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编纂元小说--后现代主义小说新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后现代主义理论及文学创作的讨论中,加拿大著名文学理论家林达.哈琴提出了“历史编纂元小说”的概念,以此指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欧美文坛涌现的一股将后现代主义实验性创作与历史及社会语境相联结的创作潮流。她认为,作为后现代主义元小说的新发展,历史编纂元小说反驳了伊格尔顿等人给后现代主义文学贴上的“缺乏深度”、“反历史”、“没有政治内容”等标签,但她将历史编纂元小说称作唯一一种圆满体现了后现代主义诗学的小说,是具有范例作用的后现代主义小说等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
浅谈元小说     
元小说是一种在探索小说写作的艺术的同时讲述故事的小说创作.元小说有其自身的基本特点和创作策略.元小说给文坛带来了一种技术革新的新的气息.  相似文献   

3.
元小说是“关于小说的小说”,或“小说何以成为小说的小说”,即:在小说创作的同时对小说创作本身进行评述。这两种过程在形式上精密结合,从而打破了“创作”与“批评”的明显界限。使它们合并为“阐释”和“分解”的概念。海勒的《老年艺术家画像》就是这样一部典型的元小说,它在内容上形式上和语言上造成传统小说和叙述方式的解体。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中,元小说手法较为集中地出现在马原等先锋派作家的作品中,是先锋作家暴露虚构,解构现实主义写作成规的话语策略,文章以马原的作品为例,论述了元小说的主要特点,功能,探讨了元小说在当代文学中的意义。文章认为元小说在结构方面的特点是打破框架,在意识方面的特点是自反应,它的主要功能就在于暴露虚构和质询成规。  相似文献   

5.
“元小说”在中国的传播经过了“无名”时期的翻译介绍、“有名”时期的消化吸收、“中国化”中的批评研究等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 ,“元小说”研究在中国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而这个过程同西方先有“元小说”创作 ,后对之进行命名这一历史发展特点相类似  相似文献   

6.
元小说创作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读者、主人公在作品创作过程中的地位,这与网络小说创作存在契合点。元小说创作在唤醒公众进行自身人文精神的思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人学价值,但其特质之一就是具有不确定性,不能任其发展,要坚持自己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7.
加斯是美国后现代派小说家。受到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加斯的元小说创作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模式完全背道而驰。在作品创作中,他所关注的是小说的虚构身份以及虚构的创作过程。从元小说创作的虚构本质出发,剖析加斯元小说作品,从元小说的叙述形式、文本结构及创作技巧等方面,可以探究加斯是如何以其独特的创作方法颠覆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红字”三部曲是已故当代美国现实主义作家约翰·厄普代克对19世纪浪漫派作家纳塞尼奥·霍桑的经典名著《红字》的解构性改写。在对经典的重构中,后现代创作中常见的元小说叙事手法成为厄普代克时常采用的方法之一,作者运用露迹、自我指涉、戏拟和碎片叙事等元小说策略旨在暴露小说的虚构性和不可靠性,借以达到解构原著的目的。17世纪清教禁锢下的男女主人公在厄普代克的笔下成为了20世纪美国社会的中产阶级,社会变迁带来的是人在价值观、道德观和宗教观上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元小说的突出特点就是作家以小说的形式反思小说创作并不断地暴露自身的虚构性。格林《恋情的终结》叙事的元小说特点体现在对自身虚构的清醒意识、对小说创作的探讨和开放式结尾三个方面,增加了小说的深度。  相似文献   

10.
伊恩·麦克尤恩在其著名小说《赎罪》中使用了后现代主义元小说写作技巧,展现了虚构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关系。作家通过对文学经典的指涉,凸显小说的自我意识;通过对小说创作过程的自我揭露,模糊了虚构与现实的界限;元小说技巧的应用赋予了小说更丰富的内涵和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元小说的研究方兴未艾,本文通过将其与现实主义小说进行比较,从一个根本区别入手行文,期望能更好地把握元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12.
论卡尔维诺《寒冬夜行人》的元小说叙事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小鹂 《文教资料》2008,(19):23-25
<寒冬夜行人>是卡尔维诺用来演示后现代叙事理论的一部杰作.卡尔维诺在该书创作中进行形式上的实验与创新,采用了后现代叙事中的框架策略,在文中嵌入十部不同类型的未完成的小说片断,形成多维叙事视觉的元小说框架.卡尔维诺通过设置作家、读者等一系列人物来展示并讨论作家、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关系,表述了小说阅读与写作理论,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小说中的小说",即元小说.  相似文献   

13.
库切在其小说《慢人》中采用了作者闯入、框架叙事与嵌套叙事、文本的不确定性等典型的元小说叙事策略,使小说模糊了现实生活与虚构世界的界限,同时也赋予了小说人物更大的自主性,让读者参与小说的创作,丰富了小说创作的形式.  相似文献   

14.
波澜壮阔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催生出了一大批女性作家,其中凌叔华以其独特的创作视角,别具一格的艺术追求,以及向内自审的观照方式形成了与同时代其他女性作家不同的创作风格。该文通过对凌叔华与同时代女性作家的比较,从女性形象塑造、儿童主题和小说风格等方面探讨凌叔华的小说创作风貌。  相似文献   

15.
元小说的研究方兴未艾,将元小说与现实主义小说进行比较,能够更好地把握元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16.
自19世纪吕福楼拜等作家开创内视角小说创作并逐渐兴起后,近一个多世纪以来,内视角小说一直“走红”,在我国现当代小说中,也涌现出大批内视角小说,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多姿多彩,颇具叙事魅力。  相似文献   

17.
庐隐是我国开辟现代小说道路的先驱之一,“五四”时期著名的女作家。本文以庐隐初期小说创作为依据,联系其生活经历和“五四”社会思潮,分析她从问题小说、心理问题小说到自叙传性质小说的创作过程,从而把握庐隐初期小说创作的主题及心态,并同“五四”其她女作家进行比较,显示其独特性。  相似文献   

18.
《齐鲁晚报》消息,日前"新武侠"代表作家步非烟等青年作家集体推出10元小说系列,降低消费者阅读的成本。10元小说能否赢得市场,受到了业内质疑。参与10元小说计划的还包括可蕊、饭卡、章无计、璃砂翎音、范小岛、蓝色狮、小椴、白饭如霜等网络作家。如此大规模的小说作品组团"降价",在  相似文献   

19.
李葆华 《考试周刊》2014,(80):28-30
菲利普·罗斯在20世纪70年代末推出的《鬼作家》是"祖克曼三部曲"的开篇,讲述的是中年作家祖克曼回忆自己年轻时候的故事。在这部小说中,菲利普·罗斯大玩文字游戏,打破真实与虚构的边界,运用后现代戏仿,把正面的历史人物形象反面化。他还大量探讨艺术同生活的关系,这些元小说的创作技巧有效表达了罗斯的创作观点,并且体现了后现代派小说创作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当代小说创作在运用形神理论方面,主要走的是肖像描写的创作道路,其表现方式有二:一是以动态的肖像描写传“神”,二是以静态的肖像描写传“神”,代表作家有鲁迅、刘心武、蒋子龙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