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承军 《教育史研究》2010,(1):10-14,54
半个世纪前在农村大力创办农业中学,是中国教育史上一次探索性的教育实践活动。这一新型的半农半读中等学校,在国家不花钱或少花钱的情况为农村培养了大批中、初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既缓解了当时因教育经费紧张而办学难的困境,又适应了国家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经过了两年的努力,农业中学作为我国教育史上的一种全新的事物已经在农村站住脚跟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胜利。现在全国各地农村都在大办农业中学。农业中学发展和成长得这样快,并不是偶然的。人民公社的巩固发展和农业生产的继续跃进,迫切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而广大农民群众在经济生活获得逐步改善的同时,对于文化革命,也有了进一步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赵丽敏 《教育史研究》2009,(3):31-33,37
农业中学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在我国农村出现的一种实行半耕半读的学校。它由劳动人民集体创办,以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有生产知识技能的新型劳动者为目标。1958年,农业中学首先在江苏省创办,并在短时间内大量发展起来,这一现象的发生有着历史基础、政策推动力、现实需求等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经过了两年的努力,农业中学作为我国教育史上的一种全新的事物已经在农村站住脚跟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胜利。现在全国各地农村都在大办农业中学。农业中学发展和成长得这样快,并不是偶然的。人民公社的巩固发展和农业生产的继续跃进,迫切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而广大农民群众在经济生活获得逐步改善的同时,对于文化革命,也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在这样形势下,广大人民热烈拥护党的“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既办全日制学校,也办业余学校和半日制学校。于是一种完全新型的学校--农业中学,便应运而生了,并且很快地巩固起来了。农业中学是农业大跃进  相似文献   

5.
从受教育者的角度运用口述史的方法在农村教育史的研究中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它的意义在于:农村受教育者的口述史研究让我们有机会能够听到中国数以亿计的平凡人物的声音,让我们能捕捉到教育历史发展中普通人的诉求和需要。农村受教育者口述史的研究能为中国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问题的研究补充声音的证据和史料,进而呈现出不同历史条件下,农村教育生活的原生态。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最近发出指示,要求各地抓紧农村中耕读小学和农业中学的巩固提高工作。指示中说,全国农村半农半读教育会议以后,耕读小学和农业中学有了很大发展,办学形式多种多样,各地都创造了一些新的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古代语文教育有没有历史?回答是肯定的:有历史。不过,它没有独立的历史。1904年语文独立设科前,既没有独立的语文教育,也没有语文这一学科名称。但从各个历史时期看,又都存在着带有时代特点的语文教育现象。正是从这个角度上说,一部中国古代教育史,也是一部语文教育史。所以,我们研究古代语文教育史,必须将它放在较大  相似文献   

8.
农业中学是农村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职业教育史上曾写下了辉煌的篇章。在1958—1966年短短8年时间内,其经历了迅速兴起到全面衰退又重新发展的过程,其办学的经验及教训,对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历史教育的百年进程中,民国学校历史教育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作为中国近代教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国学校历史教育是对清末新式学堂历史教育的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学校历史教育的数次改革,都可以从民国学校历史教育中找到踪迹和例证。然而,对民国学校历史教育史的研究在整个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还处于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0.
在汉寿县南部山水相连的地方,有一座形如骏马的山峦,很早以前,人们就给它取名为马形山。山下,是烟波浩森的南湖;山上,是郁郁葱葱的茶园;一栋非常朴实的砖瓦房座落在绿荫掩映的山麓,这便是汉寿县毓德铺公社马形山农业中学。马形山农中是毓德铺公社党委于一九七○年九月创办的。这所学校虽然只有八年的办学实践,但对我们调整农村中学教育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中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调整农村中学教育结构的可贵尝试一九七八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调整中等教育结构的问题。刘西尧部长在报告中指出:“农村要大量发展农业中学,多学一些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直接为社队的需要服务。”并且要求多数实行半工(农)半读,增加这类学校在整个中等教育中的比重。马形山农中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的振兴和发展至关重要。振兴和发展农业应有多方面的措施,其中最应该重视而又最容易忽视的就是农业中学的建设问题。应否加强农业中学的建设,如何加强农业中学的建设,涉及到对农业中学的不同认识。在此,本文拟就农业中学的几个问题谈些自己的看法。一、农业中学的性质和任务过去我们认为,农业中学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的农业生产知识和技术教育的中等职业性学校。它的任务是为农村培养  相似文献   

