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是教师过分地肢解文章,导致语文教学失去了本色。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主题来理解文本、拓展认识、指导写作,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结构特点,理解文章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而课堂教学是否高效,很大程度上要看教师在课堂上是用什么样的提问来引导学生学习,享受语文课堂带来的美,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一、课堂提问要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一篇文章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如果文章可以从结构上去整体把握,那我们就不要支离破碎地切割理解,否则,就会丧失整体意识,缺乏对文章的整体把握。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很多  相似文献   

3.
课堂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应当牢牢抓住这~重点,注重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开展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针对以往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教师可以从教学手段、方法、模式等入手,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将学生的学习激情与主动性充分激发出来,提高教学互动成效,拓展语文教学空间,全面、有效、深入地推进语文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4.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读"为主线。那么,在语文课上,学生到底应该如何读呢?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中,我通常是围绕主题进行单元整体阅读教学,先确立简单而明确的学习目标,之后采用"研、品、写、展"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大量地读、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阅读的自主性和思维的独立性。《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一面》分别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初识鲁迅"单元的讲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两篇文章都是抓住语言、动作、神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是学生由低年级进入中年级学习的第一篇课文。教学时,教师要对课文进行深入解读,围绕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进行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掌握学习的方法,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切豆腐”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先分段,再分析,逐字逐句理解含义。莫说整个单元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就是一篇课文的教学,也弄得支离破碎。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把记生字生词段落大意、背句子含义中心思想当做了学习重点,哪里还顾得上文章的意境究竟有多美?哪里还管他同单元的几篇课文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异同?语文的美被“肢解”了,语文学习应有的兴趣变成了乏味。  相似文献   

7.
<正>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课文有很多篇幅较长,在教学中费时多且效果不佳。课堂上,教师对课文的分析、讲解面面俱到、平均用力,不能抓住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点。如何克服、解决这个难点?我认为找准一篇文章的突破点进行教学设计是关键。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整体,它里面自然包含着许许多多的点,分析讲解一篇课文,在其所包含的众多的点中,倘若能找到一个足以牵动全篇的突破点,那么课堂教学的效率就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所谓整体理解和整体感知能力,是指概述出整篇文章的内容、分析文章内容的具体表述过程、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语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学生在初中三年的学习中,听语文老师分析了数百篇课文,自己也操练了不计其数的阅读理解题目,为什么到了考场上还会在阅读分析题上失误较多呢?个中原因很多,但至少可以说明不少学生尚缺乏整体阅读的方法,因为许多阅读分析题往往是对文章整体  相似文献   

9.
在我的教学中,阅读课文的教学我运用整体教学法。有的阅读课文篇幅较长,教材往往把一篇文章分为两课。教学中不一定要受课文教学安排的限制,可把文章合起来教,整体处理,不使情节割断。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采用课文整体教学,既能从客观上把握好对内容的理解,又能从微观上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知识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仅仅停留在理解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作为基础工具的语文教学,不仅要学习理解,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应用语言文字.作为语文教师要潜心研究教材,根据课文的体裁特点,有重点的选择某一方面内容作为教学突破口,在丰富语言积累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用语文.我认为可以从教材主题入手,把握教材主线,引导学生学习用语文.  相似文献   

11.
李莉 《教育艺术》2013,(1):58+61
近几年来,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在"少教多学"理论的指导下,尝试"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改革,力求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给我们带来一缕春风。在"基于问题"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我尝试让学生运用"六重对话,学会质疑"的探究方法来学习语文,努力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以下就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案例和反思。一、与作者对话,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1.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文《大雁归来》  相似文献   

12.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世人常用这句来形容眼睛之于人美的非凡意义。在语文教学中,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是文章的窗口,我们往往能够透过这双"眼睛"窥视到文章的思路、中心和内容。抓住题目,读懂题目,是阅读一篇文章的前提。在课文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引导学生先读题,从课题入手,发挥这双"眼睛"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学习课文。  相似文献   

13.
教学一篇课文,也如同作一篇文章,应当成一个艺术整体,在这个艺术整体中,不仅要有“凤头”——精彩的“开讲”(这是大家都已注意到的);还应有“豹尾”——高扬有力的“收束”(这是大家不甚注意的),这个课堂教学的收笔也应如文章的结尾一样,可以使学生回顾学习过的课文,从整体上加深对所学内容的感受和理解;引导学生汲取课文中思想和艺术的精华,激起他们继续作新的探求的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内容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它包罗万象,一篇课文中就可能蕴含着许多语文要素及文化要素,如语言、文字、文学知识、文章学知识、文体知识、文化知识等等。如果把握不好,课堂教学很可能面面俱到而又蜻蜓点水,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一篇课文的教学究竟如何入手,如何把握教材在内容主题及表达形式上的特点,从中发现能够抓纲举目、统领全文的基本骨架,由此搭建课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线索或整体框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一篇文章,首先要弄清文章写了哪些人或事。所以,把握并概括文章内容,是读懂文章的基本要求和重要环节。只有真正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进一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写作目的。同时,通过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练习,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分析和概括能力。那么,教学《猎人海力布》应该如何体现“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一单元训练重点呢?如果我们单纯地将此作为教学的全部目标,在操作上作纯粹的技能训练,势必会使教学枯燥无味。教师只有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注重语文教学的整体性,才能从本质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具体应着力…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体现了教材编写者选编该篇课文的初衷,与课文构成一个整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这些课后习题,迅速地抓住课文的重点内容并制定出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进行渐进的朗读训练,展开多样的字词教学,创设有趣的说写环境,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让课后习题"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目标1 .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2 .抓住事物特征展示事物特点的作文方式。3 .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二、教学重点 抓住事物特征展示事物特点的作文方式。三、教学过程(一 )内容呈现1 .快速默读课文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扫清文字障碍 )。2 .自由朗读课文 ,体会课文蕴含的诗情画意。(二 )设置问题情境 :这篇课文可从不同角度提出许多很有意思的问题 ,你能从文中提出一个最有意思的问题么 ?(三 )交流对话1 .教师与学生对话话题 :这篇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按怎样的顺序来写济南的冬天的 ?…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21,(41):31-32
单元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需要教师懂得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才能有效整合课程教材资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文章将选择小学语文高年级单元教学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提高语文单元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从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语文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沟通的工具,语文是学习语言的载体,是每个人都必须学习的一门社会科学类课程。小学阶段也是学生锻炼语言能力、听读能力的关键时期,关系到和他人沟通和对其他学科阅读和理解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学好语文,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是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通过对主题式课堂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到小学语文课堂开展主题式教学的对策,以期更好地帮助一线语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0.
<正>审视十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工作,我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热情,想方设法增设了活动项目和选读内容,利用课余时间努力实现教材与课堂的融合。但我的课堂教学还停留在改良的层面,仍存在很多问题:课堂信息量少、讲解多、问题多等。认真学习了李怀源老师的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整体教学,我找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主题阅读。主题阅读,不仅可以作为组合教材的一种方式,也可以作为开展教学、改革课堂的一把钥匙,让语文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