现出的不同命运及抗争,旨在说明在两位诗人的时代,女权意识在男权意识主导下显得无奈而单薄.  相似文献   

11.
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诗歌情感抒发炽热、直率,这与中国传统诗歌的“温柔敦厚,怨而不怒”的抒情方式呈现出相异的状态,惠特曼自由激情的抒情方式影响了20世纪的中国诗坛以艾青为代表的“七月派”诸多诗人的创作。  相似文献   

12.
惠特曼是美国伟大的诗人,林肯是美国伟大的总统,在诗人与政治家之间存在着一种共生的、相互经典化关系,成为美国文学史和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本文通过对惠特曼《林肯总统纪念集》和相关回顾性散文的文本分析,对惠特曼和林肯的传记研究,揭示了相互经典化的过程及其背后的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诗词是伟人毛泽东留给后世的艺术珍宝,是中国现当代诗史上的瑰丽奇葩,有着非常独特的风格魅力和无可取代的思想艺术价值,本文认为毛泽东诗词具有浩瀚丰厚,波澜壮阔的思想内容和沉雄壮伟,幽深纤美的艺术风格,并对此作了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19世纪美国超验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爱默生、梭罗和惠特曼笔下的自然主题进行研究,比较他们在理解自然、体验自然和描写自然的方式上的相似和差异,着重于分析惠特曼对爱默生、梭罗的继承和超越,展现三者笔下自然主题的演进经历了一个从抽象到具体,从理性到感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台湾当代著名作家白先勇受到中西文化的相互影响,在文学创作中继承了我国传统文学的历史兴亡感和人世沧桑感,同时也吸收了西洋现代文学的内在精髓,美国著名作家田纳西.威廉斯对他的文学创作具有特别突出的影响作用,他们的文学创作具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白色服饰、同性情谊、精神病患者、死亡意识、怀旧情绪。  相似文献   

16.
作为美国戏剧界最为著名的剧作家之一,威廉斯在剧作中塑造了“边缘人”这一典型形象。结合作家的同性恋身份及自身所处的边缘性立场,划分归纳出剧作中“边缘人”的两个类型即没落的南方淑女及男同性恋者。通过对这两类“边缘人”艰难的生存处境及精神危机的分析,表达了作家尊重个体差异、同情弱势群体的人道主义立场及倡导文化多元共生的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17.
雷蒙·威廉斯在现代“悲剧死亡论”的众声喧哗中,重新冷静地思考了悲剧的现代性问题。他从情感结构和生活经验出发,把革命与悲剧联系起来,通过对“自由主义”、“自然主义”、“浪漫主义”等文学流派所表征的悲剧观念、革命观念以及给人们带来的现实反应和情感结构变化的分析,揭示了现实革命行动的必然性、革命目标的绝对性、革命信仰的不可磨灭性和革命行动过程的悲剧性;在文学批评层面,他通过布莱希特探寻现代悲剧意识与未来的革命形式,认为革命的艺术家需要通过艺术形式的构造张力来突显当代意识形态的虚幻性和欺骗性本质,激起人们的悲剧意识和革命观念。威廉斯的悲剧理论与文学批评相互呼应,最终形成了对现代社会悲剧观念转型之际的重要理论构想,为转型时期的现代悲剧观念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马克思主义悲剧理论的延续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转向。  相似文献   

18.
雷蒙·威廉斯是英国当代著名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家,他的文化研究提出了“共同文化”思想,这一思想对利维斯主义文化传统做了扬弃,把生命平等作为前提,将“共同文化”建立在文化自由选择基础上,充满了社会主义民主价值追求及浓厚的人文价值关怀。  相似文献   

19.
伴随古典艺术到现代、后现代艺术的转换,诗、画的自律性已突破原有的层面,出现了一些新特点。诗、画的比较也应突破传统的单向关系,在审美形式、审美意象、审美境界三个层面作整体的把握。  相似文献   

20.
李一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6):99-101
《欲望号街车》集中体现了美国南方剧作家纳西·威廉斯"雌雄同体"的创作美学,剧中人物布兰琪和斯坦利也正是威廉斯该种创作思想阴阳两性在文本中的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