12.
从一九五八年三月我省创办农业中学以来,己经七个年头了。七年来的事实,充分证明了农业中学这种半农半读的教育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七年来,全省有几十万农村青少年先后在农业中学学习。他们大多数是贫农下中农的子女,很多人还是家里几代人当中第一个有文化的人。如果没有农业中学,他们在高小毕业以后,大都是不可能进中学的。因为,解放以后农村的全日制中学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还不可能满足所有的并且是日益增多的高小毕业生的  相似文献   

13.
日本江户后期寺子屋教育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幕府末期的基础教育形式——寺子屋是民众教育的特殊形式。它的产生与发展在日本教育史和日本历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 ,对明治维新和当代日本国民意识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寺子屋以特有的形式进行系统的知识和道德教育 ,它事实上是明治维新后小学教育的基础 ,为明治维新的实现和日本近代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同时奠定了当代日本人的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14.
<正> 要在本世纪末使我国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教育是实现这个经济发展目标的战略重点之一。而要使教育事业能够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农村教育应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改革农村的中等教育结构,发展农(职)业中学,是农村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回顾我区农业中学发展的历史,结合当前办学实际,探讨发展农业中学的有关问题,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试论农村远距离教育模式李萍萍,李凤歧农村远距离教育是中国教育史上近期发展起来的新兴教育系统,它凭借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和管理手段,而且有常规教育系统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农村远距离教育又是不成熟的,方方面面有待于理论的、实践的进一步完善。如何使农村远距...  相似文献   

16.
我们目前所用的外国教育史教材,是1962年曹孚先生主编的。它是以苏联几本教材为基础选编而成。这本教材在当时是可行的,在后来它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它是50年代苏联人的成果,已远远不能反映当代教育史的科学水平,它存在下列许多问题有待解决。第一,书名是外国教育史,实际内容是西方教育史,名不副实。全书论及东方国家的教育只有两页,只占全书的百分之一弱。我们教育史教材分为两个大部分,一是中国教育史,一是除中国以外的世界教育史,合起来是一个整体。我们要使学生懂得中外即世界教育的发展规律,除了中国教育史外,我们外国教育史应包括东西方各国的教育史,只有如此才能看到世界教育发展的全貌,因此只讲西方教育史是显然不够的。这点在1983年黄山开会讨论外国  相似文献   

17.
全国农村半农半读教育会议以后,各地积极贯彻中央和少奇同志关于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的指示,耕读小学和农业中学有了巨大发展,教育工作的重点转向农村,一个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文化革命新高潮已经到来。实践再一次证明,半农半读教育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有着无限远大的发展前途。这种新型的学校,能够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适应农村阶级斗  相似文献   

18.
胡雪芬 《教书育人》2013,(24):22-23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卓越的人民教育实践家、理论家,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中国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其"生活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是教育史上的宝贵遗产,对陶行知的教育理论进行深入和体统的研究,对促进现代教育的发展与变革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其本身是一  相似文献   

19.
第一批留学生的派遣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昀 《高教论坛》2004,(2):69-70,80
19世纪70年代,中国政府第一次派遣留学生去国外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在内外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新事物。它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留学教育之先河,为我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教会教育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中西文化教育的产物,也是中国近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与中国传统教育截然不同,采取的是新式教育,因而对中国近代社会、文化教育等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它作为一门新兴的课题,学术界研究探讨了中国教会教育史的历史发展轨迹及所存在的几种范式,但总体来说,研究的现状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目前,仍有诸多问题亟待开发与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