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对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镇企业作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它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其合理性,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乡镇企业面临着诸如资金短缺、专业结构不合理、农民工素质较低等问题,这就需要不断对乡镇企业进行选择和调整,如通过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化乡镇企业布局、提升新产品技术开发能力等来挖掘潜能,创造优势,进一步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关系到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对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应选择城乡同时吸纳的模式。同时,加快城市化进程、挖掘第一产业内部潜力、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第三产业、提高农民素质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3.
论乡镇企业的产业发展方向·朱诗柱乡镇企业的产业发展方向,是指乡镇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在未来发展中的产业选择和产业发展领域。笔者认为:在当前中国经济结构急剧转移的过程中,乡镇企业应该选择涉农产业作为自己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投资领域,而改变过去的那种局限于一般...  相似文献   

4.
薛飞 《科技创业月刊》2010,23(7):135-136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各种能源在日常生活中的需求日益增多,这就带动了各种产业的兴起和发展,采矿产业也随之发展壮大,采矿产业的发展需要日益进步的采矿技术为之服务,只有更好的掌握采矿技术,才能使采矿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文章介绍分析外国的先进采矿企业的前沿采矿技术,从而推动我国采矿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聚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本文利用克鲁格曼提出的空间基尼系数测度了2001—2008年中国制造业的28个行业的产业集聚度。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产业集聚度及其变化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平均产业集聚度上升明显,但各细分行业的集聚度变化却各有差异;从整体来说产业地理集聚推动了技术进步,但各行业地理集聚对技术进步的作用却存在显著差异。大部分技术密集型行业、原材料密集型行业以及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产业集聚对技术进步具有正面作用;但一些资本密集型行业的产业集聚上升却不利于技术进步。产业集聚及其对技术进步作用的差异可以为政府的产业集聚政策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的简析姜长云我国乡镇企业是在农村工副业的基础之上逐步发展起来的。1958——1978年间,既是乡镇企业的前身——社队企业的初步发展阶段,又是乡镇企业产业、部门的形成时期。当时,不仅社队企业及其各产业的总体规模较小;而且在社队企业...  相似文献   

7.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浙江省由于出口依赖性较高,产业比较优势变动显著,随着危机的深化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在动态划分产业类型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浙江省各类产业比较优势的演变过程,认为浙江目前具有比较优势的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落后于全省经济的发展且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逐渐减弱,提出浙江应大力推动人力资本发展,构建稳定的市场环境,在比较优势动态演化的基础上选择产业升级政策.  相似文献   

8.
干细胞产业作为世界各国新兴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其技术标准化成为制约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日益引起了政府和业界的高度重视。本文在分析干细胞产业发展特点及其技术标准构成的基础上,明确了干细胞产业技术标准化涉及的主体及其职能,构建了我国干细胞产业技术标准化模式,并提出有关策略,旨在为我国干细胞产业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提供模式参考与策略支持。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和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新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先导和决定作用日益增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产业已成为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自然资源优势向技术资源优势、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高新技术产业,...  相似文献   

10.
提出的问题十年改革,我国乡镇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到1989年,全国乡镇企业已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9200万人;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31%上升到60%,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实践已经证明,发展乡镇企业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繁荣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农村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从新的角度重新定位农村教育的分类和任务,并提出几点有利于农村教育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齐海丽 《学会》2009,(7):15-18
新农村建设是在席卷全球的共同治理模式背景下提出的。从理论上看,多中心理论为农村民间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现实诉求中,农村组织的缺位使其参与更具迫切性。虽然农村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但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农村民间组织角色发挥的因素。因此,应该从政府的扶持与支援、农村民间组织自身管理模式的创新入手,培育和发展我国的农村民间组织,保障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发挥。  相似文献   

13.
姜涛 《未来与发展》2002,23(6):19-23
伴着习得基本的城市生活常识,内化城市社会的行为规范,确立人生目标,以及合理定位个人角色等方面的内容日益具体,城市人群的社会化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城市文明程度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体现。城市传媒在对城市人群社会化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其他社会载体形式所无法替代的,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试图从城市传媒在对城市人群社会化过程中的功能与途径方面作一扼要分析,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农村工业化战略中云南农村劳动力转移路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工业化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途径。本文通过对云南农村工业化相关因素的分析研究,得出了云南农村工业化仍然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客观现实,从而制约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为此珏须通过发展特色经济、城乡工业互动和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等方式来提升云南农村工业化的水平,解决当前云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突出矛盾。  相似文献   

15.
熊剑平 《科技广场》2012,(2):177-180
本文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及其在农村市场中发展滞后的原因,阐述了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决定了要建设一个不同于城乡金融"一盘棋"的城乡"二元金融"结构,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周涵佳 《科技广场》2013,(8):195-197
本文介绍我国新农村建设下农村公路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公路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基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配第一克拉克定理为理论基础,依据国家三次产业划分标准,定性分析了我国农村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以来劳动力就业状况.然后引入偏差系数,进一步定量深入探究了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中我国农村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差情况.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为新时期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就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指导方向,提出"增加农村第一产业投入,稳定农村第一产业发展;提高农村第二产业技能,调整农村第二产业发展;优化农村第三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卞国凤  刘娜 《未来与发展》2010,31(6):20-24,19
乡村互助建立在乡土文化传统基础之上,是乡村生活中最普遍的一种社会现象。时至今日,乡村互助传统虽然在乡村现代化进程中发生了变化,但仍在乡村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民间"福利保障的角色。因此,在建设乡村社会福利的过程中,对于乡村互助这一民间福利传统利用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政府在乡村建构的正式福利体系是否有效和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乡村福利要求。  相似文献   

19.
基于农户调查的村域住房投资区位及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乔家君  祝英丽 《资源科学》2008,30(2):206-212
在河南省2109个乡镇级空间单元分层抽样基础上,选取了能代表不同类型的5个行政村580家农户进行了为期20多天的调查,从农户微观个体视角对比分析了在村域内部农户对住房资源投资的区位及其变化。结果显示:在广大农区,农户对住房资源的投资区位目前仍以老宅为主;农户经济实力及其变化对住房的建造与修缮有着决定性影响;农户选择宅基地资源的空间有限,这与农户的家庭收入、家庭成员结构、传统思想、投资观念、周围环境、农村宅基地制度等密切有关;农户原有住宅偏小、家庭小型化是农户住房资源投资区位变化的主要原因。调查发现,农区的农户对住房投资区位有向村庄边缘和交通线迁移的趋势。不同环境条件下农户对住房资源投资区位的差异,可以为村域发展规划与整理,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选取1990~2009年全国若干农村经济数据和农村信息化相关指标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农村信息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联性进行探讨,旨在为制定"十二五"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